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巨無霸?

鐵桿球迷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小米生態已經無孔不入了。大概算是隱形巨無霸了。並且小米兩家生態鏈企業,雲米和華米都上市了。


智能家電生態

BAT都在打AI的概念,小米也推出了語音助手小愛,並且在小米的智能家電生態鏈中,從電飯鍋、智能音箱到空調、電視,都能通過小愛語音操控,十分智能。

這部分的生態鏈,小米在潛移默化的佔領市場。


軟件服務生態

雷軍在做小米之前就想好了未來的佈局,所以小米是先做了MIUI系統,當然,更早之前做了米聊,可惜敗給微信。

有了MIUI系統加持,小米在手機大戰中也十分強勁,發燒友一來信任MIUI系統,二來小米的性價比深入人心。

以手機為流量入口,小米手機上搭載的小米自己的應用商店以及小米有品、米家、小米直播等一系列小米軟件都獲得了曝光量和用戶。

在小米IPO的招股書中顯示,小米的廣告營收十分可觀,小米早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或者硬件公司了。


小米文娛

小米還有文娛佈局,雷軍一直看好遊戲,趕著吃雞手遊的熱度,推出《小米槍戰》,不過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又有絕地求生的壓制,但證明小米在這方面佈局的決心。

12月小米直播還將和YY合作,打通雙方賬號和打賞模式,YY還將為小米直播定製主播和內容,為小米直播培養變現能力。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不管華為、OPPO、vivo們願不願承認,靠手機起家、最後一輪融資後估值450億美元的小米早就不只是一家手機公司了。

  你很難給它一個準確的定位。

  它甚至也不能算作一家智能硬件公司,也不能完全算是一家科技公司。

  電商公司?

  打開小米4月份悄悄上線、定位為“小米生態鏈產品的控制中樞和電商平臺”的米家有品APP,其產品已覆蓋13個大品類、19個品牌。大到大眾熟知的手機、電視、電腦、平板,小到內褲、茶葉、尿布甚至兒童爬行墊,商品已超過300個SKU。

  其實早在2016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雷軍面對種種質疑,就喊出了小米要做“科技界無印良品”的口號。

  他說,“大家都知道小米是一箇中國的手機制造商。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我們已經是中國第三大電商呢?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可能下一個目標成為世界效率的零售連鎖店集團,我們已經開始了。”

  在近日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則提出,“我們希望有品成為一個能夠在百億人民幣流水的大電商平臺”。

  毋庸置疑的是,小米已經離手機越來越遠,格局也越來越大。

   竹林效應

  小米是目前國內所有獨角獸中第一家應該也是唯一一家,提出並實現“生態鏈”佈局的企業。

  2013年,雷軍看到智能硬件和物聯網的趨勢,在年底開啟了小米的生態鏈計劃,並定下5年內投資100家(智能硬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

  到2014年,小米共佈局了27家生態鏈企業;2016年3月,數字上升至55;2016年底,增長為77家,其中,30家已發佈產品,16家年收入過億,3家年收入過10億,4家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據劉德透露,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態鏈已經投資了89家公司,成長為一個190多人的團隊,體系內外配合生態鏈企業的團隊共有5000至6000人。

  3年半過去,雷軍似乎離他的目標已只有一步之遙。

  而包括生態鏈企業在內,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小米在不到5年內已經投資了112家公司。

  從最初連TS(條款書)都不懂,到目前孵化出一批生猛的創業公司,小米在3年多的摸索中不斷調整思路,形成了獨特的打法和佈局思路。

  小米最初的想法是成立投資公司投資併購初創企業。但在研究了蘋果、谷歌等大企業的投資和併購方式後,發現完全收編團隊容易導致原生團隊失去鬥志、發展走形。最終決定以佔股不控股的方式來投資,給予企業充分的發展空間。

  佔股不控股的另一優勢是資金壓力小,可以更快的拓展生態鏈規模。

  但要想盤活近100家企業,尚未上市、兩年未融資的小米在資金方面肯定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因此,除了其自有資金外,小米聯合60多家基金來圍繞生態鏈進行投資。此外還有部分和政府基金的合作,雷軍個人的私募基金順為資本也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非常開放,周圍有一個投融資系統在幫忙投資小米生態鏈。”劉德表示。

  在納入生態鏈系統後,小米要做的是輸出方法論、價值觀,從產品、設計、開發、銷售、售後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及背書。

  而對於是否投資一家企業,劉德總結出了6大邏輯:市場足夠大;產品有痛點;產品有高社會關注度;符合小米的用戶群;團隊要足夠強,有技術制高點;團隊的老大和小米要有相同的價值觀。

  為了統一生態鏈公司的價值觀、傳達小米的方法論,小米成立了穀倉學院,梳理、提煉小米生態鏈的打法和經驗,在小米生態鏈體系內外傳播、分享小米價值觀和打法。這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非控股而存在的小米與生態鏈企業間聯繫不夠緊密的問題。

  在穀倉學院出版的《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一書中,還闡述了小米生態鏈的成長理論——竹林效應:小米公司為提供養分的根系,生態鏈企業負責做好產品,拼命往前衝,衝到行業第一第二的位置。

    攪局者

  “哎!平衡車又要被小米血洗了。”在小米對外發布平衡車時,某平衡車創業者在朋友圈如此感嘆,為自己公司未來的命運感到擔憂。

  這一幕在小米推出移動電源、智能手環、空氣淨化器、插線板、耳機等產品時都有發生——創業者眼看著小米以超低價殺入行業,只能在憂慮中對小米提出質疑甚至是謾罵。

  “口碑過得去,價格過得去,質量過得去,品牌過得去,外表過得去,方便,綜合起來就買了。”當問到為什麼會選擇小米時,一位擁有多樣小米產品的用戶對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表示。

  而基於小米“開放”的原則,其生態鏈下已經走出了部分明星企業,甚至部分公司已在小米業務之外始推出自己的品牌。

  2013年12月4日,小米發佈第一款移動電源,到2016年10月13日,小米移動電源累計銷量超過5500萬塊,相當於每10秒就有6塊售出,單品全球第一。而其生產商紫米還推出了隨身路由器、彩虹電池、數據線等產品。

  華米推出的79元小米手環因為超高的性價比、極其親民的價格,和一年1300萬臺的銷售量被視為智能手環行業的最大“毒瘤”。但在2015年,它還推出了299元的高端自有品牌產品。

  智米研發的小米空氣淨化器,年銷量達到200萬臺,在國內淨化器市場中銷量排第一。

  小米耳機的代工廠加一聯創雖然一半以上的出貨量是小米耳機,但也在推出不同品牌和細分領域的耳機與小米耳機區分開來。

  ……

  用知乎用戶張大偉的話來說,“小米生態鏈的這些企業每進到一個領域,就像一條鯰魚,嚴重攪動整個行業,讓傳統家電和初創智能硬件企業有時瞠目結舌。”

  對於小米生態鏈的成果,劉德曾對媒體表示,主要在於享受了小米的品牌、用戶群、渠道、海外市場四部分的紅利。

  此外,還在於把握住了各個產品爆發的時間節點。

  這似乎在印證雷軍最廣為人知的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追風口

  的確,剝開小米及其投資併購佈局的層層外衣,在各大風口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詳情可參考文末附表)

  僅在2016年至今的各個大小風口中:

  小米聯合順為資本、紫米科技等投資共享充電寶“怪獸充電”; 

  投資ofo、生態鏈企業騎記投資小白單車; 

  近日miniKTV正火,雷軍投資的公司雷石宣佈要“All In”miniKTV;

  推出小米VR; 

  推出小米直播; 

  投資一點資訊;

  成立小米影業; 

  ……

  新零售、物聯網、人工智能、內容創業、消費升級等如今幾個最大的發展趨勢中,小米也沒有落下。

  在2015年年底的一次公開言論中,雷軍表示,小米生態鏈包括三層,第一層是智能硬件生態鏈;第二層是內容產業生態鏈;第三層是雲服務。在硬件生態鏈中投資了硬件創業公司、投資美的與之結盟;在內容生態鏈請來陳彤(2016年10月離職),投資優酷和愛奇藝;在雲服務中,投資金山和世紀互聯。

  而小米生態鏈最初的目的是打造一個物聯網生態鏈佈局——物聯網被看作是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風口。小米電視、小米盒子、電飯煲、插線板、路由器、攝像頭、淨水器、小米智能家庭套裝……小米產品正在滲透進智能家庭的各個方面。

  在以新零售為爆發點的線下流量入口之爭中,小米也沒有落下,小米商城、全網電商、小米之家、小米有品等,線上線下相結合,達到多品類銷售。

  2016年3月雷軍提出的“新國貨運動”及小米每週增加的一個新品類則暴露了小米在消費升級方面的野心。

  “剋制、聚焦、穩步推進。”是雷軍在2015年年底提出的小米生態投資關鍵詞。

  當小米賣電飯煲、插線板時,似乎還“剋制”在智能家居之內,但開始賣床墊、枕頭、毛巾甚至內褲、茶葉了,已經離“剋制、聚焦、穩步前進”越來越遠,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附:小米投資併購詳情(不完全統計)


投資界


個人認為小米的AI+IoT模式還是比較有前景的,能否成為巨無霸不敢肯定,但至少能夠趕上下一個風口。

所謂AI+IoT,就是人工能智能+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現在還比較玄乎,各家都在研究,但基本上都是基於機器學習和大數據,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但物聯網這塊的確已經逐漸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即將到來的5G時代,很有可能促進物聯網行業的進一步起飛。

物聯網的目的就是將“萬物聯網”,大到房屋、汽車,小到服裝、飾品,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訪問和遠程控制,從而實現更多的功能。在4G網絡時代,由於基帶芯片的功耗較高,延遲時間較長,物聯網技術尚未得到普遍的應用。而到了5G時代,芯片的功耗進一步降低,網絡延遲也進一步縮短到10毫秒以內,過去在4G時代難以實現的物聯網功能,在5G時代就變得很有可能了。

小米生態的優勢是很早就對物聯網中“智能家居”這一塊兒進行了佈局,而且小米非常善於追熱點,年輕人關注什麼,它就可以迅速推出相關的產品。比如最早的空氣淨化器、淨水器,再到最近的新風機等。這正是創業型互聯網企業的優點。換做是傳統的家電企業,不可能向小米這樣迅速地對市場需求做出響應,等傳統行業開始關注智能家居的時候,小米的佈局也已經基本完成了。

傳統的家庭在選購家用電器和家居產品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選擇不同的品牌,比如熱水器用林內的,電冰箱用西門子的,電視選索尼的,空調用格力的。因為不同的產品是相互獨立的,各個品牌有各自的優勢,沒有必要用一個牌子。

但是在智能家居時代 ,人們在選購產品的時候就會有意識的用同一個品牌的產品,因為這樣才能實現統一的控制。比如用戶家中的電視、電燈、空調、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風扇等設備,甚至可以做到上班時家中的掃地機器人自動清掃,下班之前家中的空調自動預熱/預冷,打開房門的一瞬間客廳的燈光亮起,坐上沙發的那一刻電視自動開機。而想要實現這樣的生活體驗,就只有選擇相同品牌及其生態鏈企業的產品。

也就是說,一旦人們選擇了一臺小米生態鏈產品,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購入更多的小米產品,這就是智能家居生活所帶來的慣性。而隨著5G網絡時代的到來,智能生態會覆蓋人們的整個生活,那個時候小米的相關產品也會越來越多,最終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的巨無霸也並非沒有可能。


貓眼看數碼


拼多多都獨領風騷地上市了,有真材實料的小米前景還是很不錯的。而且雷軍一開始就把做小米生態的方向說明白了,他們的用戶群體花錢買的是產品不是技術。他們重點不是把技術做得多厲害而是充當技術的搬運工。

小米生態中的產品:智能洗衣機、智能冰箱、智能茶壺、藍牙耳機、充電寶、運動手環、智能床墊、電視、寵物餵食器、跑步機、加溼器、傘、口罩、剃鬚刀……

真的是衣食住行能涉及的小米都摻了一腳,但這些商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市場質量不穩定但是使用頻率又高,壟斷現象特別明顯。

小米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價格優勢、線上優勢,線下劣勢、技術劣勢……所以小米成為巨無霸的方法就是如此,展開自己的生態圈,充分發揮自己的銷售模式。

就在大家覺得中國人有錢了,買東西都看個人品牌和設計理念的時候。拼多多、小米的大火讓人深思,低端消費者在中國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不然淘寶也不會長盛不衰。

對更多人來說,技術是重要但性價比更重要。小米生態的主要用戶就是那些對質量有要求,對價格很看中的喜歡網上消費的人群。而這批人群在中國是很多的,所以小米生態只會越來越大,而且中國這樣發展中的國家尚且如此印度等國家更是需要。

雖然小米常被黑說“沒技術”,可小米的產品質量絕對是在同等價位中出彩的。技術雖然不是他的,但也是他們自己買來的,等價交換沒什麼不公平的。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定位,小米確實能在它定位的領域越走越遠。


鎂客網


說一下自己的想法,關於小米我覺得是模仿蘋果模仿得最徹底的。

在模式上它首先是一個互聯網品牌,但是在產品設計上方面,參考蘋果比較多,使用自己的系統,自己的所有的產品,有統一型號,衍生品都有統一的特質。


但是在此基礎上,小米的產品又進行了和延伸。將小米產品擴展到生活各方各面,基本上我們生活中所用到的每一樣物品,都可以在小米中找到同樣的產品,並且小米的產品確實是物美價廉,畢竟雷軍曾經承諾過所有的硬件毛利不超過5%。

小米從手機發家到目前逐漸打造出自己的生態,從一個互聯網品牌逐漸轉化為一個IoT平臺企業。

小米今年9月份上市,那個時候小米的股價跌破發行價,後來其最高的時候也不過23.32港元,11月16日的收盤價為12.94港元,現在的小米的股價較上市時跌了很多。

但從長遠來看,小米的發展前景依然是非常可觀的。首先小米的生態圈是比較豐富的,形成了一個生態,就不容易被打敗,也不容易被圍攻,從各個方面都可以突圍。

第二個就是在小米的生態圈豐富的情況下,從完全的線上平臺轉移到了線下,線下開了很多家小米之家,在新零售端也有了新的嘗試,並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小米之家的坪效據說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連蘋果都難以超過。

今年雙11,天貓淘寶交易額2135億元,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小米各線上線下各渠道支付總額也達到了52億元,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字。

所以短期內小米可能說在市值上或者在體量上面,想要超越華為超越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還有一點困難,但是長期來看小米的生態圈豐富起來之後,從互聯網軟件到硬件都是一個很優秀的平臺,其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後期的潛力也是非常的看好。

所以個人感覺如果有錢的話,現在其實可以囤一點小米的股票,長期持有三年,五年以後肯定是賺的。


浪子不浪


個人覺得能夠讓小米成為巨無霸的不會是小米的生態,更可能是小米的芯片研究成果。小米發佈了小米澎湃S1處理器,據說下一款自研芯片要出來的。發佈S1的時候其實這事挺轟動,畢竟這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全球第四家、中國第二家推出自主處理器的手機廠商。

但我認為如果只是說“小米生態”的話,我覺得不足以成為下一個巨無霸。生態這個東西只能說明你體積很“大”,覆蓋範圍很廣,可以把MI這個品牌涉及到更多的行業或者說硬件上。但並不能說明這個品牌的專業能力、研發能力以及在某個垂直行業裡面的權威性。就好像什麼都懂一點的人很難成為領域專家一樣,企業在涉及廣度的時候也要主要高度,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巨無霸。

最近這些年喜歡在BAT這些大企業之外,給一些公司貼上“獨角獸”的標籤,這些獨角獸公司裡面全部都是領域內小而專的代表。事實也是如此,無論人還是企業,唯有在領域內有高度才能快速的成功。

小米現在依靠著品牌影響力和再設計的能力,進入到很多的行業,逐漸也發展起來了小米生態這樣的一個公司模式。但如果我們細細的在這些小米涉及的領域(產品)內去探索,會發現這些領域內都有自己的專家企業存在,技術實力不比小米差,只是品牌不夠出名。

沒有哪個企業成為巨無霸的原因是因為涉獵廣,都是因為專業能力到了一定高度才成為巨無霸企業的。阿里是因為把電商做到極致,即便是雲計算,阿里雲也是全球第三大雲服務商。蘋果是研發能力,高通、英特爾是芯片等等,都是因為在一個行業裡有了足夠的能力、成為了權威,有了核心競爭力,才變成巨無霸企業的。

小米研發能力有,但還待加強。但說到小米生態,主要也就是小米的業務涉獵範圍很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也體現在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品牌。更多的,小米在做的是連接,是一種運營、做企業的思維。贏在模式。

所以,我倒是不認為小米生態的模式可以發展到讓小米成為下一個巨無霸。如果小米成為了下一個巨無霸,也不會是因為這個生態的大或者怎麼樣,技術才是核心競爭力。


“你用過小米生態的多少產品?插座板、檯燈……”


初始值



我們對於所謂的“雷布斯”沒有任何的前世深仇今生怨恨,我們僅僅是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來分析。我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雷軍錯過馬雲就是錯過一個時代》。

題主應該是“雷布斯”的擁躉,說什麼“小米生態是否能成為下一個巨無霸?”,我們的看法是,可以忽略你前面的文字,我們僅僅對於你後面的那個

大大的“?”號比較的感興趣!

第一個問題,“小米”有“生態”嘛?她開始的時候,僅僅是在講故事而已,小米的本意是用手機作為一個端口,然後,希望利用這個端口來進行鏈接,在整個鏈條上來運作收費,這就是開始時候的“小米生態”。可是,事與願違,小米手機在華為,OPPO,VIVO等衝擊之下,銷售一路下滑,為了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小米不惜血本地開拓國外市場,為的就是經營數據的好看。我們不禁要問,國內的銷量急劇下滑,沒有了“端口”,還能有什麼“生態”嘛?

現在來看,小米所謂的生態已經是支離破碎分崩離析,更不要說什麼巨無霸了吧?

我們再看看小米最近的一個動作,是花費26.6億買地進入到一個她自己都不是很熟悉,而且是一個幾近夕陽的一個產業。

我們不禁要問,小米是一個科技公司?一個地產公司?一個互聯網公司?一個投資公司?我們不知道答案,看來小米自己也進入到一個迷茫的狀態了。

我們突然想起“雷布斯”似乎曾經說過,小米成功的法寶就是:“極致 專注”,可是,現實中的小米又是什麼呢?

當然,我們也要相信馬雲所說的::“夢想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們祝福小米!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感謝您的閱讀!

從一個消費者角度,一個企業發展的好壞,特別是科技類企業,售後才是它長治久安的根基。小米恰恰做到了!

2018年10月30日,小米筆記本pro出現故障,凌晨一點,抱著試試的心態,聯繫了小米客服,沒想到竟然有人在線。

詳細講述了問題後,小米安排了維修時間,第二天原以為會收費維修,結果免費服務,態度非常好,這讓我對小米售後充滿了感激。


這裡就是我要說到的,一個企業的發展如果在售後上能夠保證,那麼它一定會越來越好,小米生態鏈也是如此。

你可能覺得我的回答文不對題。但是這正是小米做生態鏈應有的態度。因為,很多小米的生態產品,是被小米收購,收購後除了要保證產品的質量,同時售後也是很多消費者極度關心的。

小米現在已經形成了以小米智能手機為主核心,其他產品附著在小米手機中心,形成獨特的小米產業鏈。


在小米招股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小米生態鏈企業合作並設計的硬件智能產品,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整合。

很多曾經沒有名氣但質量非常優秀的產品通過小米平臺,獲得銷售。因為現在的消費市場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小米生態鏈其實是將諸多有實力的但沒有名氣的企業進行整合,這種整合不僅僅對小米有利,同時也讓小米形成強大的集團性質。

在手機市場越來越同質化的階段,如果一直守著手機這個平臺不放,那麼對於小米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多方面發展才能讓小米發展能夠多元化。

小米能不能成為巨無霸我們不敢說,但是以小米目前的姿態,保證售後、好的產品、生態鏈完整等等合而為一,小米就不會落後其他企業。


LeoGo科技


如果小米“雜貨店”能夠趕上5g時代,毫無疑問,會的。

當5g時代到來,萬物互聯已經不是夢想。智能家居這個概念很早就被提及,到目前為止,小米無疑成為了這個概念的領跑人。

小米路由器、小米小愛、小米萬能插座、小米智能淨水器、小米電視、小米掃地機器人、米家智能攝像頭、米家電磁爐等等。這些產品已經成為智能家居的雛形,當5g、人工智能融入進這些產品時,小米的生態鏈才算是真正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當科幻電影裡的故事變成現實,當你走進一個智能家,你會不禁想起雷布斯那句話:讓每個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快樂。


熱點新知


對小米有長期深入得了解,想談談對小米生態的看法:

1.小米生態鏈無疑是目前國內獨角獸企業中,涉及領域最廣,業務協同最強的公司。小米的三駕馬車:硬件,互聯網,新零售 幾乎涵蓋了互聯網領域的很多細分行業,還有別忘了小米投資,順為資本以及雷軍早期的諸多成功投資,在雷軍周圍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協同。例如:小米通過使用金山雲的雲服務,一舉讓金山雲排到國內雲計算前三的位置(可以想象京東在雲計算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目前還沒見到成果,可見雷軍的生態協同有多麼強大的力量)

因此,首先我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目前小米以及圍繞雷軍個人和投資機構形成的生態已經非常龐大了。小米(雷軍生態)生態毫無疑問已經是一個巨無霸了。


2.但是小米還很脆弱。長期以來,雷軍的企業都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起個大早,趕了晚集。小米,乃至雷軍旗下的所有企業,都沒有在一個剛需場景或者現金流場景上做到No.1的位置。


  • 先說手機業務。今年面對華為來勢洶洶,小米在手機方面並沒有特別拿得出手的賣點。榮耀已經和小米打的難解難分了,而華為也憑藉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和口碑力,幾乎擺脫了和小米的纏鬥,將戰鬥領域提升到了另一個境界。而Mix系列也面臨口碑逐漸平庸的窘境。面對國內手機新增紅利下降,巨頭壟斷日益加劇的情況,如果小米繼續無法提供亮眼的黑科技和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19年將面臨更大的危機。而小米恰恰定位是互聯網企業,手機雖然貢獻了大部分營業額,但是淨利潤並不是手機帶來的,而是互聯網服務帶來的,同時手機還承載了金融,IOT,廣告,電商,短視頻,搜索流量等幾乎全部的現金流業務,所以手機業務一旦受到威脅,將直接動搖小米的根基。但是小米在18年也不是沒有收貨,首先小米8和Mix3等系列雖然在技術上並沒有突破性進展,但是小米8穩固了小米在2000-3000元終端機方面的優勢,提升並穩固了小米用戶的價格區間,為互聯網業務爭取到了更多高價值用戶。同時小米在拍照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小米6x到小米8再到Mix3,小米在DXO的評分一直在飆升,說明小米在技術,管理,供應鏈,質量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 再說互聯網業務。小米基於大量的用戶,進行互聯網服務。但是小米的問題在於並沒有互聯網服務的基因和沉澱,雖然涉獵廣泛,但是沒有一個能拿的出手的業務。這也直接導致了小米上市後估值受挫,被認為未來增長乏力的原因,只有小米站穩了互聯網公司的位置,才會在估值上有大的提升。
  • IOT業務。小米已經是全球最大的IOT平臺,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小米的IOT平臺並沒有絕對的壁壘優勢。首先是生態鏈企業均是投資控股,小米在初期給予流量和資金的扶持,的確能快速的複製明星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做大了之後呢,小米的超高性價比觀念並不是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接受的,因此小米如何在企業願景上和生態鏈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將價值觀和企業願景搭載共贏的商業模式共同複製出去,是未來小米生態鏈最大的挑戰。其次,小米在IOT的產品力,IOT給用戶的核心價值方面還有待探索。目前小米生態鏈上百家企業,尚未形成產品合力,這個合力將決定了小米給用戶描繪什麼樣的產品願景,小米生態鏈產品給用戶的生活產生何種影響,小米產品如何形成戰鬥群產生協同效應。另外,目前華為,京東,BAT也都在大力發展IOT業務,小米IOT並沒有絕對優勢,因此未來在IOT領域還會有一番惡戰。

  • 小米新零售業務。在經歷了小米小店的業務失敗後,小米應該意識到了米粉並沒有很強的帶貨能力,另外米粉的熱情也不能過度透支。因此未來小米的重點應該是在線下門店的佈局(包括小米之家,和各個地區大的銷售渠道合作開展線下門店等),但是鋪設線下門店的投入是巨大的,小米麵臨手機供應鏈和顯現門店兩大現金流黑洞,押重金在實體一向不是小米最擅長的,因此未來如何面臨現金流的問題也是很有挑戰的。
  • 最後說說芯片和芯片產業對小米的意義。要說的其實有很多,用芯片這個話題來結束吧。芯片產業從國家到企業,其實近十幾年來投入很多,但是產出很少。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沒有成熟的芯片產業生態。例如華為在剛開始做手機芯片時,高通曾提出以非常低的價格提供給華為芯片,但是早到了華為拒絕。華為用10年時間幾代手機的實用場景,將海思芯片打磨到了現在的水平。企業拒絕誘惑並且抗住壓力給芯片提供研發--投產--應用--反饋--再提高的完整生態,在國內幾乎除了華為是都不具備這個實力的(聯想和中興曾經是有機會做成的)。而芯片產業一旦形成完整且正向的閉環,就是一個絕對的壁壘。意味著從技術,到產能,到供應鏈,到供需關係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強的話語權。小米的芯片受高通制約,如果在澎湃2方面有進展和實際使用的場景,那麼國內將出現第二個提供完整芯片生態的企業,小米低端機能更好的維持性價比,才能夠繼續維持小米性價比的優勢。同時小米也有機會利用芯片的優勢下沉一些技術優勢給IOT業務,幫助小米硬件建立生態壁壘。同時也會給資本市場強烈的信心,所以澎湃2對於小米的意義重大,看19年會不會有進展吧。



    在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業務遷移等方面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之後有機會再聊。


    最後,小米只是一個成立8年的企業,也創造了商業史上的很多奇蹟,期待小米繼續創造下一個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