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灌籃》收官 “體育+綜藝”模式或成下一藍海

■本報記者 陳煒

在粉絲經濟、偶像養成迎來市場爆發期的同時,業界正逐漸探索男性觀眾在綜藝節目中的參與度和存在感。

11月17日,持續近3個月的《這就是灌籃》正式收官,優酷平臺數據顯示,其總播放量達12.4億。截至11月20日,在豆瓣平臺獲得評分8.3分,近40%的用戶給出4星,43.1%的用戶給出5星。

業界普遍認為,對諸多視頻平臺而言,刨除慣有的選秀、歌唱類綜藝,體育題材無疑是一片亟待開發的藍海。但“如何做”仍是各方角力的重點。日前,針對體育真人秀應如何探索專業度與娛樂化間的平衡,《這就是灌籃》總監製、阿里文娛集團大優酷阿波羅工作室總經理王雲鵬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採訪。

事實上,往前追溯,國內對於“體育+綜藝”模式的探索不在少數,包括《星跳水立方》、《來吧冠軍》、《星球大戰》等,但與其他題材相比,始終在影響力方面稍遜一籌。

王雲鵬向記者表示,在節目正式錄製前,曾做過近1萬人的用戶調研,“結果顯示,國內14歲-30歲的用戶,在生活中一定接觸過籃球、瞭解其基本規則”,以此來看,“籃球這一題材的原始受眾群與綜藝節目的受眾群高度吻合”,具備基礎的普及度。

從《這就是灌籃》最終呈現出的解決方案來看,一方面,節目的嘉賓配置選用了“人氣明星+專業籃球運動員”的模式;另一方面,其賽制採用了1V1“鬥牛”和3V3“團體”的方式,簡單易理解、觀看門檻相對較低。

據王雲鵬向記者透露,《這就是灌籃》的觀看群體中,男性、女性用戶整體較為均衡,甚至男性要略多一些。“大家的關注點可能會有所不同,男生熱衷於賽事、球技,女生更關注顏值、明星等”。

事實上,頂著“這就是”系列的名號,意味著《這就是灌籃》得到的是優酷方面的全力支持。畢竟,此前該系列推出的《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這就是對唱》,都被看做是優酷發力自制綜藝的核心之作。

而背靠阿里文娛,《這就是灌籃》所能觸及的資源已遠遠超出優酷本身。據瞭解,阿里內部超過15個部門參與了此次《這就是灌籃》項目,包括阿里音樂、阿里魚、首淘、優酷動漫、阿里體育等。

舉例來看,“在產業價值開發方面,節目的內容IP本身會帶動天貓相關體育品類商品的銷量,而天貓平臺的價值也將體現在節目的商業售賣過程中,類似的打包權益會讓節目的商業價值得到更廣泛的開發”,王雲鵬提到。“從產業上來講,在阿里內部形成較好的融合”。

而隨著第一季的收官,由節目本身帶來的思考不在少數。

王雲鵬提到,一方面可以明確,體育內容的綜藝化是能夠實現的,《這就是灌籃》所作出的嘗試會給業界帶來一定的信心和鼓舞;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單一體育題材本身的產業發展”,在他看來,“籃球只是一個開始,還有很多運動題材值得去做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