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 90% 由習慣支配,你養成好習慣了嗎?

改變命運,從堅持好習慣開始。

本文來自“遠讀重洋”(ID:readabroad),作者 孫思遠

之前在解讀“股神”巴菲特的新書《跳著踢踏舞去上班》的時候,我們講到過這麼一個橋段:

巴菲特曾經到華盛頓大學做一個分享活動,活動上他談到年輕人應該怎樣提升自己。他給大家的建議很簡單:“找一個你崇拜或者最想成為的偶像,找出他身上你最欣賞的特質,然後開始學習和模仿他,把這些特質變成你自己的習慣。”

對於這個建議,我表示不能更贊同了。

普利策獎得主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解釋了為什麼養成好習慣如此重要:我們大腦一直在尋找節約能量的方法;換句話說,我們一直在琢磨怎樣才能偷懶。

把我們要完成的任務變成習慣,就是一個極佳的“偷懶方法”。比如,不會開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倒車很難;但當倒車變成習慣以後,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我們每天高達 90% 的行為都是出自習慣的支配。

在都希格看來,任何一個習慣都是由三部分組成:

一、外界信號(External Cue)。比如,突然床頭的鬧鐘響了,你的大腦會受到刺激,它會決定接下來你的身體如何行動。

二、常規動作(Routine)。還是之前鬧鐘響的例子:有的人被鬧鐘刺激之後,常規動作是摁掉鬧鐘繼續睡;有的人被刺激之後,可能是“騰”地一下就爬起來了。

三、獎勵(Reward)。完成刺激和常規動作之後,大腦會反饋給你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會增強外界刺激和常規動作之間的聯繫。

人類行為 90% 由習慣支配,你養成好習慣了嗎?

這也是為什麼,養成某個習慣容易,但想改掉就很難了。研究表明,某些腦組織出現損傷的病人,他們連家住哪兒都記不起來,但居然還能堅持完成之前的習慣,甚至培養新的習慣。這是因為,學習和堅持習慣的功能是由大腦的基底核部位掌控,就算大腦的其他部位受損,這個部位還能繼續工作。

所以才會有那句成語“惡習難改”:一旦養成了壞習慣,比如抽菸、喝酒,再想徹底改掉它們,確實不容易。

當然了,我們今天的主題並不是教你怎樣改掉壞習慣,而是如何養成好習慣。

我們之前解讀過的海外好書裡,有不少是關於全球各領域高手們的經歷,以及與他們的對話,比如《達芬奇傳》、《導師天團》、《原則》、《擁抱變革》,還有更早的《巨人的工具》等。讀下來你會發現,大師們都有自己的特殊習慣,而且不少習慣是有共性的,比如冥想、每日做規劃、早起等等。

我們今天解讀的這本書,就是一本專門介紹好習慣的書,叫做《堆積習慣(Habit Stacking)》,作者 S·J·斯科特是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家,專注個人成長和自我提升,之前我們解讀過他的書《從新手到高手的六步法(Novice to Expert)》。

人類行為 90% 由習慣支配,你養成好習慣了嗎?

根據他的研究,習慣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關鍵習慣(Keystone Habit)

顧名思義,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可以為你帶來其他領域的綜合提升與進步,比如冥想、每日規劃、讀書、寫作、鍛鍊等。

二、輔助習慣(Support Habit)

輔助習慣的作用是保證關鍵習慣的順利達成,它們會像膠水一樣把你的關鍵習慣黏在一起。如果你的關鍵習慣是“鍛鍊”,為了達成這個習慣,你會需要多個輔助習慣的支持,比如鍛鍊之前喝水保持身體水分、記錄鍛鍊的時長,等等。

三、大象習慣(Elephant Habit)

如果有人問你:“你怎麼吃掉一頭大象?”,最好的回答是:“一口一口吃。”同理,當我們面對高難度的重大任務時,也應該把大任務進行分拆,然後一點點去完成它。所以,“大象習慣”一點都不大,反倒是很細碎的“迷你習慣(Mini Habit)”。比如,寫書是一個高難度任務,要完成它,你必須為自己養成一系列小習慣,像是每天堅持寫 200 字。

在本書中,作者總結了七個類別共計 127 個具體的習慣,涵蓋職業、財務、健康、閒暇、組織、感情、精神等領域。我們摘選了其中 18 個“關鍵習慣”,與你分享:

1. 職業習慣

a. 規劃你的一天:起床之後,寫下自己一天的安排和行程,避免被其他雜事打擾。

b. 找出當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在當天的行程表中找出最重要的三件事,為你明確任務的優先級。

c. 審視你的目標:確定你的年度或季度目標之後(比如,減肥 20 斤),每天審視目標的完成度,以幫助你更好的管理目標。

d. 記錄你的活動時間:有的工作讓我們耗費了太多時間,最後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記錄你的活動時間,是有效管理時間的基礎。

e. 建立新的業務聯繫:完善自己的職業檔案(比如 LinkedIn),每天認識一個新人,可以是潛在商業夥伴、未來僱主、行業專家...

2. 財務習慣

a. 記錄支出情況:每天花了多少錢,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b. 審視你的預算:量入為出,每週甚至每天都要算自己有多少錢可花。

c. 做你的餐食計劃:每週做相應的餐食計劃,每天該吃什麼該買什麼。

3. 健康習慣

a. 做食物日誌:You are what you eat,記錄你每天吃了什麼,才會對你的膳食和營養狀況有更多瞭解。

b. 冥想:超過 80% 的世界級大師都會每日冥想,如喬布斯、雷·達里奧、科比、施瓦辛格等。

c. 屏蔽夜間干擾:晚上不要吃太多,別喝咖啡,也不要睡前看電視,這些干擾會影響你的休息和睡眠。

4. 閒暇習慣

a. 享受閒暇:如果你完全按照任務和計劃,每天按部就班的執行,很快你會失去耐心和動力。所以,適當地“虛度時光”非常重要,比如,打遊戲、看電影等。

5. 組織習慣

a. 早起整理床鋪:美國海軍上將麥克雷文說過:改變世界,先從整理你的床鋪開始。做好每天早上的第一個任務,才能為之後的一天打下基礎。

b. 記錄你的好想法: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有靈光一現的時刻,為了讓你的好想法留存下來,必須及時記錄。

6. 感情習慣

a. 做一件能讓你開心的事:如果你想擁有一段健康的感情關係,首先你自己得有良好的狀態。每天做一件能讓自己開心的事,對維繫友情和愛情都很重要。

b. 真誠地讚美別人:每天都要真誠地讚美他人,贏得尊重的同時,可以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7. 精神習慣

a. 鍛鍊感激之情:學會感激,能讓我們變得更快樂,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也更受歡迎。

b. 喝茶等舒緩型飲品:泡一壺熱騰騰的茶,能夠幫助排毒,同時也有舒緩的作用。

本書還列舉了許多其他好玩有趣的習慣,比如,每天學一個新笑話,增強幽默感和魅力,每天練習深呼吸,緩解焦慮情緒等等。你可能會問:各種各樣的習慣這麼多,我該怎麼安排和取捨呢?

其實,“你應該養成怎樣的習慣”這個問題,不存在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背景不同、生理特徵不同,他的習慣也應該是獨一無二的。比如,我因為創業的關係,就無法做到每天晚上屏蔽干擾,因為總是有新的事情出現,需要及時處理。

因此,本書提到的 127 個習慣,包括上面的 18 個關鍵習慣,絕不是讓你照單全收。習慣永遠是為你的目標服務的,你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去挑選和增補適合自己的習慣。

人類行為 90% 由習慣支配,你養成好習慣了嗎?

以我自己為例,每天我會有如下幾個習慣:

1. 早上醒來之後,不碰手機,先整理好床鋪

2. 燒熱水,泡一壺熱騰騰的茶

3. 花 10 分鐘時間進行冥想練習,我會用 HeadSpace 這個 App。

4. 拿出筆記本,寫下當天的任務和規劃,同時標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5. 以上工作完成之後,再打開手機,看有哪些新消息需要回復處理。

6. 在當天需要的時候(比如煩悶、壓力大),進行冥想練習。

7. 工作疲憊的時候,花 30 分鐘讀書,每天我會讀至少一個章節的中文書和英文書。

8. 每天傍晚時分,抽出 1 個小時左右鍛鍊身體。

9. 每天花 1 個小時寫作,為寫書進行素材積累。

10. 晚上繼續工作,但 11 點之後,手機會調成睡眠模式。

11. 睡前進行當天的任務總結,記錄下收穫,並給自己打分。

以上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但這也正是“習慣”的偉大之處。那些各領域出類拔萃的高手,本來也都是普通人,甚至有些方面可能還不如我們。但正是因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通過日積月累,慢慢拉開了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

即便只和自己比,你也能明顯感受到變化。比如,開始創業之後,我每天會大量閱讀和寫作,也就堅持了半年左右,我再回頭看自己半年前寫的內容,無論是文筆、邏輯性、深度都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所以,想不斷精進和提升自己,原理非常簡單:找到你擅長的領域,設定好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圍繞目標去培養相應的“關鍵習慣”,然後每天堅持,慢慢聚沙成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