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會議現場

2018年7月11日,在阿拉善SEE湖北項目中心自然教育基地,著名環保人物、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常務會長哈希·扎西多傑(“扎多”)受聘為當代教育(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教育”)“自然教育首席專家”,並做了題為《亞洲水源牧場與我的生命》主題講座,當代教育在漢員工和阿拉善SEE湖北項目中心、西北項目中心的企業家及社會各界環保人士參加活動。

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當代教育董事長杜曉玲

當代教育董事長、阿拉善SEE西北項目中心會員杜曉玲在致辭中說:“環境保護的過程中不光要注重保護手段的科學性,更應當有人文關懷,扎多老師以身示範了這一點。在人與自然的天然矛盾中,如何真正做到人文關懷,扎多老師可以幫助我們尋求答案。”

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哈希·扎西多傑

講座中,扎多老師為大家介紹了三江源保護及相關項目,談及了堅持環保工作的初衷:“我跟我的老師傑桑·索南達傑在可可西里無人區做了幾年藏羚羊的志願保護工作,最後我的老師不幸殉職,成為崑崙山口的一座紀念碑。電影《可可西里》就是講述我們的故事。他走了,我還活著,我要繼續這個事業和責任。”

演講中,扎多老師圍繞“青藏高原、亞洲水源、高寒草原、我的生命”這四大主題,描繪了一個立體的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並以自身的成長為線索,串起了高寒草原中一個個生物與人類之間的自然關係,從而引發人們深思水源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扎多老師強調,很多的人並不十分了解高寒草原生態系統,在保護生態水源的過程中只講手段但缺少情感關懷。作為從小在遊牧民族長大的孩子,他更加了解“卓巴倉”、人類和各種生物對生態平衡起到的作用。“情感是連接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環境之間的關鍵,有情感的人才會有責任擔當。生態環境保護的核心在於教育,情感教育是人受教育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杜曉玲、李巍為扎多老師頒發聘書

講座後,杜曉玲、李巍為扎多老師頒發“自然教育首席專家”聘書。

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當代教育董事、總裁李巍

受杜曉玲董事長委託,李巍對扎多老師對環保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由衷的欽佩和敬意。表示教育企業應該對生命與自然的理解、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有深入的研究與感悟。對於自然教育,李巍表示:“自然教育不能脫離人、脫離社會、脫離自然這個整體,我們要為學生走出課堂,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提供條件。當代教育打造包括崇陽浪口在內的全國各地研學旅行營地,就是希望以此為載體,讓全國小朋友、青年學生跟大自然親密接觸,接受大自然的薰陶,提升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境界,實現思想和品質的昇華。”當代教育希望與像扎多老師這樣的環保人士和公益組織攜手,讓當代教育的學生到大自然中接受教育,體驗和諧,共同努力為教育事業、環保公益事業作出貢獻。我們將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戰略部署,踐行民營教育企業的社會生態責任,通過環保、自然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抱更多的綠水青山。

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合影

開展自然教育,踐行生態責任

哈希·扎西多傑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常務會長。自1992年與索南達傑一起保護藏羚羊起,開始從事青藏高原環境保護工作,創辦了青藏高原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青藏高原環長江源生態經濟促進會”,並參與多項高原生態文化保護項目,為青藏高原的生態文化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曾獲得“地球獎”、“母親河獎”、“自然環境保護先鋒獎”等榮譽,2006年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社會公益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