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讓“河南智造”惠及世界(一帶一路河南力量)

海外網11月20日電 “感謝中國人在短短六個月就設計建成餘熱發電項目,解決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回收利用的燃眉之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收到巴基斯坦拉合爾市一封感謝信。

近年來,中信重工作為“河南智造”典型代表之一,積極融入 “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促進當地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產品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提升當地經濟發展速度。

“河南智造”得到高度認可

拉合爾市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是國家的文化和藝術中心,也是一座電能匱乏的城市,市民用電每兩個小時就要停電一個小時進行調整。

2016年2月,中信重工巴基斯坦先鋒水泥12MW餘熱發電項目落戶拉合爾市。該項目收集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餘熱進行發電,提高了約四分之一的熱能利用率,每小時發電一萬兩千度,相當於400餘個家庭一天的用電量。

中信重工:讓“河南智造”惠及世界(一帶一路河南力量)

巴基斯坦先鋒水泥公司餘熱發電系統

2017年1月,該水泥餘熱發電項目正式投產,整個工期歷時僅半年,創造了中方項目在巴基斯坦市場的最短週期紀錄。

據介紹,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可以緩解拉合爾市用電緊缺的情況,還提供了40多個就業崗位,有效降低了環境汙染。

“同時可以有效提升先鋒水泥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示範加速巴基斯坦國內水泥產業的綠色改造升級。”該項目負責人說。

近兩年,在“一帶一路”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帶動下,巴基斯坦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高潮,中信重工把先進的技術和最具優勢的建設能力帶了過去。

“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巴基斯坦將在基礎設施方面有所發展,‘一帶一路’對整個世界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好的倡議,我相信整個世界都因為這個理念而連接,是數以百萬計的人將從中獲益。”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社長馬利克說。

與此同時,中信重工輸出優勢技術、產品和服務,與金磚國家在礦山、水泥、冶金等多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經濟新亮點。

有一種情懷叫“工匠精神”

油壓機開動後,4米長的上橫樑緩緩移動,幾百噸火紅的鋼錠也向下橫樑方向移動。隨著一聲巨響,上橫樑向著下橫樑上的鋼錠砸下,頓時像巨手揉麵似的,火紅的鋼錠被揉扁或拉長。

這是中信重工18500噸油壓機的工作場景,這臺堪稱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油壓機,擁有完全自主產權。

這臺油壓機雖然力氣驚人,可絕對不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老粗。它的鍛造誤差不超過2毫米。每分鐘可鍛造44次以上,能同時做10個動作,一人即可操作完成。

中信重工:讓“河南智造”惠及世界(一帶一路河南力量)

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工作場景

從傳統印象中“傻大笨粗”的“河南製造”向“河南智造”的轉變中,工匠精神的堅守、持續創新的進取是不二法門。

舀一小勺鋼水往地上一潑,根據發叉量,就能判斷出鋼水碳含量,根據放渣亮度,就能說出鋼水的溫度。這是中信重工重型鑄鍛廠50噸電爐班班長楊金安浸淫鍊鋼行業33年練就這般功夫。

中信重工:讓“河南智造”惠及世界(一帶一路河南力量)

中信重工大工匠楊金安在鍊鋼現場

“大型礦機用的低速重載齒輪,直徑在12米左右,但加工誤差不超過一根頭髮絲的粗細,這是咱們的大工匠譚志強的拿手作品。”中信重工黨委宣傳部部長任宏軍說。

“任何一個企業,只有弘揚‘工匠精神’、將產品質量做到最好,成本做到最低,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中信重工董事長俞章法說。

目前,中信重工成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世界最大的礦業裝備和水泥裝備製造商、中國最大的重型機械製造企業之一、中國低速重載齒輪加工基地和中國大型鑄鍛和熱處理中心。

“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近年來,中信重工秉持“合作共贏”理念,沿著“一帶一路”再出發,深入參與當地經濟發展進程,在國際市場贏得了更多的認可,在世界上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在中國—俄羅斯—歐洲沿線,中信重工為瑞典LKAB公司生產的PSZ3000半移動式破碎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北歐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在地中海沿岸國家,中信重工全資收購西班牙甘達拉森薩公司,構建海外核心製造基地,成為中信重工面向歐洲、非洲、中東等國際市場的海外核心製造基地。

在老撾,KSO金礦礦區面積超過1800平方公里,號稱全球單體最大金礦。自2013年與KSO金礦首次簽訂設備採購合同以來,中信重工以精益求精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客戶信任,不斷將合作內容延伸。

中信重工:讓“河南智造”惠及世界(一帶一路河南力量)

柬埔寨CMIC項目現場

在柬埔寨,中信重工總包的CMIC項目,是該公司承建的目前柬埔寨單線規模最大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水泥生產線,奠基儀式當天,柬埔寨參議院主席賽衝親王、貢不省省長郭坤華閣下專程出席並致辭。

在印尼,中信重工與海螺集團、中國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國內大型企業聯動融合,共同打造巴布亞地區第一個大型工業項目西巴項目,該項目首條日產3200噸水泥生產線已於2016年順利投產。

……

中信重工如何不斷擴大“朋友圈”?“幫助當地承接技術轉移,擴大出口,增加就業,讓合作項目惠及當地民生,真正實現雙方的互利共盈、共同發展。”俞章法說。

目前,中信重工通過設立海外機構,實現了國際化研發、製造、營銷、服務佈局,不斷從主機產品到成套工程到“核心製造+綜合服務商”升級,產品遠銷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與多方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穿過歷史雲煙,跨越浩瀚大海。“一帶一路”倡議架起一條條通向合作共贏的“連心橋”“友誼橋”。(汪俊傑 餘蕾蕾/文 圖片均由中信重工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