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1963年,已经在英国取得了一定名气的披头士们准备前往美国发展,但在美国乐坛,他们仍然是籍籍无名的新人,而他们从歌到造型都只是让美国青少年们觉得“好笑”。

乔治·哈里森的姐姐当时在美国一个电台工作,于是她就利用职务之便在自己的节目里大量地播放披头士的歌,帮披头士积累人气。

而当披头士还是摩西河畔的一支刚刚毕业的学生乐队时,他们的第一首打进排行榜的成功单曲《Love Me Do》也完全要归功于他们的经纪人爱泼斯坦。如果不是爱泼斯坦在自己开的唱片店里来了一番暗箱操作,甚至个人斥资买了一万张,恐怕披头士的成功也得要再等上一段时日。

这么说起来,如果“刷榜行业”要追根溯源的话,披头士也算是刷榜圈的祖师爷了。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在经纪人爱泼斯坦点拨之前,披头士是这幅造型的……

时过境迁,又是一个外国音乐人进军美国市场,又是一次“刷榜”,今年已经被各个圈子群嘲了好几遍的吴亦凡,却又一次被欧美音乐圈嘲笑了一番。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为了给吴亦凡庆生,梅格妮(吴亦凡粉丝名)们今年斥巨资(据说超过500万),从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策划,并且成功地通过翻墙、改定位、买账号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把iTunes美国榜单的前七名里六个都刷成吴亦凡的新歌。

甚至连新歌自带感情噱头的真一线明星A妹爱莉安娜·格兰德都被压过一头。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美国乐迷们一时间都在推特上问“吴亦凡是他妈的谁”,并且纷纷取笑他用的是“Chinese Bots”。这里我有必要特别说明一下,国内某些公号把这个词语想当然地翻译成“中国水军”,但实际上Bots是机器人的意思。

换言之,美国人根本没法想象如此大规模的骚操作是由活人完成的,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吴亦凡是使用了某些黑科技,换言之,通过“机器作弊”才获得这么大的下载量的。

但我恰恰觉得在Bots这个词语上,纯人肉的梅格妮刷起来的下载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的就是货真价实的热度,从程序正义上来说,我不认为iTunes有任何立场可以下架吴亦凡的歌。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如今,嘲笑吴亦凡似乎已经成了音乐圈的某种政治正确,然而这次我却真的不是很想嘲笑他,毕竟刷榜这回事儿,以前有,未来也还会有。事实上就在去年吴亦凡生日的那天,梅格妮也曾经把他的歌短暂的刷上iTunes榜首,但那次iTunes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但凡你对娱乐圈有那么一丁点儿了解,也应该知道,无论是哪个明星,ta背后的经济公司都多多少少会给刷一点数据,这只是一个程度问题。

说白了,也就是这次吴亦凡的梅格妮们做得过分了点儿,让iTunes面子上过不去罢了,可实际上500万销量里的抽成,他们不还是美滋滋地收下了么?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这样类似的推送,我估计你们这两条朋友圈都看腻了吧

然后我想扯一扯“流行”这回事儿。

所谓榜单,其实任何榜单,如果是按照销量来计算的话,说到底也不过是个“热度”排名而已。从爱泼斯坦个人买下一万张披头士的《Love Me Do》,到梅格妮花500万帮吴亦凡刷榜,其实本质上也都是一回事。

而且最终的结果,刷榜就是在一段时间里,给这些歌曲造成一种“流行”的假象而已,但事实上,流行音乐的“流行”本身,不也就是一种假象吗?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其实只要你接触音乐时间足够长,你会发现流行音乐榜单上的那些爆款,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好。当你回顾十年前的排行榜,你会发现当年爆火到街头巷尾的“热单”,其实回头听起来甚至有点傻兮兮,你也不会觉得它们有多么高的艺术成就,它们的优点,也不过就是“比较热”而已。

就好比去年爆火的《Despacito》,真的有好到有史以来播放量第一的那种程度吗?我想再过十年,人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的时候,也只会觉得这个时代的人审美比较奇葩罢了。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所以,我觉得最搞笑的莫过于那些认为吴亦凡的歌霸占了iTunes榜单,会降低欧美音乐圈逼格的那些“欧美音乐粉”。在我看来,A妹也好,Lady Gaga也好,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在榜单这个情景下,大家也就是比拼个热度而已。

既然都是“流行音乐”了,哪里还有那么多逼格可言啊?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还有一种言论就是所谓粉丝刷榜会降低榜单“公信力”的说法。我只想说,原本这就是按照销量来统计的榜单,真金白银刷销量没毛病啊,人家粉丝就是有钱,愿意花钱,这不就是“热度”本身吗?

我恰恰觉得能用实打实的销量——不管是怎么卖出来的,来排行的“热榜”,才是这个榜单真正的公信力。如果今天可以因为这个下架,明天可以因为那个下架,这个榜单在我眼中才真正的失去了公信力。

我宁可相信粉丝刷出来的热度,也不会相信程序员在后台修改数据产生的排名。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最后我想说的是,吴亦凡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刷榜,而是他和他的粉丝有了逆天的运作能力,却没有交出合格的流行消费品,甚至他们的方向都是错的。

事实上,去年中国音乐人就曾经在美国音乐圈搞出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来自成都的说唱组合Higher Brothers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美国的说唱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美国的Rapper都表示有兴趣跟他们合作一下。

为什么呢?因为Higher Brothers的音乐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那些音乐是让美国乐迷陌生而好奇的。美国乐迷不买吴亦凡现在那些鹦鹉学舌的帐,是因为在美国乐坛,比他做得好的Rapper遍地都是,吴亦凡现在的发展足迹,也就是削足适履,白费力气。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Higher Brothers

如果能给Higher Brothers 500万的推广费,给他们刷到iTunes第一,我想没准《Made in China》就是下一首《Despacito》也说不定呢。

所以刷榜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对于某些“流行乐迷”来说,如果你已经沦落到需要参考销量才能判断一首歌好坏,你被虚假的“热度”欺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说到底,在意榜单排名这回事的所谓“乐迷”,哪里还有什么优越感可言啊。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吴亦凡刷榜没毛病,流行音乐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