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件事情李氏應該瞭解,郡望、堂號……

九件事情李氏應該瞭解,郡望、堂號……

李氏

一、郡 望: 隴西郡

隴西李氏,是中國古代以隴西郡為郡望的一個李氏家族。秦漢時期設置隴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隴西郡,秦漢至隋唐行政區劃,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時後遷到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金、元時改名鞏昌府,民國後改名隴西縣。漢時,天水脫離隴西郡。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

二、堂 號: 隴西堂

唐貞觀十二年,唐太宗詔令天下,隴西為李姓的郡望。自此,海內外李姓的郡望、堂號均以隴西命名。

隴西堂位於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城北關、渭河之濱的李家龍宮公園(李氏文化博覽館對面)內。分置堂號牌樓、太白酒樓及迎賓區、朝祖區、祭祖區等建築群。中院主祭堂為重簷歇山頂式結構,雕樑畫棟,簷懸匾額。

三、祖聯

祖 聯: 柱史家聲 龍門世第龍門世德,舊科舉制度時,到京城會試及格者為登龍門,想當官登龍門得參拜名士,希望得到名士在皇帝跟前推薦,當時的名士李膺聲名最重,被稱為天下楷模。世有被其容接者,聲價十倍:李膺(110---169)東漢襄城人,字元禮。公元159 年為東漢河南尹(相當於省長),後官至司隸校尉(朝庭高官),因謀誅宦官失敗而死於獄中。龍門世德的意思是像李膺這樣品德高尚的人,我們李家世代都有。

柱史家聲,是指李老子---名耳,字聘、楚國苦縣(河南鹿邑)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為周朝柱下史,由於任職緣故(長管皇家藏書的官)對典章制度及歷史上興亡治亂多有研究,成為一位知識淵博、學向高深的思想家。當時孔子曾向禮於他,至今在河南洛陽的老子故居,東行有孔廟,廟南有碑,上題“孔子向禮於老聘處”。老子長期以來都被李姓宗族視若神明而被供奉(很多地方都設有李老君廟)。海內外的李姓後裔都為自己是老子的後裔而驕傲,大門前貼有柱史家聲,表示著是老子的後裔。

四、根 祖: 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五、遠 祖: 顓頊

顓頊,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1] 。顓頊生子窮蟬是虞舜的高祖。後來的夏、楚都成了他的子孫。

六、血緣始祖: 皋陶

皋陶(gāo yáo),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桐縣皋陶村,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七、得姓始祖: 李利貞

李利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貞,逃之苦縣將“理”改為“李”,後被尊稱“李姓始祖”。

八、名 祖: 老子

九件事情李氏應該瞭解,郡望、堂號……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九、望 祖: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