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要修建萬里長城

說到秦始皇的殘暴統治,歷史學家都繞不開兩件事,一是修長城,二是坑儒,這兩樁事的始作俑者都是盧生。

秦始皇為何要修建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盤踞在重巒疊嶂之間,蜿蜒在沙漠之上,氣勢磅礴,堅固雄偉,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曾有權威人士做過統計,修築長城所用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長牆,這道長牆足以環繞地球一週;而如果用來鋪築寬5米、厚35釐米的馬路,則可以環繞地球三週以上。但今天的人們在感嘆其浩大偉岸的同時,不知還有多少人能夠體味出其背後的辛酸。修築長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給平民百姓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兩千多年前修築長城的起因聽起來頗為荒唐。

“亡秦者胡也”,萬里長城因一句謊言而修

秦始皇為何要修建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秦始皇為何要修建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一提到萬里長城,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儘管秦始皇不是歷史上修築長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但在人們的印象裡,長城與秦始皇有著不解的淵源,提到長城就不能不說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了鞏固帝國的安全,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帝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其後築起了“西起臨洮(今甘肅山尼縣),東止遼東(今遼寧省),蜿蜒一萬餘里”的長城。自秦始皇築長城之後,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秦始皇長城大致為:西起於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向北至臨洮縣,由臨洮縣經定西縣南境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由固原向東北方向經甘肅省環縣,陝西省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折向北至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黃河以北的長城則由陰山山脈西段的狼山,向東直插大青山北麓,繼續向東經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縣境。由尚義向東北經河北省張北、圍場諸縣,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向東南,終止於朝鮮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處。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秦長城不僅在構築方法上有自己的風格,而且在防禦設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築見稱。

秦長城第一階段的重點是維修、連接秦趙燕等戰國長城,新築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還沒有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線軍民共同完成,後期則大力修建長城。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長城被拆毀:“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史記·秦始皇本紀》)

根據當時的歷史環境,長城確保了邊防的鞏固和國家的安全,給這一中原農業的生產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就如《過秦論》中所說:“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