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的大多數一詞常常被美國政客使用,主流媒體關注也不願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因為數目眾多能夠左右美國政治格局。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數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可忽視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力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最近美國知名的訪談節目60分鐘播出了總統特朗普和CBS老牌記者Lesley Stahl的訪談。被Lesley頻頻質疑的特朗普果然不負眾望,被激怒後大嘴訓斥Lesley無權指責自己“此時此刻,我才是美國總統,而你不是”。

大約兩年前,Lesley 採訪了剛當選總統不久的特朗普。回憶起兩年前的採訪,Lesley直言當時特朗普自己對競選成功也頗有驚訝。其實不僅是特朗普本人,幾乎所有輿論調研和權威機構預測都顯示他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恰恰是這位媒體不看好的地產商從共和黨排名倒數第一慢慢一路過關斬將直至擊敗老牌政客希拉里成為美國總統。事後,美國政治分析人士給那些支持特朗普的人扣了個帽子“沉默的大多數”。他們不為主流媒體關注也不願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因為數目眾多能夠左右美國政治格局。

沉默的大多數一詞常常被美國政客使用,但這個詞真正流行起來源於尼克松總統1969年的一次演講。當時正處於越戰時期的美國民權運動此起彼伏,國家整天有形形色色的遊行示威,有些關係越戰,也有許多是和人權,黑人運動,女性權利甚至同性戀相關。尼克松就用沉默的大多數指代那些沒有參加示威,沒有在這個或那個媒體上積極發聲的社團。有趣的是尼克松水門事件在1972年爆發的時候,CBS派了名當年新入職的記者去負責水門事件的報道,這位記者就是Lesley Stahl。

沉默的大多數其實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可忽視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力量。當Oppo 和 Vivo手機超越小米手機銷量時,許多人驚呼怎麼周圍沒人用這兩個牌子?當一線城市還在用今日頭條的時候,趣頭條悄悄在美國上市了。當精英們討論電動汽車的時候,做電動車的牛電上市了。當上海辦公室的小資在香奈兒和Lv之間猶豫不覺的時候,海瀾之家正賺的盆滿缽滿。當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等性冷淡產品成為小資熱門時,拼多多憑藉幾百塊錢的電視,幾十元的名牌包包也上市了。有人說這是個消費升級的時代,也有人說消費降級,還有人說消費分級。2017年,《戰狼2》的票房突破56億元,殺進了全球電影票房Top100的行列,其80%的票房來自二線以下的城市。《前任3:再見前任》觀眾中專科及以下學歷觀眾佔38.8%、工人/服務人員佔22.2%。有些人把這些觀眾稱為小鎮青年,但似乎稱為沉默的大多數更合適些,他們不在媒體的鎂光燈下,他們不被北上廣辦公室白領瞭解,但他們同樣可以左右中國商業版圖,用自己的力量將拼多多,趣頭條推上了股市。

為什麼我們平時很難感知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呢?心理學裡面有個詞叫錯誤共識效應。 你和你周圍許多朋友都考上了大學,你可能就會以為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大學畢業,但事實上大學生佔中國人口比例不到4%。當媒體報道空難的時候,許多人都不敢乘飛機,但事實上乘飛機遠比其他交通工具安全的多。美國知名學者Joan Williams 將沉默的大多數歸類為美國白人藍領階層。他們共同特點就是家裡沒有大學畢業生,薪水在4萬美金到13萬美金之間,佔美國家庭比重53%。在中國,沉默的大多數這一階層沒有太多研究報告。 根據麥肯錫的有關預測,我國中產階層佔比將大幅度提升,預計2022 年達到81%,成為中國消費升級的最主要力量。其中,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層將成為未來佔比增長最快的群體,預計2022 年達40%。這麼看來,沉默的大多數在中國估計也要佔比50%以上。 Joan Williams 總結了美國白人藍領階層的三大特點,相比北上廣的辦公室白領而言,中國沉默的大多數其實和美國很像。

他們不窮

我們很容易認為沉默的大多數很窮,其實不然。藍領階層可能文化不高,但他們並不窮。 在美國,這個階層收入在4萬美金到13萬美金之間,遠超貧困線。 在中國,我們沒有準確的數據。據美團外賣騎手2018年的一份報告,56%的自營騎手收入在6千到8千之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一線城市,相當部分騎手收入能接近萬元。他們工資雖然不高,買不起房,但相比同城許多在辦公室吹著空調的大學生而言收入並不低。

他們敵視職業經理人,但羨慕有錢人

特朗普被許多人認為是真正美國藍領階層的代言人。這說法可能會讓很多人困惑,相比希拉里,特朗普可有錢多了,他怎麼會是藍領的代言人。 其實許多藍領並不反感老闆,畢竟老闆才是給他們發工資的人,但藍領階層基本討厭職業經理人。他們覺得這些人幹著管理的活,拿著高得多的薪水,講著虛頭八腦的話,卻手無縛雞之力,沒什麼真本事。 希拉里出身律師,本身就是職業經理人的形象,穿著考究,講話四平八穩,追求絕對政治正確,從而深受華爾街,硅谷和好萊塢喜歡,但卻被美國中西部沉默的大多數拋棄。

他們喜歡簡單粗暴,直來直去的溝通方式

特朗普上臺後大嘴招來了不少麻煩,但他那心直口快的風格倒蠻能代表他的選民。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有著好些朋友圈。有的是在海外讀書同學的群,有些則是老家中學同學的群,我父母還拉我進了幾個主要由現在還住在農村的親戚組成的微信群。海外校友群大多談論的是書法,海外旅遊,財經內幕,政要秘聞等。其他一些群則以鄉村搞笑視頻和邏輯不通的養生哲學為主。資訊本無高下,但農村的親戚群相比文縐縐的海外校友群而言的確更簡單粗暴。中國科協公佈的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8.47%,也就是12個人才有一個具備科學素養,這也就難怪許多邏輯不通,充滿民粹主義的文章有時候在朋友圈更容易流行起來。

而且相比於一二線城市的居民,三四五線居民的閒暇時間相對較多。根據智聯招聘推出的《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31小時~40小時是三線以下城市居民一週工作時間佔比最高的時間長度(佔比35%),低於一線城市(56%)和二線城市(47%);所以深耕二三線城市的快手早就揚長而去了,致力於陽春白雪的知乎和豆瓣幹了好些年還不慍不火。

在美國競選總統是個辛苦活,卡特總統曾經說過自己競選成功的秘訣就是自己走訪了更多的城市,握了更多的手。擁有硅谷,華爾街和好萊塢支持的希拉里沒能獲勝,能夠對話沉默的大多數的特朗普當上了總統。瞭解真正的中國就需要了解沉默的大多數,需要腦力,更需要腿力,能夠走出辦公室,走出北京,上海和深圳。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