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離岸平衡”:歐洲的紛爭如何成就美國的崛起?

美國偉大的根源應當歸功於英國與法國的長期爭鬥——阿道夫·梯也爾

眾所周知,“離岸平衡戰略”是美國長期奉行的外交戰略。但是在閱讀和交流中筆者發現,即使是十分了解美國曆史的讀者也對離岸平衡戰略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例如,有的人簡單的將該戰略等同於大英帝國時期的大陸均勢戰略;有的人則割裂了大西洋兩岸的長期互動,理想的認為十九世紀的美國可以超然於東半球的紛爭之外。這些片面的認識既不利於我們讀懂美國崛起的歷史,也無助於我們解讀如今美國的所作所為。因此,筆者希望通過寫作本文,讓大家對美國的離岸平衡戰略有一個正確的瞭解。

解讀“離岸平衡”:歐洲的紛爭如何成就美國的崛起?

美國國旗在不斷變化,但美國與歐洲的聯繫卻從未中斷

與普遍的認識不同,美國自1776年建國以來,始終未能超然於歐洲的紛爭之外,與東半球國家的博弈貫穿美國崛起的整個歷史。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並不“例外”。初生牛犢的美國,既要面對弱小的自己與強大的歐洲國家之間的面對面博弈,同時也需要學會利用大國之間矛盾求生存的技能。幸運的是,作為大英帝國繼承人的美利堅合眾國很快就展現出了這方面的天賦。從剛建國不久的十九世紀初開始,美國便投身於大國博弈之中。

危險與機遇總是並存的。十八世紀末的北美大陸,除了北部的英國殖民地(加拿大)之外,還有位於中西部的法國和西班牙殖民地。初生的美國只是屈居於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的狹小國家。此時在歐洲大陸上志得意滿的拿破崙大帝同樣希望在西半球建立一個可以與英國抗衡的殖民帝國。但是,法國海軍無法擊敗英國海軍,在這種情況下,得不到有效支援的法國殖民地遲早要被英國征服。恰逢此時,美國正在與法國磋商購買新奧爾良,拿破崙藉此機會將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賣給美國。拿破崙曾說:“獲得這片土地將永久性的加強美國的權力,我只是給英國創造了一個海上對手,而它遲早會殺掉英國的傲氣”。1810年美國又借西班牙本土被法國佔領的機會兼併西佛羅里達,8年後兼併整個佛羅里達。

解讀“離岸平衡”:歐洲的紛爭如何成就美國的崛起?

雖然這一系列的擴張使美國國土擴大了一倍,但是美國依舊不滿足。此外,美國與英國的緊張關係也絲毫沒有緩解,英國對美國商船的扣押和搜捕也令美國忍無可忍,終於1812年英美兩國再次兵戎相見。戰爭開始後,英軍取得了重大勝利,甚至火燒了白宮。但是幸運的是,就在新生的美國可能夭折的檔口,在歐洲大陸上,俄國和普魯士為兼併薩克森和波蘭引發了一場危機。當時是1814年,英國非常擔心這場危機可能會導致反法同盟的瓦解,再加上美國軍隊在南方阻擋住了英軍的進一步進攻。因此,英國接受了威靈頓公爵的建議(就是打敗拿破崙的那個英雄),與美國握手言和。

拿破崙戰爭的最直接的成果是1815年的維也納和會。在這次會議上,五個歐洲大國建立起了著名的“歐洲協調”機制,即通過共同協商和干涉的方式解決歐洲的爭端,盡最大可能避免拿破崙戰爭那樣的歐洲大戰再次發生。同樣是由於拿破崙戰爭,西班牙政局動盪,原屬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也紛紛獨立。1823年歐洲協調決定由法國出兵進入西班牙平定叛亂。但是,這一行動引起了英國的擔心。英國外交大臣坎寧非常擔心,歐陸國家會以平定西班牙殖民地為契機進入拉丁美洲。因此,坎寧秘密照會美國公使理查德·拉什,希望英美兩國達成協議共同反對歐陸國家對拉丁美洲的可能的干涉。顯而易見,這一提議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也獲得了大多數美國政客的支持。但是時任國務卿的亞當斯卻高瞻遠矚的指出,這樣做很可能將美國拖入英國與歐陸國家的紛爭之中,因此,美國應該單方面發表聲明。他的話說服了門羅總統。門羅總統在1823年12月2日的國情諮文中公開表示美國反對任何歐洲國家在西半球建立霸權。這就是影響了此後一百年美國外交路線的《門羅宣言》。美國巧妙地利用英國的善意,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外交舞臺上先後出現了兩位巨人:奧地利的梅特涅和德國的俾斯麥。但是中間還有一位承上啟下的人物——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三世一生致力於恢復他的叔叔拿破崙大帝的榮光,因此他非常仇視維也納會議建立起來的“歐洲協調”機制。為了打破歐洲協調,他採取聯合英國,扶持意大利和德意志諸國(當時二者都不是統一的國家)對抗奧地利和俄國,並且挑起了克里米亞戰爭。客觀的評價拿破崙三世,他的長處實際上在經濟建設方面,在他統治時期,法國的經濟社會得到極大發展。可惜的是拿破崙三世在外交領域卻志大才疏。他雖然打破了歐洲協調機制,卻在無形中幫助了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統一。而就在這個關鍵時期,拿破崙三世卻將注意力挪到了遙遠的墨西哥,企圖在墨西哥建立一個法國影響下的大國。歷史似乎給予了拿破崙三世一個絕佳的機會,因為此時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根本無力阻止法國的野心。但是,正是由於拿破崙三世挑起的克里米亞戰爭,使得英國不願意再進行軍事冒險。英國經濟也在南北戰爭期間受益良多,因此英國不同意干涉美國內戰。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西華德也主動於法國接觸,承諾如果法國在美國內戰中保持中立,美國也會在墨西哥問題上保持中立。拿破崙三世同意了。內戰勝利後,南北統一的美國鞏固了在西半球的權力地位,而歐洲的風雲突變(德意志的崛起)也迫使拿破崙三世重新回首歐洲。美國在西半球的危機再次迎刃而解。

解讀“離岸平衡”:歐洲的紛爭如何成就美國的崛起?

美西戰爭的勝利標誌著美國正式登上大國舞臺(圖片來自網絡)

內戰勝利後的美國已經不僅僅考慮自身的生存問題,更考慮謀求建立自己在西半球的權力地位。對於美國這個兩洋國家來說,獲得中美洲運河開鑿權是必要步驟。但是單單控制運河區是不夠的,只有控制整個加勒比海地區才能有效的連通大西洋與太平洋。但是這樣一來就直接觸及歐洲列強的利益。1895年的委內瑞拉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源於委內瑞拉與英屬圭亞那邊界歸屬的危機直接考驗著美國在西半球的影響力。美國立場非常強硬,甚至一度與英國劍拔弩張。歐洲大國之間的糾紛再次幫助了美國。此時的英國在印度北部、波斯北部等地與俄國存在矛盾,在非洲殖民地與法國存在摩擦,同時在南非布爾人問題上又遭到德皇威廉二世的羞辱。四面楚歌的大英帝國決定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委內瑞拉危機在英美的和解下得到解決;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英國也表態“同情”美國;1901年英美兩國簽署《約翰·海-龐斯富特條約》,不僅將巴拿馬運河的獨佔權授予美國,並正式承認了美國在西半球的主導地位。為影響後世的英美特殊關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上述歷史案例的梳理與分析,我們發現,美國的“離岸平衡”戰略是有著清晰地發展軌跡的:在南北戰爭之前,相對弱小的美國主要是被動的利用歐洲大國的矛盾來解決危機,保護自己的生存;南北戰爭勝利之後,強大起來的美國開始更加主動地選擇以強勢的姿態利用歐洲國家之前的博弈主張自己的權力地位。從這一角度上說,“離岸平衡”戰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發現,美國和西歐始終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實際上,大國崛起的歷程就是各方博弈的舞臺,沒有誰可以超然於這個舞臺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