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即使有些人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毛病,也不能求全责备,使其一技之长得不到发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人东方朔曾有一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对人才的缺点过于苛求就会埋没他的长处,既要看小节,更要看大节,这才是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

——摘自习近平著作《知之深 爱之切——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一文

出 处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原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释 义

旒(liú):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 。

黈纩(tǒu kuàng):是指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

水太过清澈,就没有鱼在里面生长了;人太过苛刻,就没有同伴了。冠冕前悬垂着玉串,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启 悟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才大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真知灼见、独到之处,但某些方面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弱项,如果只盯住人家的缺点、不足不放,一味求全责备,不敢放手使用或大胆提拔,不但寒了人才的心,也误了党的事业。对于选人用人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更需要容错纳言的胸怀和度量,既要看小节,也要看大节,既要看缺点和短处,也要看优点和长处,做人才的挚友、诤友,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