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新洛陽橋開建 欒川發現特大型鉬礦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1980年的洛陽,無論是城建、商業,還是科技、文化,各項工作齊頭並進、異彩紛呈,古都煥發出勃勃生機。

 新洛陽橋開建

1980年1月21日,中州東路瀍河橋開工,於同年9月建成。這座橋的基礎,採用的是衝擊成孔預製鋼筋混凝土空心樁新工藝施工,當年在國內尚無先例。

現如今,李城橋、新街橋、瀛洲橋、凌波大橋等大橋飛跨洛河南北。而1980年4月1日,洛河上新的洛陽橋開工建設,也令許多市民激動不已。此橋位於舊洛陽橋下游30米處,長558.22米,1982年12月29日建成通車。建成後,新橋主要通行機動車輛,舊橋則“退居二線”,主要供行人和非機動車輛通行。

欒川發現特大型鉬礦

1980年2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洛陽軸承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成功石油發酵尼龍材料1號和11號,這種新材料在國內屬於首創。

6月29日,欒川縣境內探明一個規模大、品位高的鉬礦,儲量超過200萬噸,這不但居全國首位,即使放眼亞洲乃至全世界,也很罕見。

9月1日,當時國內最大的一臺煉油設備催化再生器在洛陽煉油廠吊裝就位,它的重量達到606噸。

這年秋天,我市文物部門配合基建工程,對應天門遺址進行了進一步勘探和部分發掘,先後開挖探溝10條,共計260平方米。結合此前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陽博物館的發掘工作,讓人們對應天門有了更多認識。

此外,同年4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漢魏洛陽城郊的太學遺址上,清理出土石經殘片661塊,包括帶字殘石96塊,令國內考古學界矚目。

 上海市場百貨大樓動工興建

1980年春季,郊區第一次使用飛機進行大面積麥田噴灑磷酸二氫鉀,預防小麥“乾熱風”。此外,郊區實驗地膜覆蓋栽培蔬菜技術獲得成功。

當年6月,曾是我市“時尚地標”的上海市場百貨大樓動工興建。該樓設計建築面積為8000平方米,營業面積為6200平方米,是當時河南省第二大百貨商店。

也是這一年,以山宮秀平為團長的日本長野縣吟道會友好訪華團一行26人,以蘇山特威斯曼為首的英國戲劇工作者訪問團一行30餘人先後到我市參觀訪問。

(感謝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對本文提供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