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分享-意念是針刺手法之真髓

意念是手法之真髓

前賢雲:“醫者意也。”此語用於針灸則更是恰如其分,明白了這句話也就領悟到了針刺手法的實質。

儘管針刺手法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有的相似相同,有的相異相反,但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即每個醫生都可運用自己的手法取得效果。這就是說,從表面現象上來看雖然不盡相同,但實質上必然有一個共同之處。

醫生辨證後根據疾病的不同性質來決定運用何種手法。未針前已形成運用哪一種手法的概念,既針時也必定是在意念的支配下進行操作,不論其形式有多少,也不管手指如何轉動,都無不受意念的控制。而意為心之用,心是意之體。故曰:心乃手之主,手為心之使,針乃手之役;法從心生,手隨意動,針應手轉。由此可見,與其說是手法,倒不如說是心法,明乎此,則於針道思過半矣!

中國的另一國粹—武術,其拳法門派之多、招數之廣,頗與針法相似。拳法的要領講究意到氣到,氣到力到,神氣之用是實質,而一招一式只不過是神氣的發揮而已。這與針刺手法竟是如此相似。手法包括技法和功力,一般書上所講的手法是技法部分,針怎樣提插捻轉、手指如何動作,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其實這些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而真正的內涵是唯有自知而難以言語道斷的功力。功力需要通過技法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技巧只有用功力才能表達得出神入化,但功力是需要通過長時間的意念訓練來提高的。制心一處、意氣相隨,手指是心意的表達,金針是手指的延伸。無怪乎祖典雲“粗守形,上守神”,孫真人更是一語點破天機:“夫為針者,不離乎心”。

摘自《針道摸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