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好處多多:土地增效 農民增收

水肥一體化好處多多:土地增效 農民增收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水肥一體化是藉助壓力系統(或地形自然落差),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配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管道系統供水供肥,均勻準確地輸送至作物根部區域。

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後,通過管道和滴頭形成滴灌、均勻、定時、定量,浸潤作物根系發育生長區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終保持疏鬆和適宜的含水量,同時根據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點,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需肥規律情況進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設計,把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

水肥一體化多年來一直是國家重點倡導和推廣的農藝技術。我國水肥一體化最先從華北、東北、西北等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開始推廣,在果園、蔬菜和經濟作物上應用較多。2010年至2016年,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從無到有,7年時間推廣面積達7000萬畝。

近年來,山東和內蒙古不斷轉變農業用水方式,積極嘗試和推廣水肥一體化應用,並逐漸形成規模,從科研、示範向產業化過渡。

這段時間,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農民孫樂斌家的5000畝地,長勢喜人。他的地裡安上“田園大腦”,澆地、施肥、噴藥全都可以在手機上操作。

“田園大腦”就安裝在孫樂斌家地頭上,小房子裡安裝了用來精準配藥、過濾水質的裝置,設備管理人員早就根據孫樂斌家玉米的情況,把每個階段需求的水、肥、藥的用量和比例都設置好,輸入到了系統裡。孫樂斌只需要在手機上點一點,玉米所需的“營養餐”和“對症藥”就自動噴施到了地裡,而且精確度比孫樂斌這個種地老把式高很多。

之前,孫樂斌種玉米生產都是採用“一炮轟”的施肥方式,基本不追肥。播種時一次性施肥,導致前期肥料隨雨水或灌溉水流失嚴重,後期基本靠天等雨,養分、水分供應不足,影響籽粒灌漿。

今年,政府補貼建起了水肥藥一體化設施,一個人、一部手機,就能輕輕鬆鬆給玉米精準追肥,而且還讓他少用水60%到80%、少用肥30%到50%、產量卻能增加15%左右。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理事長張天輝:農藥誤差0.3‰到0.5‰,肥料的誤差1%到5%,節水60%到80%,節肥30%到50%。節地5%到8%。省工,一個APP實現萬畝田的灌溉施肥噴藥,節本增效。

張天輝說,大水漫灌不僅會把營養及大、中、微肥淋溶至地下,造成肥料浪費、汙染地下水源,造成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新陳代謝,肥料中的氨態氮蒸發,還會汙染環境。而水肥藥一體化,根據玉米不同時期不同需求,精準配比肥和藥,而且是直接作用在玉米根系。除此之外,還有病蟲害監測的功能。

張天輝:遙感衛星監測,當病蟲害還是卵蟲的時候,就能監測到,給手機遠程控制一個預警,不同作物不同病蟲,進行各種藥劑的配比。

與此同時,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也在轉變農業用水方式,從今年起計劃用三年時間實施210萬畝智能灌溉項目,這種技術不僅能減少覆膜汙染,還能在種植過程中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比大水漫灌節水60%。

今年通遼市匯民盛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在13000畝節水示範區搭建起了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平臺,可以隨時監測種植區的溫度溼度,作物的生長狀況,各項指標參數一目瞭然,讓作物種植更加精準科學。

合作社理事長馬忠臣:淺埋滴灌一小時50噸水,專家指導後,一小時25噸水就夠用了。

通遼市科爾沁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為了減少地下水消耗,當地轉變農業用水方式,從2018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實施210萬畝淺埋滴灌高效節水項目,項目區同步搭建水肥一體化智能滴灌系統,打造智慧種植灌溉雲平臺,實施這一項目後,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由53%提高到84%以上。

科爾沁區水務局局長秦嶺:通過對土壤墒情、土壤肥力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全自動化的灌溉系統,讓工程能夠長久地發揮作用,實現既節水,又增產的效果。

智慧設施應用,精準給藥、給肥、給水,渠道輸水向管道輸水轉變、土壤施肥向作物有效區施肥轉變、由數量農業向品質農業轉變,示範基地積聚起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動能,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駱世明說,這樣大數據的存儲為智慧農業發展生產提供了科學的、合理的管理和生產依據。

駱世明:大農業發展很重要是往生態化方向轉變,不僅僅要高產,還要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達到食品安全的目標,齊河做的工作注意到了這幾方面,對大面積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提供了更好的依據。

水肥一體化設備價格並不便宜,想要大面積推廣應用就必須在降成本上下功夫。中國農業大學李光勇教授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致力於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研究。

李光勇:我國大面積種植的都是糧食作物,我們必須想辦法降低農民的投入,提高產量,並且少用農藥化肥,提高農產品品質。

按照2016年農業部辦公廳發佈的《推進水肥一體化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規劃:到2020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將達到1.5億畝。要完成這一目標,意味著年均推廣速度要達到2000萬到3000萬畝,李光勇說,未來還要在研發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水肥一體化設備上多發力:

李光勇:以色列的成本是一畝地1500到2500塊錢,我們降低到了500到700塊錢。這樣水肥一體化技術就可以在大田上使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