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後獨生子女每家都有3套房,房子還會值錢嗎?

盜德高點


網上流傳的一種說法,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這種說法是建立在家家都是獨生子女,每個獨生子的父母都要給孩子留一套值錢的房子。但獨生子女真的有那麼多嗎?父母留下的房子真的值錢嘛?未必如此。

第一,二胎放開後,2017年新生兒中二胎數量佔到50%,也就是說現在出生的孩子裡獨生子的數量大幅下降,兩個孩子的家庭在快去增加。很多已經十幾歲的獨生子女都多了一個弟弟妹妹。

第二,什麼是值錢的房子,要拋開由於房子不停漲價帶來錯覺,就是房子一定值錢。除開一線大城市,二線城市核心區,還有一些自然環境好、適合養老的城市,其它地區的房子都存在崩盤的可能性。

這種說法是建立在完全假設的基礎上,不可能出現。


理性生活029


“許多人說,以後獨生子女每家3套房,房子就不值錢了。”、

我覺得說這話的人,是過了腦子的,現在的很多獨生子女,一出生,就有好幾套房子,很多人甚至不僅僅是三套。父母也是獨生子女的,自己買個一兩套,再加上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留下來的一兩套。可想而知一個個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小公主小皇帝們,根本就不愁房子。說個最簡單的道理,一個人揹著這麼多房子,先不說住不住的過來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房子越來越不可能是主要的經濟投資方式,我們的下一代人,必將面臨房產過剩的這一問題。因為,房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滿足人的居住需求,一個人,一套房足矣。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口減少,精神文明的發展,房子數量過剩,房價下降一定也是必然的趨勢。

目前,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開始走低,並且很多城市出現了空城現場,房子買了蓋了沒人住,一到晚上就像是鬼城,空空蕩蕩的。馬雲和任大炮也說過,十幾二十年後,中國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房子。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國家後期不知道會不會頒佈房產稅,如果頒佈了房產稅,那麼,現在的孩子,擁有這麼多的房產,將會成為他們的負擔。如果這一政策落實下來,那每年需要增收的費用還真不是一筆小支出。

炒房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家必定會持續調控房產市場。房子目前的作用除了剛需外,就是孩子上學問題,學區房還是炙手可熱的。但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戶籍制度對於孩子上學的影響會慢慢的降低。目前廣州已經推出了這個政策,相信推行到全國也是指日可待的。

所以,從我的觀點看,除了北上廣深城市中心的房價可能還會相對堅挺,對於其他城市來說,房子過剩,一定是後期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


千帆遠澋


任志強最近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駁斥了一個觀點。

前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有個數據:按戶籍計算,中國城鎮戶均住房是1.1套左右,用來住,足夠了。

但任志強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按戶籍計算住房夠不夠用有很大漏洞。

中國有很多成年子女,甚至是已婚的,都沒有分戶,但他們都需要獨立住房。有的戶主名下登記了多套房,看上去是富餘了,但考慮到獨居戶,房子還是不夠用。

獨居戶分為獨居老人和獨居年輕人。

中國實際獨居戶目前約有7500萬戶,這些都隱藏在3億多城鎮戶口之中,而且獨居戶還在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不斷增加。很快會突破2億戶。

這麼獨居戶都要房子,城鎮住房總量還是不夠。

其實就是家庭小型化導致住房需求的增加。

加上小房子換大房子,老舊房子換新房子,便宜房子換貴房子。這些都會帶來源源不斷的住房需求。

中國城鎮老舊房子比例高的嚇人,北京尤其明顯。這些房子再過些年就都要翻修,動遷,住房需求還是很旺盛。

再考慮到人口遷移因素。有房子但不在居住地,也是白搭。


樓市微觀察


從1998年房改開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轟轟烈烈的20年,根據年齡推算,理論上大多數60、70後,以及80後前幾年的人都擁有了自己一套或多套房產。而這一代人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理論上他們的子女未來不缺房。

各位一定要注意我上面說的關鍵詞:理論上不缺房!那實際上呢?

1、房子難道不會老化嗎?就如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會住三四十年前父母的老房子嗎?


2、未來的住房產品難道就一定是現在的高層、小高層嗎?


3、國家放開生育,獨生子女未來最起碼有兩個孩子吧,有的可能還有三胎!


可以預見,隨著未來住房產品的變化,可能從現在的高層、小高層演化為洋房、別墅類,而老房子因為時間久遠,如果死拿著不出手或不置換,即便有三套可能也買不起未來的一套房。

很簡單的道理,舉個例子大家很容易明白:1985年左右的房子,現在已經33年的歷史了,即便有三套1985年的房子,能頂的上現在一套房的價值嗎?答案一目瞭然!

所以,天檀認為獨生子女有三套房不稀奇,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價值的三套房才是根本!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天檀


我來說說我家親戚的房子!我大姨媽和大舅家都是農村的!大姨家的五個孩子都在城裡買房了,因為夫妻倆都打工的話一個月一萬左右的收入還是有的,我們那裡房價不是很高,一萬左右吧,幾年掙個首付了,地裡還有一點收入,家裡都是一個孩子!大舅家孩子們的情況也基本如此!所以這幾年房子特別好賣,十年左右的時間已經飽和了!說實在話城裡人買房子的還不是很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本來就有房子的拆遷補償了好幾套房子,還有就是房改買的房子,城裡人買房子都是家裡房子小的或者不想跟父母住一起的,城裡人對房子的需求量很小!房子都被農村買了,佔到百分之八十!以後的房價除了北上廣深以外的城市房價下跌是必然趨勢!


沒有理由的想回家


我父親老早說以後房子不值錢,說以後房子都留給小孩了,一個孩子有好幾套。可是我不這麼認為呢。我父母現在兩套,我們帶個小孩市中心三套,公婆的不算因為他們有好幾個孩子,最多也只能給我們一套。可是房子這東西看時候吧,小的想換大的,大的想換洋房,洋房想換別墅,只能是越想越好,現在我們的房子無非給孩子學習用,談不上環境多好,就是學區好醫療好交通方便。以後呢,畢竟這麼多人不是一下子不在不可能一下子給孩子,從孩子講,如果還在本城市,可能也會走我們的老路,為孩子在市中心買學區房,以後慢慢置換適合養老生活的大房子。要是孩子能去一線,在一線成家立業,我們這個二線好幾套才能換取。總覺得房子不能一步到位,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需要。所以房子不夠住,總想越來越好。


天若有情藥不能停




獨生子女每家都有三套房?這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家庭財產不是簡單的加法,按照題主的邏輯,爸媽一套,爺爺奶奶有一套,姥姥姥爺還有一套,這樣就給孩子留了三套,這個邏輯本身就是錯的。首先,現階段這一家人得都在一二線城市,他們擁有的房產才值錢,而大多數情況是老一輩生活在二三線或者更偏遠的地區,他們即使在老家擁有一個院子,按市場價值來說,也值不了幾個錢。



而努力大半輩子留在一二線城市的父母, 做了一輩子房奴所買的房子,也許只是五六環之外的一個小套間,在現在政策收緊的情況下,升值空間有限,就算以後留給孩子,如果遺產稅政策實施,財產也會縮水一大半。



這樣算下來,最終孩子能夠繼承的財產,也是相當有限的。想要直接繼承三套一線城市的房產,坐享億萬財富,一出生就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想得美啊,先滿足一大堆的前提條件再說吧。


饕餮小娘子


有需求才有供給,房子是否值錢或者升值,首先取決於經濟發展而不是個人擁有房產的多少!只要經濟發展了,房屋需求就存在,房價就會不斷攀升

因為經濟發展需要人力資源的跟進,導致人口密度不斷增加,遷移進來的人口需要居住地,富裕起來的人口需要改善居住條件,投機炒家們需要藉著這種供需雙旺的時機賺取暴利,而樓盤從批地到建成需要一個建築週期~~於是房屋的供需時差形成了,對經濟向好的預期值,必然會提前透支房屋的估值,這就導致房價暴漲……可以看北上廣港的房地產發展過程。

至於獨生子女每家是否都有三套房,我相信那是誇張的說法。最普通比如家裡老少三代都有城市居住房,也就是獨生子女每家三套房(其實這個也比較勉強,佔比例也不多),除非沒有第四代,否則第四代無房(成人)和第一代有房(去世)置換後,房屋基本沒有空置!

如果房價暴跌,只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炒作過速,短時間內大量樓座開盤造成供需失衡,需求過剩銷售疲軟就可能使資本資金鍊斷裂!一個是經濟衰退,大量人口離開居住地除外謀生,房屋空置率高,房價必然跌!當年繁榮的汽車城~美國底特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回到現實,國內房價應該會經歷冰火兩重天。經濟發達地區土地達到飽和,房屋升值到一定程度,收入和價值扭曲,高附加值房產會繼續被爆炒,而居住用房會滯脹但跌幅有限,除非經濟預期變壞。

而經濟落後城市,收入低,人口外流明顯,導致房價疲軟,資金鍊緊張,加上炒家介入,跟著上漲大趨勢或許會暫時企穩,但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引起暴跌,或者形成“鬼城”……

總而言之,過度的自由市場行為是房地產大忌!因為它脫離了理性供需的層面,使億萬計資本投入其中、甚至成為很多地區財政收入的基本來源,極其不利於生產性發展性實體企業的穩定發展(炒作資金抽離造成的資金緊張困境)。

我們懂得,經濟不會無限止的只漲不跌,每次經濟指數高峰和低谷的過渡,就是一個國計民生巨大浪費的過程,只有以國家為主導的微利性安居政策為主、兼可控性資本商業開發為輔,才是房地產行業的最好的發展之路!

閱讀量0

午夜隨風lost


有人說,以後獨生子女每家3套房,房子就不值錢了。

感覺說這話的人不是真蠢就是故意裝蠢,看看那些想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他們哪個不是在農村在小城市有大面積房子的。他們缺的不是房子,缺的是長期居留地的房子。如果你急需住房,遠水能解近渴嗎?

馬雲也曾說,十年後,房子如蔥,並建議年輕人租房住。都說房子將不值錢,如蔥、如白菜,那麼多少人會相信呢?來看看網友的觀點:

網友A:不但值錢,增質空間相當大!

當獨生子女擁有三套住房時,按結婚有自己居住的一套外,起碼時隔四十至六十年後,即父母,公婆,岳父親去世後所繼承所得計三套住房了。那時的獨生子女夫妻,基夲都當上爺爺婆婆,外公外婆了。他們的子女結婚安家以解決住房了,那麼繼承的這兩套住房,實際上是為孫輩結婚居住,不另購新房即可!是孫女的可招上門孫女婿。之前及現在你們購房多少錢?,到那時如購一套住房又是多少錢呢?!那怕是賣掉又是多少錢呢?!這樣一對比,再清楚不過了!

網友B:城市房價下跌是必然趨勢!

說實在話城裡人買房子的還不是很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本來就有房子的拆遷補償了好幾套房子,還有就是房改買的房子,城裡人買房子都是家裡房子小的或者不想跟父母住一起的,城裡人對房子的需求量很小!房子都被農村買了,佔到百分之八十!以後的房價除了北上廣深以外的城市房價下跌是必然趨勢!

網友C:觀點簡單,現在有得住就行了!

我的觀點很簡單,現在有得住就行了,有閒錢可以投資,最好全款,貸款因為利息有可能有風險,因人而異。但是拼其所有去買房就是賭博,賭博就會有輸有贏。活在當下,享受生活,堅決不做房奴,其實,生活知足常樂就好,房子有得住就行。迴歸主題,未來一段時間房子還是會值錢的,因為大部分中國人和我媽一樣房子會有巨大的安全感,覺得房子就是錢,就是最大的財產,這種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太強大了,很多經濟學理論都敗給了中國傳統,所以你們說什麼資本國家的房產史,什麼方便泡沫啊,不好意思,不見得有用,因為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和中國的歷史能比,正是幾千年的歷史,打造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你們的任何想法,都不能忽略傳統價值觀對房地產的影響,要我說中國的房地產是社會學和經濟學共同的課題。會值錢的,至少近幾十年是很難改變的。

這以上是三種不同人的觀點,你贊同那一類人的觀點,你屬於哪一種呢?歡迎留言分享!


寂寞地眼淚


你的提問我可以理解為,大家都不需要買房了,房價會跌麼?

是吧?

我們假設一下……

假設你爸媽現年50歲,有套房自己住

你現年30歲,剛結婚,有套房自己住

假定你岳父母50歲,有房自己住

假定你有倆娃,兒子女兒出生

20年後,老人還健在,房子還是他們的,

你也健在,房子也是你的,

你兒子女兒無房,但他們20歲了。

30年後,你父母岳父母80歲,按現在的人保給出的壽命,88歲標準,他們還健在的概率超過80%

你60歲,你兒女30歲,無房

假定他們結婚了,生娃了,各生了兩個

4個娃!等著你和你父母都死掉分房

40年後,你70歲,房子還要住,

你上輩90歲了,50%概率不在了,

中國樓房平均拆遷年齡50年,該拆了。但,40年後,中國的遺產稅、房產稅也健全了,50年的空房不管拆還是退,折價8成吧,我們不考慮虧損了,就當直接送了。

往好了說,兒女40歲,可以一人搞一套50年的老房子自住?有點慘。

4個娃都10歲了

50年後,你80了(平均壽命估計90),

他們 50了,還是破房兩套,結婚對象的家裡也是破房子一套。

還有4個娃,20歲了,沒房

60年後,你半死不活,佔了一套房

他們兩家還是老房子,60歲了

4個孩子30歲了,沒!房子!

60年下來,如果不買房,幾乎過不下去了

淨虧空4套房。

請問,是誰告訴你的 :

以後一個孩子平均有三套房的?

如果大家都缺房子,而且越來越缺,房價怎麼跌?

可以告訴你,以上海為標準,外環以內,最低價會到10萬/平,現在是大概5萬5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