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新選擇:納扎替尼疾病控制率達93%

在剛剛結束的德國慕尼黑ESMO大會上公佈了 來自單藥納扎替尼的II期試驗的主要療效和安全性數據,令人振奮。


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新選擇:納扎替尼疾病控制率達93%


EGFR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常見突變,目前臨床常用的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有一代的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及厄洛替尼,二代的阿法替尼,和三代的奧希替尼。EGFR-TKIs的研發與時並進。而Nazartinib(納扎替尼, EGF816)就是第三代EGFR-TKI,對未接受過治療的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持續應答。

試驗共納入45例EGFR 21-L858R(+)或/和19del(+)的晚期初治NSCLC患者,接受口服納扎替尼(150mg,qd)。亞洲患者佔了62%。試驗的ORR(客觀有效率)為64%(29例),其中1例達到PR(完全緩解),DCR(疾病控制率)為93%。6個月DoR(反應持續時間)率為91%,6個月PFS(無進展生存)率為83%,6個月OS(總生存)率為95%。PFS、DoR及OS未達到。

入組時共有17例腦轉移患者,其中9例(53%)患者有腦轉移消退。基線無腦轉移的27例患者中,僅有1例在治療過程出現新的腦轉移。

常見不良反應(AE)是包括腹瀉(38%),斑丘疹(31%),口腔炎(24%),咳嗽(22%),食慾下降(22%),瘙癢(20%)和發熱(20%)。 最常發生的3至4級AE(≥5%)是斑丘疹,9%的患者報告了這種情況。 由於病情進展,9名患者停藥,1名患者因斑丘疹而停藥,1名因患者選擇而停藥,1名患者因死亡而停藥。

總體來說,納扎替尼一線治療EGFR(+)的療效可觀,具有良好的入腦效果,且安全性可控。但試驗數據未收集完,需要進一步的觀察以確定其臨床療效,看看是否可與奧希替尼相媲美。我們期待著這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會帶來更大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