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參與過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等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攝影報道工作。也因此拍攝過由智美體育組織的賽事,以及中國籍選手身披國旗衝線的瞬間,遺憾的是,沒有拍到過中國選手作為冠軍衝線的照片。因蘇馬那日與上馬“撞衫”,筆者身在上海,未能現場掌握事件全貌,但由於參與過“奔跑中國”系列賽事的拍

筆者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參與過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等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攝影報道工作。也因此拍攝過由智美體育組織的賽事,以及中國籍選手身披國旗衝線的瞬間,遺憾的是,沒有拍到過中國選手作為冠軍衝線的照片。因蘇馬那日與上馬“撞衫”,筆者身在上海,未能現場掌握事件全貌,但由於參與過“奔跑中國”系列賽事的拍攝報道工作,對“智美模式”有一些粗淺的瞭解,事件發酵至此,有些話,不吐不快。首先,理性地說,遞國旗本身沒有錯,錯在遞國旗的時機。無論是組委會還是志願者,給能夠站在領獎臺上的中國選手遞國旗,讓中國紅飄在賽道,是沒有錯的。但是與選手身披國旗衝線相比,我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更願意聽到賽會的場地上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也更願意看到中國選手作為冠軍身披國旗,站在最高的領獎臺上。在輿論之所以批判他們,是因為他們選擇了錯誤的時機做了正確的事情。根據國際田聯手冊規定,終點前只允許有兩名工作人員手持橫幅帶,等待冠軍,裁判長也不允許踏上賽道。以紐約馬拉松為例,冠軍衝線後,組委會第一時間遞上去的不是國旗,而是用於保溫擦汗的毛巾,避免身體失溫,待選手稍作整頓休息後,才有工作人員用國旗將毛巾替換,選手身披國旗回到賽道補拍披旗衝線的影像資料,而冠亞季三位選手到齊後,在安保人員的陪同下,共同回到賽道向觀眾致謝後退場休息。與之相比,國內賽事安排上,大多“缺斤少兩”,筆者可能是見識短淺,幾乎沒有見到過如此完備的流程。不是筆者崇洋媚外,而是國內賽事缺少對規則的尊重,更缺少對選手的人文關懷。歷史無法改寫,“遞國旗”事件已然過去,對於賽事主辦方,更應該反思的是,如何重新合理規劃流程,如何在辦賽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如何挖掘體育的魅力和精神。其次,理性地問一句,沒有干擾,何引麗就能奪冠嗎?我不敢肯定地說:如果沒有干擾,何引麗就一定能奪得冠軍。理性告訴我,未發生的事情,無法猜測。在膠著的衝刺階段,兩位並駕齊驅兩位選手,拼盡全部氣力對抗,任何一點干擾都會打亂競技節奏。我們都看到了被影響的何引麗,卻集體失明地忽略掉了被幹擾的德米塞。回看視頻,不難發現,志願者兩次遞國旗的操作,對德米塞也造成了嚴重影響,第二次遞國旗甚至直接擋住了德米塞的面前,德米塞做了規避動作被迫改變跑步路線,何引麗一度領先,賽事結果卻是同樣受到嚴重干擾的德米塞反超奪冠。智美體育作為執行方主辦的賽事不在少數,國內冠軍選手也大多數有身披國旗衝線的傳統,為什麼之前從來沒有遭到如這次般嚴厲的批判呢?因為我們之前都落後太遠,而這次,與外籍選手並駕齊驅的何引麗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選手奪冠的希望。這希望,毀了!毀在突然出現的志願者,毀在溼漉漉的國旗,毀在我們的眼前。毀掉的不是一箇中國籍冠軍,而是毀掉了中國選手奪冠的希望。最後,組委會欠一個坦坦蕩蕩的理性表態。主辦方作為賽事規則的執行者、維護者,卻在光天化日之下成為規則的破壞者。由於他們對於競技體育理解的偏頗和執行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社會影響和輿論風暴,志願者和組委會欠一句道歉,更欠一句對未來承諾。時至今日,沒有任何一方站出來,為干擾比賽、破壞規則承擔責任,也沒有任何一方站出來向選手道歉,體育局否認事先安排遞國旗,傲慢的組委會“甩鍋”志願者,魏姓大V的道德批判出爾反爾,而我們至今也不知道兩個干擾比賽的人,到底姓氏名誰。經此一役,與國際知名賽事相比,國內的賽事還差得很遠,一些賽事雖做的比較好,進步空間還是大大的。被坊間戲稱“智障體育”的智美體育集團與其他一眾賽事運營方相比,已算較為大型的體育公司之一,仍有這種重大執行事故,更遑論其他。體育精神,永不止步,2018的蘇馬已然結束,未來中國的土地上還是會有大大小小的賽事舉辦,真誠地希望包括智美在內的所有賽事運營方都重新學習體育規則,深刻感悟體育精神,慎重規劃執行流程,專業、審慎給選手、觀眾帶來新的精彩紛呈的體育賽事。希望有一天,我能在大型的國際馬拉松賽事上,拍到在規則保護下的中國選手身披國旗站在最高的領獎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