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還需幫一把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長期以煤為主,2016年,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分別佔61.8%、19.0%和6.2%,非化石能源消費僅僅佔13.0%。

居高不下的化石能源消費佔比,不僅嚴重汙染環境,也不利於中國節能減排。我國要完成2020 年、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05年下降40%-45%、60%-65%的目標,這就需要中國新能源行業持續發展,以期替代汙染嚴重、排放問題突出的化石能源。

在各種新能源中,太陽能利用優點突出,前途被廣泛看好。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國可開發的資源蘊含量中,太陽能是2.1萬億kW,需開發太陽能資源的1%即達到210億kW,遠超水電蘊含量的3.78億kW。而且太陽能無汙染,零排放,是清潔能源,推廣太陽能有助於我國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應用,再到成本控制,全產業鏈取得創新突破。截至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

取得這樣的成績,和我國光伏產業的技術發展是離不開的。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我國光伏產業成長迅速,規模穩步增長,技術屢破世界記錄。過去10年間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多,未來3年成本可望繼續降低30%以上,不僅看齊煤炭發電,還可能媲美水力發電,成為各種發電方式中最低成本、最少消耗、最少環境代價的發電方式。

我國已經建立起完整的光伏發電體系,設備製造、系統應用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從製造過程來看,我國光伏產業從核心原材料到主要設備、主要產品、系統集成、規模均居全球第一。10年前我國多晶硅原料90%以上依賴進口,2016年國產多晶硅在全球產量中的佔比達到50%,今年這一比例將接近60%。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國內對光伏發電有著切實的需求,另一方面多年的補貼政策也扶持產業旺盛發展。

截至今年6月份,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1.545億千瓦,在電力總裝機中佔比8.9%,發電量為824億千瓦時,在全社會用電量中佔比2.6%,高於去年1.9%的發電量佔比數據。但是中國政府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的規劃中明確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的比例要提高到20%左右,這就給光伏發電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另外在偏遠山區和農村,遠距離輸電成本很高,通過光伏設備就地發電就地用電,不僅降低輸電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能夠幫助精準扶貧。在農村安裝屋頂光伏系統,投資金額較小,五到六年就能回本,收益時間長達20年且穩定。

政府在十多年的光伏產業發展中,一向不吝惜補貼產業,造成了中國全產業鏈日益完善。與此同時,中國廣大的光伏市場,也給了中國光伏產業爆發的重要支撐。

太陽能發電產業是中美所有產業當中中國領先且極具競爭力的產業,不僅領先於美國,也領先於德國、日本、韓國。大規模的產業應用促進了大幅度的成本下降。以光伏為例,2007年光伏組件價格為30元/瓦左右,2012年就下降至10元/瓦左右,2017年最新價格已低至2元/瓦。在技術上,多晶硅轉化效率也達到了20%-30%。

“5·31”新政重創光伏產業

今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即823號文,業內稱之為“5·31”新政。新政“殺手鐧”在於控規模、降補貼。

在規模方面,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佈式光伏項目指標額度控制在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並明確各地5月31日(含)前併網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納入國家認可的規模管理範圍。

在電價方面,“5·31”新政指出,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然而,2017年分佈式光伏項目規模已經超過1000萬千瓦了,僅僅2018年上半年,分佈式光伏新增裝機就已經達到了1224.4萬千瓦,遠遠超過“5·31”新政中提出的全年分佈式光伏項目指標額度。在一年快過半的時候突然頒佈新政嚴格控制規模,那麼之前就已經進行的建設該怎麼辦?

光伏產業目前還沒有完全成熟,距離減少補貼還有很長一段發展歷程,縮小國內市場份額更是不可取。本來這說明光伏發電佔總發電量比例雖然還小,但增長速度很快,只要繼續扶持,就能得以突破。

請幫光伏一把

然而“5·31”新政直接減少了補貼,並用行政力量強力限制分佈式光伏項目規模,等於利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場,光伏產業受到很大打擊。

而且貿易戰當頭,中國光伏企業很難依賴海外市場。美國對中國產品加關稅的名單中就有逆變器和非鋰電池。這些關稅將於9月24日以10%開始,並將在2019年1月1日增加至25%。無獨有偶,印度最高法院發佈了臨時命令,同意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徵收25%保障稅,徵稅於2018年7月30日生效。

反觀美國自身的光伏產業發展,稅收優惠增加了太陽能的優勢,讓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低於火電。這是因為全世界都看到了光伏的優良前景,都在鼓勵光伏發電。一篇芬蘭科學家和德國科學家做的報告顯示,到2050年,全球供電可以實現100%清潔能源化,不會再用煤炭石油包括核能,其中69%來自於光伏,如果實現這個結果,光伏需要發展到每年1000GW,連續安裝25~30年,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在海外市場受阻的情況下,“5·31”新政不僅減少補貼,還限制國內市場份額,其最終結果是光伏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光伏比例難以按照原有的發展路徑提高,沉重打擊了光伏企業之餘,也不利於中國環境保護和新能源事業的發展。在未來能源的關鍵產業上,政府還是應該持續給予優惠和補貼,扶持技術上出現最新突破,才是對未來、對產業負責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