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穿青人為什麼不算?

halo先生唉


中國目前有55個少數民族,其實我國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報上去的民族有400多個,調查時發現有很多是一個民族只是地區不同叫法不一樣,有的是同族的分支後裔,更多的是和漢族混居後的變種,自己的民族特色不強,所以最後劃分方法是有歷史查證的、相近似的合為同一民族,最終確定了55個少數民族,但有很多還有爭議的民族暫時未定,但仍享受少數民族待遇,比如穿青人。

圖為第一代身份證時,穿青人的民族填寫為“青”。

我國對於少數民族的定義有幾個硬指標,民族祖先必須有可考證的文獻記載,獨有的民族文化,比如文字、語言,有獨特的民族風俗,比如生活習慣、服飾、、飲食、節日、祭祀等,而穿青人本是漢族遷往貴州的移民,經過幾百年的混居後,形成了漢族和西南民族混合的種族,獨立的民族指標不強。

圖為穿青人第二代身份證。

所以現在主居貴州西部的穿青人,其祖先是土人的記載和考證的史料不相符,很多都對不上,而能對上的是明朝以後的漢人後裔和西南少數民族雜居後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很很習俗也都來源於其它民族,雖然現在穿青人達到了80萬,儘管穿青人民族意識很強,但這些都是後來形成的,但還夠不上獨立民族標準,和穿青人情況相同樣的還有很多,所以都稱為人,不稱為族。

圖為摩梭人身份證。

現存形成獨立民族群體,但未受官方承認的稱為未識別民族,有穿青人、大興人、僜人、摩梭人、革家人等等,這些民族群體雖然未被認定為獨立的少數民族,但仍享受少數民族的特權。


圖文繪歷史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實際上在56個民族之外,還有一些民族識別待定或者存在爭議群體,他們很熱衷於將自己申請為“第57個民族”,其中最為活躍的要屬貴州的穿青人。他在第二代身份證上民族一欄寫的竟然是“穿青人”,這“穿青人”三個字不是一個民族的族名,而只是一個群體名稱,為何會出現在身份證上的民族一欄呢?

穿青人主要分佈在貴州省的畢節市、貴陽市、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個市(州)所屬的二十多個縣(市、區),他們人口大約有約六十七萬人。他們的傳統服飾尚青色,在歷史上被叫做“穿青人”。解放後,穿青人要求承認其為少數民族,但一直都存在著爭議。

1955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派人來到貴州,對穿青人的民族成分問題進行調查。以費孝通教授為首的調查組通過對當地部分穿青人的家譜、墓碑記載以及傳說的調查,認為穿青人是明朝漢族徵南將士與當地土族的後代,他們是漢人而不是少數民族。但此結論一出來,穿青人立馬炸了鍋,強烈要求將自己認定為少數民族。當時,為了民族大團結,雖然維持了原有的結論,但在身份證民族一欄可以填寫“穿青人”,同時享受少數民族的待遇。



關於穿青人的民族界定的問題成為爭議問題,雖然暫時擱置,但最終還是要解決的。在1984年,貴州省民族識別辦公室重啟穿青人民族認定工作。1985年3月,貴州省民委有關人員帶著這份報告向國家民委彙報,要求將穿青人識別為單一少數民族,最後還是被否定,維持其為漢族的結論。隨後,相關部門指出先維持現狀,即:凡已經按少數民族對待的仍按少數民族對待,填寫民族成分時原來怎麼填寫仍然怎麼填寫。

而到了2003年,相關部門曾要求穿青人在身份證的民族成分的填法時要填“漢族”,但這引起了穿青人的不滿。後來,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對穿青人按照凡已按照少數民族對待的仍按少數民族對待,填寫民族成分時原來怎麼填寫仍怎麼填寫’的原則,在辦理居民身份證時,採取一種過渡辦法,可填寫為“穿青人”。

至此,穿青人依然可以在第二代身份證的民族成分上填寫“穿青人”,享受少數民族待遇。實際上,穿青人無論是歸為漢族,還是“穿青族”,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民族大團結,攜手共進,才是重點。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以前有個同事,從來沒覺得他有什麼不同,後來一次出差買票時看到了他的身份證,才發現這傢伙的身份證民族一欄寫著“穿青人”。他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麼不一樣,很大氣的說我也是漢族,我們是漢族的一個分支。

後來,我還專門去了解了穿青人的歷史,他們的確是漢族的一個分支。有些自媒體為了賺眼球,說穿青人是中國的第57個民族,這是不準確的。雖然穿青人也曾有過類似訴求,但據我所知他們對於漢族的認同感還蠻強的。

我們國家少數民族眾多,雖然號稱有56個民族,但在56個民族之外,還有一個數據庫叫“未識別民族”,穿青人就在未識別民族之列。此外還有僜人、八甲人、克木人等。屬於未被官方認定為獨立民族的特定群體,因為他們的歷史、習俗等都與某個民族有不少的聯繫,往往被視為某個民族的特殊分支。

穿青人主要分佈在貴州西北地區,對於這個群體的來歷,很多人都從網上有過了解,他們是明朝征討雲南的軍隊與貴州當地人結合所生的後代。因為他們是漢人的後代,保留了很多明朝漢族的習俗,他們不被當地少數民族接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由於當地地理原因,相對封閉,這種習俗一直被保留了下來,沒有像主流漢族那樣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吸納各種少數民族因素,因此相對於主流漢族來說他們反倒顯得落後,他們反倒成了非主流的少數。

當然,穿青人也並非是完全純真的古代漢文化,因為他們本身就不是完全純正的漢族血統,是漢族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所生。他們也介紹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影響,只是相對現在的主流漢族來說,雜質更少一些而已。

目前,國家對於穿青人採取的是過渡時期政策,原來被作為少數民族對待的,仍然享受少數民族待遇。身份證上願意寫漢族的寫漢族,願意寫穿青人的寫穿青人。


凡塵往事


本人就是網紅穿青人。



Trister2681


以身邊“穿青”同學的角度回答,,不喜勿噴

首先,根本沒有本民族語言文字,,他說的就是貴州話;

其次,衣食住行與漢族無異;

最後,也可謂最重要的,搶著說自己是少數民族就是為了民族照顧,他自己也說了為了高考加分。


你說啊那少年


穿青人,人口67萬,歸為漢族,為明朝初期隨軍隊遷入貴洲的民戶與當地土著融合的後裔,服裝喜黑色,當地稱黑為青,故"穿青"。被歸為黎族的里民人,性質與穿青人一樣,實為穿青人的一部分,不同之處在於遷入地不一樣,融入當地的土著民族不一樣而已!


老翁歷來是布衣


民族和民系要分清,五十六個裡面,大部分是民系。硬湊出來的五十六個。


加油才能前行


穿青族(也叫穿青人、青族及川青族),是一個主要分佈在貴州黔西北地區,人員相對集中的少數民族。由於多次考察所遺留的疑問,穿青族暫不在我國56個民族中,其身份證上所注民族為“穿青人”。


流淌的樂曲


雲南穿青人是明朝駐軍的後裔,仍然穿著明朝的服飾,他們的服飾才是正宗的漢服,其他所謂漢服都是假貨。穿青人本來就是漢族,是其他地方的人改變了。


山青水秀人家


穿青人,是明朝守邊軍人的後代,至今還保留著明朝的生活習慣和服飾,應屬明漢族群體,這幾年穿青人一直在努力爭取自已的漢族身份,好象國家有關部門以介如調查認定,我想結果也應快出來了吧,祝願他們的願望得以早日實現。穿青人是待認定群體,所以他們至今仍以穿青人的身份等待國家相關部門對他們的認定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