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也買不來的金字招牌!新政將使建業成中國足壇唯一百年老店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足協擬出臺規範俱樂部名稱的相關規定,要求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中性化。若在規定時間未能通過足協認證,俱樂部將不被授予或被取消聯賽准入資格。

不過足協出於兼顧國情及職業聯賽發展現狀的考慮,如果原來俱樂部是商業化名稱,且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在球迷群體中有普遍影響力,那麼可以認定為中性。但是,申請此類名稱認定的俱樂部應為2004年中超聯賽前已經參加甲A或甲B聯賽的俱樂部,並連續參賽至今。同時,俱樂部未發生所屬地方會員協會的變更。

這樣一來,滿足這個要求的中超俱樂部並不多,河南建業便是其中之一。從1994年開始到現在,“唯一一家自職業化改革以來從未易幟的民營俱樂部”早就成為建業的標籤,而回顧這諸多年的歷程,胡葆森坦言:“每天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力排眾議堅持搞足球

2006年10月,南京的五臺山體育場,建業遠赴南京進行衝超關鍵戰。當建業球員王宇景在比賽最後一分鐘進球之後,河南人等待了多年的中超夢夢想成真。

當時,是河南建業開始搞足球的第13年。13年間,有過動搖和猶豫嗎?老胡在接受體壇的採訪時說:“是我們差點兒就放棄,98年降級之後,我的心理上感受到很大的挫折感,97年我們衝超最後時刻功虧一簣,而98年更殘酷的是我們遭遇降級,當時我的確很彷徨,身邊的壓力也很大,但我冷靜思考了整個過程,前後心理搖擺的時間長達2個月左右,後來我力排眾議,決定河南建業還要搞足球,沒有成功就放棄,這不是我做企業的做法,搞足球其實也是經營一個公司,你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承擔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風險。”

“當時我身邊董事會7個人,但是6個人反對繼續搞足球,這就是當時的現狀,我認定搞足球不應該是這樣的結果,所以我想堅持,但的確很猶豫,後來是我一個人堅持要搞,這個事情才繼續下來,我很難說清楚當時自己堅定繼續搞下去的決心來自於哪裡,但我覺得這個事情的原因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對於足球運動規律的把握,還不夠職業。”

老胡表態:足球的大旗會一直扛下去

2003年7月29日,當年的中甲老總峰會在鄭州舉行,閻世鐸順道到建業總部考察。

在金水花園參觀了一圈後,閻世鐸和胡葆森在會議室會談。老閻對建業的辦公環境讚不絕口,還開玩笑著向老胡要房:“我們中國足協的辦公條件比你們這差遠了。胡總給我們也弄個兩層樓吧,我們每天坐個包機,直接從北京開過來,停在陽臺上,就在你們這辦公。”老胡呵呵笑了起來。也正是在之後的會談中,老胡對閻世鐸表態說:“我們建業會一直搞足球,只要建業在,這個足球的大旗我們就會一直扛下去。”

會談結束後,老胡拉著老閻在建業集團的標誌前合影留念。老閻說:“等哪天我下崗了,找不到工作了,就拿這張照片來找胡總混口飯吃。”在當晚的招待晚宴中,閻世鐸舉杯致辭時豪情滿懷:“建業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甲峰會在這裡舉行,很有意義。”

中甲峰會結束的當天下午,楊楠帶領老閻和其他俱樂部老總一起到建業的中牟足球基地參觀。看著基地門前高高飄揚著的國旗,老閻對楊楠說:“什麼時候把中超的大旗也樹在你們這裡啊?”2006年,建業完成了衝超。

建業差點改名“嵩山隊”

2014年3月,胡葆森接受採訪時曾經表示,建業或改名“嵩山隊”。

之後,中國足球改革方案出爐。胡葆森說,“當時非常激動,中國足球職業化春天的元年到了。”談及河南建業的發展,胡葆森表示:“在改革方案中提倡球隊不用企業的名字,我在想以後建業足球不再叫建業隊,換一個代表河南的名字,可能叫‘河南嵩山隊’,那時候我們可能有幾十家、幾百家企業共同來支撐、支持河南的足球事業。”

建業搞足球一直堅持到破產為止

對於眾多建業球迷而言,2016年11月23日晚上是一個極為難忘的夜晚。在平安夜前一天舉行的建業球迷嘉年華給他們帶來了一場遠非聖誕可比的狂歡。

胡葆森現場重申了他對河南足球的態度:“不求一擲千金,只求一諾千金;不求一鳴驚人,只信天道酬勤;不求足球豪門,只求草根為民。”而作為建業足球的投資人,胡葆森的一句“建業搞足球,會一直堅持到破產為止”,更是感人至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