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煤層氣10年業者,花了數億元搞煤層氣大老闆:非常苦惱!

我在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邊緣(陝西渭南北部),從事煤層氣開發有10多年時間,打了一百幾十口井,包括探井和生產井,直井和水平井,花了很多錢。明明知道噸煤含氣量很大,附近的煤礦也是高瓦斯礦,可是,從地面打井抽氣,就是產量上不去,直井大概1/ 3產氣1-2000立方米,1/3產氣500-1000立方米,1/3產氣很少或不產氣。幾口水平井,花錢很多,更令人失望。下了水平篩管,也沒有出氣。

當地的煤層厚度合適(3-5米),煤質大多是貧煤或瘦煤,埋深多為800-1200米,噸煤含氣量多為25-30多立方米。不好的條件是,煤層大多是碎煤,原生狀態煤幾乎沒有。

由於產氣量很少,搞了10年,花了上億美元,結果產量一天不到10萬立方米。投資人的熱情也下去了,公司經營出現了困難。一個熱情的境外煤層氣投資開發企業,一群“為了生產天然氣、為了減少溫室效應、為了煤礦安全”的人,就這樣子同公司一起,進入困局。

一個煤層氣10年業者,花了數億元搞煤層氣大老闆:非常苦惱!

煤層氣藏示意圖

一個問題是,儲層為碎煤(甚至面煤)的煤層氣開發,如何解決成孔的問題呢?地下甲烷到地面的通道建立不起來,那麼好的東西,也沒辦法搞出來。

看來,技術,依然是制約中國煤層氣發展的瓶頸。在中國缺少天然氣的大局面下,30多萬億立方米的甲烷,依然躺在地下,在等待著技術的突破。

至今,中國的幾十個煤層氣勘探開發區塊,只有少數幾個(潘莊,三交,保德)出現有經濟開發價值,原因大概這是其中之一。

誰能解決這一難題,我認為可以獲得中國科技第一大獎了。

此外,我還想說,國家為了解決氣源,每年花很多billions of dollars 進口天然氣(包括LNG ,還要修沿海接收裝置),為什麼不拿出一大筆資金,支持技術企業(例如本聯盟)攻煤層氣技術的關,挖自己的氣呢?30多萬億立方米煤層天然氣,躺在地下。這兩年,好像快忘記這件事了,幾乎沒人提起了。

有人問地質判斷和工程實施的問題,在地質上,我們同中石油煤層氣、中聯煤的專家們,多次討論,意見基本一致,甜點選擇應無問題。工程上,因為用的隊伍多,監理同工程隊伍之間關係問題,可能有不同問題。但是,大面積、上百口井,產氣很低,我們認為還是中國煤層氣整體上看,技術不過關,特別是對於碎煤和麵煤儲層,從煤層到井筒之間,難以成孔,沒有建立甲烷的運移通道,所以,儘管煤層含氣量很高,也不成。

煤層氣勘探開發中,煤的儲層是碎煤、糜稜煤或面煤的,是否要水力壓裂?我搞了10年,越搞越猶豫了。我不是搞技術的,是做管理的,不知該聽誰的。不同方法都試用過了,產氣依然很低。所以,今天才提出來,希望通過專家討論,集思廣益,有所啟發,以利於中國煤層氣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