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聯:這家公司打穿了讓AI落地的通道

“特斯聯有個看上去既抽象,又頗為“超現實”的構想,在構建城市的過程中,建設一座數字孿生的城市。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構建跟現實空間一模一樣的數字空間,甚至可以追溯歷史,重現過去城市乃至預測整個城市發展的未來。“

北太平莊3號院門口的鐵門漆面已經斑駁了,社區不大,只有3000多人,邁步進去,居民們的家用轎車藤蔓般錯雜地散在院裡幾顆梧桐樹間。

一位騎著電動三輪車的快遞員拐進來,熟門熟路,卻騎得驚險,從敷著一大片綠色樹葉的門口急急拐進樓下空地,拐進這個從外部看處處透著古老氣息的社區。

但這由幾棟陳舊的樓宇構建出的小區,卻在上一個夏天的末尾,悄然滋長出了全新的科技潛力,也隨之成為北京最早的智慧社區之一。

2017年9月,特斯聯僅用一週的時間,便幫這個已建成20多年的小區完成了帶有未來色彩的智慧社區改造:採集了小區里居民的信息,安裝了包括人像採集、通行管理、數據後臺在內的整套智慧人口解決方案。

這個基於服務後臺的改造卻給前端用戶帶來了落地可見的便利。小區幼兒園的家長們配合得尤為積極,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多了一層安全保障。

也曾經有一些老人半信半疑,自己如果發生了意外24小時不出門,真的會有人上門看望自己嗎?但很快他們便打消了疑慮,智能平臺構建了一個無形的、邏輯嚴密的神經網絡,時時刻刻在調配、關注著所有末端,也就是每一位住戶的需求變化。

“社區裡面有很多的孤寡老人,以前他們是靠社工,每個月上門去拜訪一次。但是,當我們整個系統實施完之後,就能幫助解決孤寡老人關懷的問題。比如,在特斯聯的達爾文平臺上對老人加上一些標籤,如果AI視覺監測並未抓取到24小時內的出入記錄,前端的邊緣計算系統會立刻把這個警示信息推送給社區的工作人員,他們可以馬上上門查看一下老人的情況。”特斯聯副總裁謝超說,“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現在有了基礎和動態數據後,就讓一切變得可以實現了。”

在全國,乃至海外,特斯聯已經改造了數千個這樣的小區。上海的田林十二村是更具代表性的實施案例。2016年,小區管委會就將所有單元樓大門升級為智能門禁,街道和居委會的電腦裡統一裝上了一套智能人口管理系統。現在,小區的居民在終端以更加便捷的電子化方式進出,工作人員則在後臺實時查看小區的通行數據,這套系統甚至可以對疑似盜竊、聚眾事件、在逃嫌犯等異常情況進行智能預警。一年下來,這裡的案發率降低了90%。

而特斯聯,這家以智能硬件起步的公司,正致力於將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高效落地並應用,打通建築、社區、城市空間的毛細血管,從而打造起一座座智慧城市,順便撬動億萬級的物聯網市場。

萬物互聯與投資人的堅定押注

物聯網概念已經存在了近30年。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Kevin Ashton教授提出物聯網的改變,並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而比爾·蓋茨在1995年的《未來之路》中遺憾寫道:“因特網僅僅實現了計算機的聯網,而未實現於萬物的聯網。”

但物聯網真正迎來爆發,卻是近幾年的事。國際數據公司IDC的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物聯網的商業價值在7000億美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1.46萬億,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慧城市建設等,都成為物聯網的應用方向。

不過,物聯網屬於重投入的項目,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區域和場景掌控能力。特斯聯的幸運之處在於得到了光大控股,乃至光大集團的全力支持。在線上全面賦能線下的互聯網下半場,光大控股著眼於找到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新技術。

在美股、港股持續走低的時刻,風險投資人們都已經變得謹小慎微,如果不是對項目有十足的信心,就不再輕易下注。但光大控股、IDG資本再次出手了。10月25日,特斯聯宣佈完成B1輪12億元融資,由光大控股、IDG資本領投,商湯科技跟投。

IDG資本相信人工智能物聯網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機會,光大控股也在重押以AI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領域。特斯聯是光大控股孵化的旗下最大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用新技術賦能,助力產業智能升級,解決方案觸達了建築、消防、水務等諸多場景,未來還將進入養老、學校、醫院等等。

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說:“光大控股在投資上,始終堅持傳統經濟和新經濟相結合。在新經濟領域的投資選擇主要是兩個方向,一是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中所帶來的新機遇;另一個是消費升級。光大控股投資孵化特斯聯,正是在目前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下順勢而為的選擇。”在談及特斯聯的未來預期時,陳爽表示:“產業智能化升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方面講,特斯聯是在做國家所需的事情,非常符合我們的理念。我們也看到特斯聯從智慧社區、城市人口管理起步,向未來更多的場景、行業去延伸。我相信特斯聯有動力、有能力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把這些目標真正地、逐步地去實現。”

對於時下押注AI產業的投資機會,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新經濟負責人艾渝認為:“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而下一個時代是智能化的時代。無論從中國經濟發展大環境、人口紅利、還是AI+基礎建設,都在為AI發展夯實基礎,帶來全新的發展邏輯與機遇。未來將是AI的黃金十年。但風險與機遇並存,偉大的公司也將與泡沫共存。因為市場的優勝劣汰有助於從虛蕪中篩選出更為優秀的公司,從而汲取更多的關注度與資源,進而發展成為日後更加偉大的公司。AI是少數可以避開BAT的領域,人工智能化時代也將會出現諸如特斯聯一樣新一代的偉大公司。”

業務雛形初現,腳踏實地,迅速轉型

2015年11月,特斯聯正式註冊成立。一開始,特斯聯就定位於偏應用型的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在具體業務上有過多次優化,但這個定位卻從未改變。

最開始,特斯聯選擇了智能門禁這個方向,針對新增樓盤,通過地產商進行2B2C的銷售。他們對市場調研後發現,一些老牌的智慧門禁企業,其銷售額一年高達幾個億。如果能把這個業務鋪開,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開場。而且,特斯聯團隊曾在商業地產板塊叱吒風雲多年,積累了深厚的地產類資源可以利用。

不過,業務開展了不到四個月,特斯聯團隊就發現這條路走不通,2C的業務過於分散,規模化成為最大的問題。於是,團隊迅速轉型,本著為物業公司開源的思路,新方向定為住宅區老舊樓宇的智能化改造。但住宅小區物業公司眾多,每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訴求,是把所有的要求集中在一個產品上,還是制定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的要求,對研發團隊來說,這是一個挑戰。

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第一次見特斯聯團隊時,雙方談到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牛奎光說,“需要想想哪個市場機會更為緊迫,未來一個很大的機會來自於政府更多地關注運營問題,逐漸從投資型政府轉變為運營型政府,因此期待運營效率的提升。”

沒想到特斯聯轉型非常快,把業務從2C轉向2B,2G,於是有了田林十二村,北太平莊3號院這樣充滿未來感的智慧小區。特斯聯副總裁劉豐說,每天都有相關機構的人來找他諮詢小區改造和智慧人口管理的事情。而且大家的需求各有不同,比如同樣是成都,青羊區因為有寬窄巷子等景點區域,人口流動特別頻繁,因此他們的一個需求是能夠幫他們及時的鑑別出街道上的垃圾傾倒問題。而青羊區隔壁的錦江區,他們提出來的要求是,能不能對太古裡等周圍建築做智慧改造。

在牛奎光看來,從智能門禁到智慧建築、智慧小區,再到智慧城市,是特斯聯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提升。特斯聯作為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能夠逐漸地意識到提高系統效率能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滿足甲方最實際的需求。特斯聯追求的是整個運營效率的提高,而非僅是單點效率的提升。

特斯聯團隊研發的一整套AIoT解決方案,是實現整體運營效率提高的關鍵。這套系統囊括了人工智能視覺算法、智能硬件、混合組網、物聯網PaaS、大數據平臺以及最後的垂直應用;從硬件至軟件,從客戶端的邊緣計算到後臺智能決策大數據平臺達爾文,特斯聯將完整的AIoT解決方案全鏈條打通,切實將AI技術產品化、商業化,並且在多個產品應用領域擁有259項研發專利。特斯聯的主打賣點之一,是未來物聯網發展越來越重要的技術,邊緣計算。如果將雲計算看成大數據處理1.0時代,那麼邊緣計算則是2.0時代,將雲計算中心的人物分配到網關等網絡邊緣設備上,實現物聯網設備和邊緣設備的實時交互和決策,使得實時、高效、安全及低功耗成為特斯聯邊緣計算的核心優勢。

特斯聯:這家公司打穿了讓AI落地的通道

根植於場景的AIoT落地方案

特斯聯從來不缺乏創業精神與積極性,他們需要邁過的門檻只有一條——方向感。但如今,他們可以更加從容地面對業務的演進與轉型。

“這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現在正確,明年、後年未必還是一個好的方向。”謝超覺得這個市場的機會很大,競爭者會不斷的闖入。“我們走的方向還是比較對,能夠發現說一定是要把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聯網)能夠結合在一起,來進行落地的。特斯聯當時的重點一定是放在軟硬件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單純去做軟件平臺。”

特斯聯成立的2015年,正是O2O的爆發期,做智慧門禁的公司也如雨後春筍,不勝枚舉。很多公司為了發展APP用戶,多融錢,都一股腦兒的做地推,做補貼。但特斯聯從頭到尾就沒有去幹過這事,一直是專心地說要去把設備部署下去,把設備裝進去,讓它能夠有效地運行起來。現在,那些做智慧門禁的公司大多銷聲匿跡,而特斯聯卻成長為了一個“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

IDG資本在中國發展的26年裡經歷了幾個經濟週期,積累了大量投資經驗。在投資過程中,他們尤其看重企業的一個價值:這就是團隊在創造或解決什麼問題。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認為,特斯聯一方面看到了物聯網起來的趨勢,把握時間點和卡位上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也確實能腳踏實地,能把真正的項目實施,把客戶的期望落到實地。技術再好也永遠不能脫離客戶的實際使用場景而存在,一個用起來很容易的科技才叫好科技。

政策支持,產業協同,信仰堅定

自從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後,AI迅速的發酵,成為創業、投資的熱門領域。在基礎技術領域中誕生了商湯科技、科大訊飛這樣的獨角獸。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大的雲計算廠商也在高速中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們都在做很多開創市場的事情,把整個市場教育得更好,做得更大。同時,隨著全國各省市的智慧城市規劃紛紛出臺, NB-IoT、4G、5G等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AI算法的突破, 政策、資金的支持、技術創新等為IoT的爆發提供了基礎,形成了對智慧城市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我國智慧城市IT投資規模將達4803萬億元,未來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3.3%。但是,也不能忽視,很多技術仍停留在理論和技術層面,不能落地。

但特斯聯一直對人工智能有著不一樣的信仰,他們認為人工智能像人的大腦,但如果光有大腦,沒有四肢,或者沒有神經網絡的話,就不能實現生存。同樣,如果只有物聯網,沒有人工智能,沒有數據挖掘的算法等等,那其實就像光有四肢,但是沒有大腦。

特斯聯:這家公司打穿了讓AI落地的通道

特斯聯城市大腦指揮平臺 — 達爾文

這裡的大腦就是特斯聯達爾文平臺,它整合了最全面的智慧城市海量運營數據,並通過對數據全流程運行監控,實現了數據精細化管理。且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對各業務領域數據實現了融合和深挖,其獨有的領先同業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能力,可以對人口、能源等領域實現出行預測、動態節能模型分析等城市管理的必備功能。

特斯聯應該是第一家能夠把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這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同時能夠去落地的公司。2015年的時候,特斯聯就定義智慧、智能的物聯網系統。在那之前,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都一直是割裂開來的,從來沒有人把這兩者聯繫在一起。

而人工智能與物聯網一旦結合,就會產生很多化學反應,在安防、工業機器人、自動駕駛、智能家居、設施監控和智能運維等方面都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落地方案。但技術落地的挑戰很多,要求AIoT創業者需要具備建立在剛需的場景,必須深入到客戶的需求與場景中,持續探索與創新,將客製化需求轉為通用化產品功能,為客戶帶來價值。

“主要的挑戰是場景太多,需要有一批能夠把算法層和傳統層之間的斷層銜接起來的優秀企業,能針對這些場景去做出幫助最終端場景提升效率的產品來”,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投融資負責人徐冰相信,他們碰到了這樣一家企業,這就是特斯聯。

在光大控股的撮合下,2017年11月,商湯和特斯聯形成了深度合作的關係,將商湯的AI算法通過SDK接入特斯聯達爾文平臺,技術實力得到補充,開啟產業協同。

 

在徐冰看來,特斯聯是將傳統產業從問題定義,到數據獲取,到最終產品生產、集成優秀的AI技術,最後能夠幫助這些場景解決實際問題,把整個鏈條打穿的一家企業。

從成立的第一天起,特斯聯就關注產品的實用化和市場化,把重點放在了場景的落地上。特斯聯在保證技術和產品領先性的同時,更關注是否能幫客戶在技術變革中獲得相應的收益。

市場上的技術公司,更多地是偏向在技術層面的研發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而特斯聯關注的如何將這些前沿技術應用落地,在實現的現象級就落實到諸如社區的改造和管理這些場景之中。特斯聯會更關注路口是要裝一個攝像頭合適還是兩個攝像頭,裝在什麼位置,什麼角度。考慮到小區的環境,在智慧人口管理上,僅靠人臉識別是不夠的,因此特斯聯還加入了比較傳統的芯片卡,電子身份識別等多種方式。“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夠把人臉識別跟整個社區管理的功能落地下來。”謝超說。結合各種方式,特斯聯對整個社區人口識別率可以達到99%。

特斯聯:這家公司打穿了讓AI落地的通道

特斯聯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

徐冰對於特斯聯的商業模式非常認可, AI技術是從人臉識別,到人體、車輛、人群等各種信息的識別,但這些算法其實要針對這些線下場景去輸出,去落地,需要跟特斯聯在傳統場景裡面做產品創新。特斯聯就是AI技術落地到傳統場景的一個通道,這個通道的效率非常重要,有沒有對準傳統場景的痛點問題也很重要。

AI對於傳統場景的賦能和效率提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放眼未來,十年、二十年,AI將會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技術引擎,它跟傳統產業去做結合的過程中勢必會幫助傳統產業最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他們認為享受價值最多的還是最終端的傳統產業:政府、公安、交通樞紐、機場、地鐵,到學校,醫院、樓宇、酒店,銀行、汽車廠商等,這些機構和企業,在AI這個技術出現之後,其實需要一個比較低成本的方式,比較有效的去獲取AI的技術。而特斯聯的適時出現,為傳統經濟的各個環節搭建起了一個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

預知未來:數字孿生城市的打造


雖然公司剛剛成立不到三年,時間不長,但業績表現不錯,特斯聯今年已經實現了幾十億的銷售規模。

據特斯聯的內部數據顯示,目前已在全國落地項目多達8400多個,服務人口超過千萬級。在落地項目中,案件發生率平均下降90%以上,節省建築運維人力成本40%,降低能耗30%。 水務、基建行業會是特斯聯下一階段擴張的重要領域。目前,特斯聯已經與中國二冶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利用AIoT技術改良冶金、風電、管道等專業建設領域,並進行“數字孿生”建模產品平臺的研發,圍繞建築建模、建設過程以及交付後運營管理維護全過程管控領域深入研究。

“特斯聯最早的模式並不出眾,但團隊憑藉著對產業需求的深度理解與挖掘,在過去的2年時間裡,不斷對商業模式進行打磨、迭代,終於成為了現在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整合平臺”,牛奎光說,“判斷一個商業模式的好壞其實就兩個標準,第一看能不能解決市場的痛點,第二看能不能抓住機會。”

特斯聯抓住了機會。在投資了特斯聯兩年後,牛奎光認為這個團隊最大的變化就是專業程度呈指數級提高,越來越齊整和能幹,優秀的人才在不斷的加入,落地的實施能力也在增強。就在今年年初,他們又拉進來了一位資深物聯網行業人才,第一句話就是,“現在給你一個創業的機會,你願不願意來。”

一個初創公司,能有的優勢只有時間優勢,但這一點又很容易被重金投入消弭。牛奎光認為,長槍大炮都在後面,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優勢,這時候必須捨命狂奔,才有機會跟正規軍去做對抗,才有機會活到最後,才能談賦什麼能以及如何賦能。

特斯聯團隊完全認同牛奎光的觀點。據估算,在特斯聯所在的能依靠AIoT賦能傳統產業的這個市場中,其潛在市場容量至少千億級。這個市場現在屬於完全新興的市場,現在被開拓出來的份額還非常小所以現在特斯聯關心的是怎麼去把這個市場先開拓更多。至於能在這個市場佔多少份額,現在的決定權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己。企業能夠跑多快,能夠佔多少,就能佔多少。

特斯聯內部非常謹慎,認為現階段去考慮太多的商業化,會把方向去帶偏。市場上很多廠商太著急把社區的一些數據和通行的東西轉成商業化,但特斯聯現階段關注的重點是怎麼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真實的客戶,政府機關,像公安等等,對他們來說,關心的是我的識別率、準確率,我的人口管理的通行數據是否準確。所以只要服務好這些客戶,未來在這個區域裡就能牢牢站住腳。

做企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一方面遠大理想要有,另一方面又得能落地。“我覺得特斯聯具備很好的賦能基礎,任何的一家科技型企業都能賦能,賣產品也是一種賦能。”牛奎光說,“做一個生態型企業,最重要的是如何將賦能落地。”

至於未來,特斯聯有一個看上去既抽象,又頗為“超現實”的構想,在構建城市的過程中,建設一座數字孿生的城市。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構建跟現實空間一模一樣的數字空間,甚至可以追溯歷史,重現過去城市乃至預測整個城市發展的未來。這是特斯聯正在努力的前進方向,一步一個腳印,把城市拆成很多垂直領域,從每個垂直領域入手,實現數字孿生城市的構想,那時候可以看到過去也能夠看到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