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分享-意念是针刺手法之真髓

意念是手法之真髓

前贤云:“医者意也。”此语用于针灸则更是恰如其分,明白了这句话也就领悟到了针刺手法的实质。

尽管针刺手法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的相似相同,有的相异相反,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每个医生都可运用自己的手法取得效果。这就是说,从表面现象上来看虽然不尽相同,但实质上必然有一个共同之处。

医生辨证后根据疾病的不同性质来决定运用何种手法。未针前已形成运用哪一种手法的概念,既针时也必定是在意念的支配下进行操作,不论其形式有多少,也不管手指如何转动,都无不受意念的控制。而意为心之用,心是意之体。故曰:心乃手之主,手为心之使,针乃手之役;法从心生,手随意动,针应手转。由此可见,与其说是手法,倒不如说是心法,明乎此,则于针道思过半矣!

中国的另一国粹—武术,其拳法门派之多、招数之广,颇与针法相似。拳法的要领讲究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神气之用是实质,而一招一式只不过是神气的发挥而已。这与针刺手法竟是如此相似。手法包括技法和功力,一般书上所讲的手法是技法部分,针怎样提插捻转、手指如何动作,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些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的内涵是唯有自知而难以言语道断的功力。功力需要通过技法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技巧只有用功力才能表达得出神入化,但功力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意念训练来提高的。制心一处、意气相随,手指是心意的表达,金针是手指的延伸。无怪乎祖典云“粗守形,上守神”,孙真人更是一语点破天机:“夫为针者,不离乎心”。

摘自《针道摸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