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蜀地曲藝|清音名家程永玲⑤:跨界創新第一人 錄《天涯歌女》唱唐詩宋詞

口述历史·蜀地曲艺|清音名家程永玲⑤:跨界创新第一人 录《天涯歌女》唱唐诗宋词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攝像關天舜 實習生李林濤

在程永玲家裡的一面牆壁上,數百盒CD擺放的整整齊齊,裡面有她喜歡的民間小調、世界名曲,也有她自己的CD作品《蜀鄉風情》等。在觀看這些CD過程中,《天涯歌女》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口述历史·蜀地曲艺|清音名家程永玲⑤:跨界创新第一人 录《天涯歌女》唱唐诗宋词

程永玲收藏的CD

《天涯歌女》是雨果唱片公司為程永玲精心泡製的碟片。1990年,該公司老總、音樂家易有伍邀請程永玲錄製該專輯,程永玲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會唱歌啊。”但易有伍的一番話給了她信心,他說“我錄製和出版了你唱的四川清音《小放風箏》,反覆聽都認為你的聲音像周璇,你不要擔心。”

口述历史·蜀地曲艺|清音名家程永玲⑤:跨界创新第一人 录《天涯歌女》唱唐诗宋词

程永玲想起自己的師父,李月秋曾被稱為“成都的周璇”,現在又有人請她來錄製周璇的老歌,這難道是冥冥中註定好的?於是,她答應一試。《五月的風》、《採檳榔》、《拷紅》、《鐘山春》等周璇的19首歌曲,在程永玲甜美細膩唱功的演繹下,盡顯四川清音風格,清新秀麗。“唱片發行之後,聽說在東南亞影響很大。”程永玲由此也獲得了“現代天涯歌女”的稱號。但面對再一次的錄製邀請,程永玲婉言謝絕,“因為,我從心底裡還認為我是唱四川清音的,不是唱歌的。”

這一次的藝術跨界,是程永玲的一次創新。在創新這條路上,程永玲一直在探索。她在秉承師風同時,開創了自己清音風格,不但在題材上大膽創新,在唱腔創新上也突破窠臼。特別是在傳統“哈哈腔”的運用上,吸收化用了西方聲樂演唱中“花腔女高音”的一些美聲方法與技巧,玲瓏剔透,跳躍性強。比如《送公糧》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彈音”運用,就使唱腔音樂與唱詞表達的思想內容達到了高度的審美契合。“根據劇本的唱詞內容,劇情需要來結合的話,就會很適合。”

口述历史·蜀地曲艺|清音名家程永玲⑤:跨界创新第一人 录《天涯歌女》唱唐诗宋词

程永玲還將許多姊妹藝術元素,化用到自身的表演中,以增強四川清音的感染力。但不管怎樣借鑑,她“都要講求化用,不能生搬硬套,即在我所用的前提下,把握契合點。”她也是第一個嘗試用四川清音演唱唐詩宋詞的人。“第一首就是《水調歌頭》。”同時,程永玲注重全面美化曲藝“唱曲”的舞臺呈現,追求審美傳達“聽”與“看”的有機協調,讓四川清音充滿傳統經典而又不落時尚,洋溢著時代氣息。

“時代在變化,需求在變化,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必然需要變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程永玲對四川清音做過形式上的創新嘗試,比如加入伴舞,加入外景拍攝等。但她認為,四川清音最有魅力的還是傳統曲調,這是清音最基本的元素和最優美的地方。“四川清音的改革和發展,必須把自己的根鬚,深深地紮在巴蜀大地,紮在自身傳統的土壤裡,通過吸吮傳統的營養,來煥發新的生命力。而不是拋棄傳統、胡亂創新,將四川清音‘創新’的不像清音或者不再是真正的清音。”

【下期預告】

參加多次會演,獲得各項大獎,到國外開個人演唱會……程永玲見證了四川清音的輝煌,但在她心中,卻始終有個小小的遺憾:沒有帶著四川清音上春晚,沒能借著這個平臺,讓全國觀眾和世界的華人華僑認識四川清音的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