香港機構發佈白皮書稱四川正成為內陸物流新前沿,建議:港企到四川尋找新通道

【新機遇】

【新通道】

從香港通過聯運通道到成都,再乘中歐班列(成都)去歐洲,比海運要節約20至30天

【新願景】

香港在四川將重複當年在深圳的故事,向四川輸出服務與模式,助推當地成為一個新的物流樞紐

發言嘉賓蘇智淵一登臺,先展示了兩張PPT。

11月7日,四川構建陸海聯運通道打造西部國際門戶樞紐推介會上,這位香港服務機構戴德梁行相關負責人展示的第一張PPT,是四川明月峽古棧道——陡峭懸崖上,狹窄的棧道貼壁蜿蜒。“這是當年出川必經之路。”第二張PPT換了個視角,從古棧道上往外看,迎面就是現代化的寶成鐵路和飛馳的列車。

“對我們(香港人)來說,可能要換個觀念:蜀道不難了。”蘇智淵代表戴德梁行發佈了《四川省現代物流發展白皮書(2018年)》(簡稱《白皮書》),提出四川已初步形成設施先進的“空鐵公水”立體口岸開放體系,正成為快速發展的內陸物流新前沿,建議港企搶抓機遇,到四川尋找進入泛歐泛亞的新通道。

這引起臺下熱議:面對四川,香港業界有哪些新機遇可抓?雙方合作又有哪些現實可行的切入點?

四川有望成為香港資本進入泛歐泛亞的“支點”

《白皮書》中提到一個有意思的觀點:在“海上物流時代”,沿海地區一直是世界貿易的前沿。如今隨著鐵路等陸上通道發展,新的“陸上物流時代”正一步步逼近,四川逐漸走向世界貿易中心。

成都市青白江區委書記張勝提供的一組數字可作為佐證:截至10月,從成都到波蘭羅茲的中歐班列在全國中歐班列2018年度開行中率先突破1000列,“歡迎香港企業共享這條物流通道。”

張勝介紹,目前已開通從成都出發到廣西欽州,從成都到廣州黃埔港、深圳鹽田港再轉至香港的海鐵聯運通道,“從香港通過聯運通道到成都,再乘中歐班列(成都)去歐洲,比海運要節約20至30天。”

多位與會代表提到,一方面香港有望成為四川企業、產業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跳板”;另一方面四川也有望成為香港資本、優勢資源進入中國西部和泛歐泛亞的“支點”——例如將生產線放在四川,利用四川多式聯運的通道輻射中國西部、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等。

向四川輸出服務與模式 助推其成為新的物流樞紐

香港是怎麼從一個小漁村,變成全球物流樞紐的?

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自問自答:香港物流業蓬勃,主要依託國內國際“兩邊開放”,即把國內外物流環節打通,匯聚像珠三角地區這樣巨大的貨源量,通過香港樞紐走出國門。

“隨著國內開放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用自己的港口、航班去走向全世界。”鍾鴻興說,香港物流業需要新的貨源與市場。

在與會者看來,在加速開放的四川,能找到產業所需。四川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物流業機遇疊加。《白皮書》顯示,去年四川實現貨運量18.3億噸,全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7.7%。

“隨著經濟增長和開放深入,四川物流需求進入高速增長期;而製造業和消費升級,又推動產業物流向專業化、精細化、外包化發展。”香港上市企業、中國物流資產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潘乃越認為,需求和現實的差距,正是香港的機會與切入點。該公司計劃3年內在川追加投資5億到10億元,發展物流基礎設施和冷鏈業務。

鍾鴻興認為,香港在四川將重複當年在深圳的故事——大批物流企業南上佈局,利用多式聯運管理等方面的經驗以及遍佈全球的運輸網絡,向四川輸出服務與模式,助推當地成為一個新的物流樞紐。四川日報記者熊筱偉袁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