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城街道名稱的來源

一、以歷史古蹟古遺址得名

小南門裡街、小南門外街、小閘甕城,以北魏時的任城得名。王母閣路,以王母閣湖得名,王母閣湖在唐朝時稱南池,杜甫曾在南池泛舟賦詞;明代嘉慶後叫古南池。後來在池內阜丘上建一座王母娘娘閣,南池逐漸被王母閣湖所代替。鐵塔寺街,以北宋崇寧年間鑄造七級浮屠鐵塔得名。漁山書院街,以明代漁山書院得名,並與山陽古槐齊名為城裡一景。鼓樓街,以明代的鼓樓得名,當時有“晨敲鐘、暮擊鼓”來報昏曉的世俗。皇棚灣街,以皇帝駐蹕得名,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曾在此靠船登岸。龍行衚衕,以皇帝遊過此處得名,清乾隆帝南巡,曾於壩口處登岸經過此衚衕。還有接駕莊、南池行宮、回龍街等。

濟寧城街道名稱的來源

二、以官署機關得名的街巷

以州、縣、院、署、官衙、官職、更、鼓、營、哨、所命名的街巷,大多始於清代。如察院街,以撫、按察院得名。小教場街,以演兵場所得名;濟寧衛守備署(俗稱衛衙門)的士兵操練場所。馬驛橋街、館驛街,以明代驛站、驛館得名。馬道街、更道街,以巡更的夫馬得名,更道和馬道乃為明清時沿城巡邏的行徑之道。

濟寧城街道名稱的來源

三、以寺觀廟堂得名的街巷

在歷代府、州、縣誌記載中濟寧城區的廟宇較多。古人云:小南門上三官閣,古南池上王母閣。普照寺、石靈塔,狀元橋挨著天香閣。慈燈寺靠呂公堂,草橋口有準提閣,萬壽庵變為秀頭廟,臥佛寺僧人念彌陀。牌坊街有個仙家廟,順河門對關帝閣。要問幾個文昌閣,城裡城外有三個,北極門的棗店閣,它的原名叫真武閣。陶姑寺興隆寺,壩口迎龍響鈴閣。八鋪橋七鋪閣,白家大院小漫坡。大教場演武門,春秋門是半截閣。林家橋望魯門,碧霞門是奶奶閣。木塔曾轉二城樓,文廟內有藏經閣。三元宮呂湘閣,另外還有壽星閣。蓬萊仙院來鶴觀,都順常清龍北郭,城隍天子玉皇廟,青華洞內竹林多。五龍宮對著火神廟,中有一天門一座。

濟寧城街道名稱的來源

四、以行業市場得名的街巷

濟寧自金代建城後,經明至清;商業鼎盛,一街一個行業顯示了當時行業較為集中的特點。如爐房街,以鐵爐、銀爐作坊為主。紙坊街,以造土紙作坊為主。糖坊街,以製糖作坊為主。眼藥衚衕,以眼藥得名。瓷器衚衕,以售瓷器為主。饊子衚衕,以油炸饊子為主。冰窖街,以挖窖貯冰得名。竹竿巷,以編織出售竹器竹貨得美譽。姜店街,以售黃姜的商販、貨店較為集中得名。果子巷,以售乾鮮果品山貨為主。雞市口,以雞鴨市場得名,後雅為“吉市口街”。驢市口街、牛市街,以牲畜交易市場得名。箔市街,以經銷席箔市場得名。菜市街,以種植和出售蔬菜得名。柴禾市街,以買賣燒柴草禾市場得名。這種封建社會行市制在宋代已出現,運河浚通後,就更為突出。

濟寧城街道名稱的來源

五、以姓氏得名的街巷

湯家衚衕,明代初年的將領湯鐵和後代住此街。孫家街,明代天啟年間進士孫景耀住此。黃家街,明代遼海東寧監軍黃子美后代住此。時家衚衕,清代知州時超住此。於大街、於小街,明末陝西巡撫於若瀛住此。郭家花園街,明代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郭汝建造的花園於此。田家園街,清代狀元田再田建造的花園於此。翰林街,明崇禎四年(1631年)翰林楊士聰住此得名。馮家大院,清代道光三年進士、湖南巡撫馮德馨住此。

濟寧城街道名稱的來源

六、以河、閘、坑、灣得名的街巷

以越河為中心的越河北路、越河南路。繞老運河的有:小閘口上河西街、壩口街、順河門外街、南岸街等。曾家坑涯、金魚坑街等以坑塘得名。安阜街,原清道光年間架在府河上的安阜橋,為商販手工業者的聚居地,俗稱“阜橋口”後稱安阜街。

濟寧城街道名稱的來源

七、以其他命名的街巷

這類街巷名稱有以自然地理特徵、鄰近重要的街巷名稱加冠方位詞或形容詞,或小範圍內用一主名而派生出的一些街巷如臥牛坑涯,以坑形如牛臥伏狀得名。棋盤街,以相聯幾條街組合為棋盤形狀。磨盤衚衕,以街形如磨盤狀。工字巷,以街如“工”字。

有的街巷名稱由來頗有情趣的如:河晏門街,《文苑英華》中有賦:“河清海晏,時和年豐”———即太平之義也取其名。魏家火巷,《宋史》記:“宗室善俊知鄂州,適南市火。善俊……開古溝,創火巷”。今猶謂正宅以外,圍牆以內留巷出入,並以防火者,為火巷,本街名取其義。牆縫,在城東南關,窄狹得好像砌牆留下來的牆縫隙一樣。它容不得兩人並行,僅可一人過往。古往今來有流傳至今的民謠讚譽曰:南池荷靜蓮蓬多,灌纓君子亭下歇。還有二碑單三孔,十間房內賞秋月。鱗波秋帆風光好,馬場西葦聽漁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