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首張博士學位證書展出:系“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簽發

1977年的高考制度恢復,吹響了改革開放的第一聲號角。1978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走進了校門,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在這一年正式起步。

新中国首张博士学位证书展出:系“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签发

正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 週年大型展覽”中,新中國第一號博士學位證書在展櫃中亮相。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攝

高考制度恢復的40年,與改革開放之路密切重疊,它們的交集畫面,被“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 週年大型展覽”記載並展出。在第四展區的歷史鉅變單元裡,細緻展示了我國40年來的教育發展,展櫃中,陳列著與1977 年高考相關紀念品,比如1977 年的高考考生准考證、大學新生戶口遷移證明、學生證等。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新中國第一號博士學位證書。這張證書編號10001,獲得者是馬中騏,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的落款處的名字,是“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

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科教工作座談會上作出了恢復高考的決定。隨後的9月,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停滯了10年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那年冬天,中國570萬考生趕考,爭取新的人生入場券。

緊接著,1978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高等學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見》,決定當年正式恢復招考研究生。5年後,新中國第一批博士,共18位,在人民大會堂的見證下畢業。

馬中騏就是其中之一,他也因為獲得了10001號博士學位證書而備受矚目。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張展出的證書上寫著,1940年3月23日出生的浙江人馬中騏,“在我部通過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其中的“我部”,指的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時任學部主任的正是錢三強。證書上的簽發人落款處,是錢三強用藍黑色墨水鋼筆書寫的簽名,簽發時間是1982年3月4日。

馬中騏也因此被稱為“1號博士”。 1961年,他從蘭州大學物理系畢業並留校任教,1964年考取北大物理系的研究生,但僅就讀了一年後,就迎來了十年的動盪。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時,馬中騏已超過了35歲的年齡線,但隨後在當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他昔日在北大時的恩師胡寧與一批老學部委員聯名為包括馬中騏在內的1964年與1965年入學的優秀研究生上書,建議將報考年齡放寬,馬中騏這才趕上了重讀研究生的末班車,再次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胡寧的研究生,進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讀研,最終成功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2年2月6日,新中國舉行首次博士論文答辯會,馬中騏曾在接受《蘭州晨報》專訪時介紹,他的論文答辯委員會有5位學部委員、兩位頂尖教授,委員會主席由“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擔任,導師胡寧、朱洪元、谷超豪、戴元本、侯伯宇、李華鍾,堪稱“超豪華陣容”。

1982年3月4日,時任中科院數理學部主任錢三強,簽發了馬中騏的博士學位證書,編號10001,新中國“第一號”博士由此誕生。

隨後,馬中騏留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曾四次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今年6月,78歲的他,將“10001”的博士學位證書,連同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會堂學位證書授予儀式的請柬和門票、主席臺的座位票、次日錢三強院士組織第一批博士座談會的入場券等珍貴的紀念物品,全部捐贈給國家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