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是日本的軍事盟友,也在大部分時候保持著政策和戰略的一致性。因此,很多人認為日本的安全政策是完全沿著美國的規劃走的。其實這種看法非常不準確。圍繞日本的政治地位,美國和日本之間有著非常微妙的利用和衝突。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美日同盟是顯見的戰略基石

二戰後對日本處理問題上,美國政府的最初想法是進行政治改造的同時維持舊日本帝國的部分精英,以期協助管理,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同盟則由中國擔任。麥克阿瑟堅持維持天皇制,也是為了防止戰後日本出現革命,導致美國不得不投入軍事力量全面佔領日本(估計約需100萬人)。而麥克阿瑟還考慮用法律的方式避免日本重新崛起,與美國爭奪西太平洋和亞太地區的控制權,這就是日本《和平憲法》的來源。當然,光有一部憲法還不夠,為此還需要培養一批支持憲法的政治力量。以戰前外務大臣幣原重喜郎、外務省蘆田均、自由黨的吉田茂、社會黨的片山哲為代表的“護憲派”,意識形態上具有自由主義和基督教色彩,他們認為日本應該去武裝化,成為完全和平的國家,與過去的舊日本決裂。據此,他們也是堅決維持和平憲法的左翼政治力量。不過“護憲派”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試圖弱化日本安全方面的能力,安全上完全“搭美國便車”,因此在美國需要日本自行負擔安全責任時,護憲派就不一定全然能讓美國滿意了。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吉田茂

《和平憲法》自然也有反對者,那就是原來日本帝國時期的民族主義派,這些人畢竟在舊日本帝國時代成長和崛起,美國主導的和平憲法意味著日本只能作為一個主權不完整的的國家這點及其後果他們自然心裡清楚。這些一般被稱為右翼的政治勢力其實並不一定準確,他們更傾向於民族主義而非保守主義,或者說他們所保守的是讓日本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這樣的思想,某種程度上的“舊日本”。對於這些人的政治訴求而言,關鍵在於修改和平憲法,他們認為擺脫和平憲法約束是反對美國控制、日本爭取未來的必由之路,而和平憲法恰恰導致了日本的“無力化”。這些人包括自由黨的鳩山一郎、河野一郎、三木武吉、重光葵、石橋湛山和安倍的祖父岸信介,這一派也被認為是“修憲派”。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鳩山一郎也是鳩山由紀夫的祖父

應該看到,日本右翼與戰前的軍國主義聯繫還比較密切,但實際訴求並非是註定的軍國主義,因為他們的目標其實是有限的,即尋求日本的重新獨立和完整主權。不過,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的定位事實上取決於戰勝國,也就是實際控制的美國的態度。美國如何理解日本?在40年代末,依然擁有技術潛力、擁有組織能力和國家能力的日本依然是亞洲國家中擁有巨大潛力,並且還完全可以將潛力變現的國家,這跟印度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因此,美國需要防範日本的保守勢力反撲,破壞戰後亞太秩序。美國在1946-1948年之間肅清過一次修憲派,將大批修憲派人士開除出去。但美國在49年到50年以後失去了中國這個羅斯福時期就規劃的亞洲戰略盟友(支柱)後,在冷戰的背景下,日本的地位變得更為重要,也逐步成為美國可以依靠的戰略盟友。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重新考慮麥克阿瑟之前推行的日本非武裝化政策,日本對軍需品的供給能力也讓美國注意到日本在亞太冷戰中的地位。也因此,對於美國來說,修憲派有自己的價值,那就是可以利用修憲派重新武裝日本的意願,減少美國在日本的防務負擔。而在修憲派試圖挑戰美國控制時,護憲派又可以被拉來平衡修憲派,可見美國對日本的控制也是一個陽謀。1954年至1960年,鳩山一郎、石橋湛山和岸信介先後出任首相就可以看出,美國對修憲派的立場上有變化的。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1950年代的日本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50年代裝備M24的日本陸上自衛隊


修憲派當然也不會放棄修憲的機會,他們一直在遊說社會。在1957年,岸信介出任首相,開始推進修改《日美安保條約》,試圖使其成為美日平等合作的條約。這倒是真的觸及了美國的利益。在1960年,社會黨和工會發起了反安保運動,而後變成了反岸信介運動,美國藉此機會對日本的左翼力量進行暗中支援,迫使岸信介下臺。美國支持左翼政治力量,這樣奇怪的格局大概也只有日本會出現了。不過這次大規模衝突也反映了,日本民眾更需要經濟收入而非恢復平等。修憲派意識到這點,因此也開始不再尋求激烈的制度突破。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反對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的日本學生

修憲派的立場是一貫的。不過美國對日本的控制還是間接而隱蔽的,因此日本在岸信介時期縱然可以獲得重新武裝,但是這距離完整主權還有很長的距離。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很深,而直到2010年前,美國對日本的防範其實遠超對中國。很顯然如果沒有外力,僅僅依靠日本自己的力量是根本不能突破戰後體制。外力呢,也有,那就是美國調整亞太戰略,確實在考慮讓日本承擔更多防衛責任,這恰恰是修憲派的優勢。日本也不一定就必須尋求與美國對立的道路,跟緊美國依然是個選項,或者說可以是個政策選項。如果藉助美國不希望增加防務負擔的基礎上,日本就可以通過緊跟美國的安全戰略藉助外在結構性變化逐漸獲得一定的空間,逐步放寬限制,之前解禁集體自衛權,就是這一邏輯下的產物。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美日聯合軍演

安倍晉三自己本身就是明確的民族主義者,不必說他與祖父岸信介的關係,自從參與政治活動他就是堅定的修憲派一員。他積極參與“憲法調查委員會”,並多次強調,“制定平成憲法是我們這一代的使命”,他甚至認為,制定自主憲法是自民黨的結黨精神。可以說,安倍是高度務實的政治家,而其立場事實上也是一貫而堅定的。因此,相對而言安倍的緊跟美國的政策也好,與美國對立的政策也罷,核心依然是圍繞將日本變為獨立自主的正常國家這一目標而採取的工具性策略。僅就這點而言,安倍絕非是會跟美國保持一致的角色,他才是美國既需要利用又有所忌憚的日本首相。

日本在政治上完全跟隨美國?這對矛盾的存在說明美日和諧是個錯覺

日本未來其實還有頗多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