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縣12名棄嬰(兒童)告別“黑戶”,迎來光亮人生

9月5日,武宣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積極為蘇某某等12名棄嬰(兒童)辦理落戶武宣縣社會福利院集體戶,獲轄區群眾好評。


武宣縣12名棄嬰(兒童)告別“黑戶”,迎來光亮人生


“因為手續不全一直都沒有辦理,今天武宣縣公安局終於幫我辦好了,我心裡的這塊大石頭總算落地了。”李大姐拿著女兒的戶口簿激動不已。

原來,5年前她收養了一個別人遺棄的女嬰,由於缺乏正規的收養手續,她一直沒有給孩子上戶口,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戶口的事情成為全家最大的心病。其他家庭也是如此,出於各種原因形成了收養棄嬰的事實,卻沒有正規的收養手續,孩子也就一直無法落戶。

“年齡超過6歲的兒童,必須現場採集人像才可補落戶口。”城關派出所戶籍民警朱曉妮告訴記者,這12名棄嬰最大的年齡12歲,最小的僅6個月。由於這12名棄嬰(兒童)拾撿地分佈在武宣縣各個鄉鎮,戶籍民警仔細核對名單後,分別通知了收養人帶領小孩到派出所現場簽字確認,按照工作流程,逐一為孩子辦理相關落戶手續。


武宣縣12名棄嬰(兒童)告別“黑戶”,迎來光亮人生


經過數日加班審核辦理,9月5日,城關派出所民警為12名棄嬰(兒童)全部完成了落戶手續。下一步,待公告期滿,收養人辦理合法收養證之後,再辦理投靠養父母家庭戶遷戶手續。

公民事實收養子女是一個社會現實問題,也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因未經合法手續私自收養子女,收養關係不能成立,導致已經被撫養的未成年人無法落戶,繼而帶來入學、醫療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夠在陽光下正常成長,縣公安局和民政部門強化溝通對接,對已成事實收養關係的棄嬰形成規範完善的材料,經過社會公告,公告期滿後便可把孩子的戶口落到武宣縣社會福利院集體戶口上,解決了長期困擾收養家庭的“黑戶”問題。


武宣縣12名棄嬰(兒童)告別“黑戶”,迎來光亮人生


城關派出所戶籍民警朱曉妮介紹到,該所今年來已為23名棄嬰(兒童)成功辦理戶籍手續,除了給這些孩子一個合法的身份外,民警還採集了他們的血液樣本統一上傳到了公安部“全國打拐DNA數據庫”,以防這些孩子中有被拐兒童,將來也可以作為尋親的依據。

此外,為迎開學季,為讓適齡兒童能及早落實戶口不影響孩子學業,城關派出所戶籍室迎來開學季的業務高峰,8月份以來通過綠色通道及時辦理孩子入學戶口共計347份,僅遷戶一項日平均辦理約20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