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牛驢友徐霞客,他哪來的錢到處旅遊?

aliangcn


徐霞客和那些揣幾千塊錢窮遊西藏的驢友可不是一個檔次的,要介紹徐霞客這個人需要從徐霞客的祖先徐經說起。

徐經是江陰富豪之子,他家富到什麼程度呢?徐氏在江陰廣置田產,有數萬畝土地,連綿數十里,旅人清早出門時,路邊是徐氏的田產,一直趕路走到天黑,路邊還是徐氏田產。

弘治十二年,已經名動天下的唐伯虎進京趕考。路上遇到同樣進京趕考的徐經,當時唐伯虎已經很有名氣,徐經對他十分崇拜,兩人結伴同行途中,徐經負責所有開銷,一路上唐伯虎吃好的玩好的,十分愜意。

這一年的考試,題目十分的難,上萬名考生中只有唐伯虎和徐經完全答中。出考場後,唐伯虎很高興,徐經也很高興,徐經包下整座酒樓請各位同場士子吃喝。酒宴上喝高了的唐伯虎甚至當眾宣稱,今科會元非自己莫屬。

徐經和唐伯虎兩人在客棧裡左等右等,並沒有等來高中的喜訊。而是一群手持鐐銬的差役闖進了客棧,他們二人因為涉嫌科場舞弊被下獄治罪。

經過一番打點運作,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處理結果是主考官革職還鄉。唐伯虎和徐經終生不得在參加科舉。

主考官程敏政革職回家不久後病死。唐伯虎仕途無望,開始了賣畫嫖妓的浪子生涯,而徐經回家焚燒了四書五經後繼承了家業,開始了他妻妾成群的大地主生活。

科舉案後88年,徐經孫子的孫子徐霞客出生於江陰徐氏。

大家都知道王石52歲登珠峰的事情,其實徐霞客出遊方式和王石類似,並不是一個人獨行。出遊的徐霞客不但會帶上僕人,還會採取贊助僧人的方式。僧人同樣喜歡遊歷山川,但苦於盤纏不足無法成行。徐霞客帶著僕人幷包攬費用,僧人充當嚮導隨行。

徐霞客並沒有遊歷全國,主要是在中南部地區,當時中國北方正在經歷戰亂,徐霞客最後一次出遊返家後病逝,三年後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崇禎在歪脖子樹上上吊,大明王朝就此而亡


雷老師說歷史


超級
驢友” “窮遊之先驅

1607年的3月29日,徐霞客從家鄉的勝水橋頭第一次出遊,暢遊無錫惠山,泛舟太湖。

那一年,他20歲。

之後的34年間,他走遍了當時中國除四川之外的兩京十二省,明崇禎九年(1636),徐霞客經過縝密的安排,開始了他的西南之行。

1639年,他來到祖國的西南端——騰越州(今騰衝),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後一站,也是他遊歷最遠的一站。

他真的是一個獨來獨往的揹包客?

明末清初錢謙益《徐霞客傳》中所寫:“從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不治裝、不裹糧”。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作為一個能走遍全國的傳奇人物來說那樣的說法只是傳說而已,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如果說徐霞客是個古代“揹包客”,那麼他也是一個野外出行經驗極其豐富的老鳥,肯定會事先制定詳細的出行計劃,做好充足的準備。

結伴而行,良好的出行裝備、旅伴的互助、充足的盤纏、友人的照顧、有限的交通工具等都大大減少了徐霞客旅行中的困難,為他完成‘揹包之旅’創造了條件。

有學者查閱古籍得出:

  1. 徐霞客早年遊名山大川之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親朋好友相伴,如第一次遊天台山時有僧人蓮舟同行,同時有兩個僕人幫忙負擔行李;

  2. 第二次遊天台山和雁蕩山時有族兄徐仲昭同行;

  3. 遊安徽的白嶽山、黃山及福建的武夷山時有叔翁徐潯陽同行;

  4. 遊廬山之時有族兄徐雷門、徐白夫同行;

  5. 遊福建九鯉湖時有族叔徐芳若同行。


  6. 同時徐霞客每一次出行,都是僕人相侍,有時一人,有時兩三人。

  7. 後期的西南萬里之行中,啟程之時就有固定的旅伴靜聞和尚同行,另外還有兩個僕人王二和顧行。

據記載,在湘江遇盜之時,徐霞客被強盜搶劫的箱子就有“竹撞”、“皮廂”、“皮掛廂”、“大笥”等,其所帶物品主要有:

  • 食品、生活用品;

  • 書籍、資料;

  • 書信、文稿;

  • 碑刻拓片、抄錄碑刻;

  • 沿途所採標本和禮物等幾類,其中還包括一些地方官員為他寫的推薦信。

可見,如此完善的裝備絕非一人之力可以攜帶的,所以說無論古今,出行能成功都是有計劃,有錢錢的!

那麼徐霞客泛遊萬里的經費何來?

徐霞客早期的盤費主要來自家庭支出。

他家世殷富,母親經營有方,經濟基礎還是不錯的。

但後期的西南之行,行程萬里,時間長達4年,且途中三次遇盜,經費就成為問題,其來源應該主要有:

  • 借貸,

  • 地方官的資助,

  • 同鄉、朋友的接待和饋贈,

  • 以及沿途居民的免費接待和資助。

  • 當中,麗江太守木增對他的幫助尤大。

所以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老話能傳到現在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這個朋友這得到了幫助,那麼下一站去哪裡?一定是離這個朋友不太遠的地方,因為交通基本靠走嘛,那這個朋友也許會有親戚朋友在附近,對吧?

好了,朋友寫封信啊,拿個信物啊之類的叫下一站的朋友幫助一下咯,如此循環就一直走下去了。

當然別忘了人家老徐前期還是靠自家的家底遊的哦,後期嘛常在江湖飄,多少有幾個朋友了,也小有名氣了,才會如此順利的。畢竟,世上沒有輕鬆容易的事,有錢還多少危險在路上呢,何況“窮遊”?

所以現在還想窮遊的小夥伴可以借鑑一下老徐的經驗。

不要太天真,川藏公路上窮遊女搭順風車的種種遭遇聽得不少了吧?

哈哈,這樣的解釋你們信麼?不信沒關係,留言區探討!


四知先生


徐霞客的旅遊可以分兩個階段,最後四年的“萬里遐徵“算一個階段,之前的旅遊算一個階段,他的旅費也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吳叔最近專注於寫作《徐霞客遊雲南那些事兒》,很願意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一、”萬里遐徵“之前遊歷旅費的解決主要靠自己:

徐霞客從自20歲遊太湖開始,前期旅遊歷時近30年,足跡遍及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北京、陝西、山西、江西、福建、廣東、湖北等省市。這個主要是家鄉周邊省份。

這個時期徐霞客旅費的解決和我們今天的假日旅遊差不多,主要靠自己。徐霞客有個還算殷實的家,儘管家道中落,但還有是個小地主家庭、家裡面還有紡織作坊。尤其是有個支持他四處遊歷、又持家有方的偉大的母親。

所以,前期徐霞客旅遊旅費的解決主要靠家庭收入。

二、“萬里遐徵”是真窮遊,旅費解決主要靠朋友:

徐霞客從崇禎九年至崇禎十三年(1636-1640)為後期,完成了西南萬里遐徵。這個時候,徐霞客的母親已經去世了,他也是擔心年老再不遊歷恐怕再也完不成計劃,算是沒有怎麼準備好就上路了。

這次遊歷時間長、危險性大,尤其到的是蠻夷之地的西南地區,在交通、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困難太多了。就算有錢,也不可能帶著走路啊!更何況經歷了湖南衡陽的”湘江浩劫“之後,徐霞客用家裡的地租收入做抵押籌措旅費,家庭對他的資助已經指望不了。

接下來徐霞客在解決旅費方面的手段可謂是花樣百出。有佔公家便宜的時候,比如說在廣西利用官方朋友贈送的馬牌,沿途驛站接待的;有蹭吃蹭喝的時候,比如說徐霞客沿途到訪、住宿了很多寺廟,基本都是免費的。

當然,最多的是徐霞客以一種“因友及友”的方式,認識沿途的各種朋友,有鄉紳富戶、有文人名士、有官方新老故舊。這些各色朋友或者提供接待、或者贈送物品、或者資助金錢、或者介紹下一段行程的朋友,用這樣傳遞的方式維繫著徐霞客的旅遊。

難得的是,徐霞客身上有種獨特魅力,能夠和各路朋友、各色人物好好相處,獲得他們的幫助、友誼,甚至成為生死之交,比如說麗江木土司。



以上回答只是吳叔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如果對你有幫助,記得點個贊、評論區說幾句!

另外:

由於《徐霞客遊記》是一部地理學著作,再加之歷史變遷,說實話晦澀難懂。吳叔最近寫作並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連載的《徐霞客遊雲南那些事兒》以一種輕鬆、幽默、諧趣的方式,解讀徐霞客《滇遊日記》,是“一段讀得懂的萬里遐徵、一本讀得爽的霞客日記”。有興趣請關注本頭條號:吳叔滇遊記


吳叔滇遊記


徐霞客人品極差,尤其是對待普通老百姓。



Z166550663


徐霞客當年就算是個屌絲也可以遊遍大江南北,因為那時候沒有門票,沒有過路費,吃喝拉撒可以討要。那個時候的人多單純,來一個外鄉人酒肉招待才對。參考現在年代農村人,山裡人的熱情。

帶著銀子出門反而不安全,因為路上怕遇見劫財的路霸。帶著幾身衣服出門最好,人馬輕鬆。

再反過來說,如果換做今天,他沒錢是出不了門的,車費,門票費,過路費,還有進城費等等。

所以題主的問題,用現代眼光看,沒有可比性。那個年代有錢沒錢,遊玩是花時間的事情,而不是花多少錢的事情。


不是磚家的專家


上高中時候,我看過陳建功先生上世紀90年代初的小說《耍叉》。裡面寫到一個在五星級酒店看停車場的老頭的困惑。老頭髮現總有揹著大包的外國人和住店的外國人搭話,然後住店的外國人就給揹包的外國人錢。後來老頭打聽出來,揹包的是來中國旅遊的,沒錢,跟住店的要錢。老頭奇怪,都敢出來旅遊還不帶錢,這是什麼事情。要錢居然還有人給,這更沒地方說理去。當年的我也不理解,這都是一幫什麼人?放到現在就不新鮮了,只是窮遊揹包客而已。

當年的我不知道,明代我國就出了一位窮遊的揹包客。他常常獨自旅行,或者只有一兩個旅伴。他倡導徒步出行,喜歡細細慢品,拒絕走馬觀花,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他說,“餘謂遊不必騎,亦不必同,惟指示之功,勝於追逐。餘之慾行者,正恐其同;其不欲同者,正慮其騎也”。這個人是徐弘祖,我們更願意稱呼他為徐霞客。他寫的《徐霞客遊記》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說徐霞客是窮遊揹包客有根據嗎?咱們看看他的朋友和他自己怎麼說。

徐霞客祖上是江陰望族,他高曾祖還可稱鉅富,到他爺爺這輩家道已中落。其父徐有勉戮力創業,徐家家業又有所恢復。但這份家業是否多到可以讓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遊到55歲,幾十年旅行都不用考慮出行成本?筆者以為恐怕還到不了這個程度。

徐霞客友人晚明名士錢謙益在《徐霞客傳》中寫到,霞客“力耕奉母”。需要力耕的人,會有錢長期外出旅遊嗎?當然,錢謙益這“力耕”的說法可能有所誇張,但作為徐霞客的好友,也絕不可能毫無根據。再假使徐霞客年輕時有徐有勉留下的家底,但他幾十年基本不事生產,熱衷旅遊,到他晚年這份家業也用得差不多了。當他用生命最後4年進行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壯遊時,經濟狀況已經捉襟見肘。讓我們通過《徐霞客遊記》的記載,看看他是怎麼解決這次出遊的旅費問題。

51歲的徐霞客遇到了靜聞和尚,和尚說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華經》,要去雲南雞足山供奉,於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崇禎九年九月十九離家,當月三十入杭州。當日徐霞客記到:“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遊資。”出門僅11天就開始借錢,可見他的旅費有多少。但先不要感嘆,讓我們往後看,還有很多錢等著徐霞客去借。

崇禎十年,徐霞客旅途中遇到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盜。是年二月十一,徐霞客與靜聞泛舟湘江,當晚盜寇來襲,徐霞客將行李拋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強盜走後,徐霞客除了別發的一枚銀耳挖,已經一無所有,只有用銀耳挖和鄰船戴某換了一套衣服,暫解燃眉之急。“鄰州客戴姓者,甚憐餘,從身分裡衣、單褲各一以畀餘。餘周身無一物,摸髻中猶存銀耳挖一事,遂以酬之,匆匆問其姓名而別”。只有衣服,旅行也沒法繼續。怎麼辦?借。

好在此處離衡陽城不遠,那兒有徐的朋友金祥甫。二月十三,棄舟登岸直奔金家。徐霞客本想通過金借幾十兩銀子度過難關,誰想金也沒錢。於是一直住在金家想辦法,其間還不忘出去玩了幾趟。直到當月二十六,金某從互濟會得銀百餘兩,這才借給徐霞客二十兩,代價是徐家20畝田的田租。“是日忽鬮一會。得百餘金,予在寓知之,金難再辭,許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畝立券付之。”至於後來金祥甫有沒有拿到田租,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這二十兩,徐霞客又上路了。不幸的是靜聞和尚因為這次驚嚇,不久便病死了。徐霞客焚化了靜聞,決心一定要把骨灰帶到雞足山。

旅途中並不總是不順,當年十月在廣西,徐霞客得到了一個好東西,幫了他大忙。十月初十,中軍唐玉屏給了徐霞客一塊馬牌,“以馬牌相畀”。馬牌是什麼?馬牌是明代軍事人員給驛站出示的信物。我國曆代都有郵驛制度,驛站要負責供應傳遞郵件的人員、軍事人員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驛站負責重要官員及有軍事任務人員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驛站管理非常嚴格,非軍事人員使用驛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種制度都有所鬆弛,但徐霞客這種自費旅遊人員,一樣無權動用驛站資源。可是有了馬牌,徐霞客就變身成了任務在身的政府公務員。

此後的一段時間,徐霞客利用馬牌解決了食宿問題。沿途驛站開始為他徵用民夫抬轎子,吃飯也有人供應。這個過程中,有民夫不願為他服務,出現了種種狀況。十月二十五,徐霞客來到一個山村,村民為了躲他都逃到山裡。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人,這個人還被他追得爬到房樑上。徐霞客強迫他下來,為自己搬行李。之後又勒令一位老婦人為自己做飯。抓到一個跛子為自己尋找抬夫。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十二月他進入南寧。

除了借貸、馬牌,讓自己的名聲發揮最大作用,也是徐霞客解決旅費問題的重要手段。比如通過好友陳眉公介紹,在他入滇之後認識了昆明名士唐大來。唐大來和徐霞客很談得來,不僅資助了他旅費,還為他寫了不少“介紹信”,保證他在後面的旅程有人接待。這種一環套一環的朋友推薦,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續性。

這種幫助一直延續到他旅行的最後一站雞足山。在雞足山徐霞客全身發疹塊,兩足俱廢,由仰慕他的麗江木土官資助路費並派人護送回家,歸家半年後死去。如果沒有木土官,徐霞客恐怕要客死他鄉。

能想到這麼多辦法,堅持旅行不輟,徐霞客算得上窮遊界的楷模了。現在社會發達,人出行比古時不知便利了多少。選擇揹包窮遊的人也不在少數,據說也頗有些人要做當代徐霞客。這固然是很好的,但我想徐霞客除了作為旅行家,還有一點極可貴。徐霞客事母至孝,年輕時不經母親許可不出遊,出遊也會如期回來,不讓母親惦記。古語云,“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當我們去實現自我,向下一個目的地進發時,也該盡到對家庭、對社會的義務,起碼不要讓父母擔心才好。


野史軼聞


徐霞客將自己的大半生花在了探險旅行上,《徐霞客遊記》留給後世的不僅是中國地理地貌、風俗人情的多樣,更是展示了徐霞客探險故事的精彩。徐霞客,出生於1587年,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遊記》,後世將其尊稱為遊聖。徐霞客本名徐弘祖,江蘇人,字振之,號霞客。徐霞客出身於一個富庶之家,祖上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徐霞客的祖上修有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條件。徐霞客對讀書十分痴迷,從小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立志要遍遊名山大川。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以天為被、以地為床,足跡踏遍中國16個省。徐霞客的人生觀大多是受其父母影響,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與權貴結交,喜愛到處觀山賞水。徐霞客受其父親的影響,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想出去看世界的願望更加強烈了,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父母在,不遠遊”,徐霞客因母親在世,所以壓制了自己的念頭。徐霞客的母親是個知書達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

徐霞客祖上是江陰望族,他高曾祖還可稱鉅富,到他爺爺這輩家道已中落。其父徐有勉戮力創業,徐家家業又有所恢復。但這份家業是否多到可以讓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遊到55歲,幾十年旅行都不用考慮出行成本?筆者以為恐怕還到不了這個程度。

徐霞客友人晚明名士錢謙益在《徐霞客傳》中寫到,霞客“力耕奉母”。需要力耕的人,會有錢長期外出旅遊嗎?當然,錢謙益這“力耕”的說法可能有所誇張,但作為徐霞客的好友,也絕不可能毫無根據。再假使徐霞客年輕時有徐有勉留下的家底,但他幾十年基本不事生產,熱衷旅遊,到他晚年這份家業也用得差不多了。當他用生命最後4年進行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壯遊時,經濟狀況已經捉襟見肘。讓我們通過《徐霞客遊記》的記載,看看他是怎麼解決這次出遊的旅費問題。

51歲的徐霞客遇到了靜聞和尚,和尚說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華經》,要去雲南雞足山供奉,於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崇禎九年九月十九離家,當月三十入杭州。當日徐霞客記到:“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遊資。”出門僅11天就開始借錢,可見他的旅費有多少。但先不要感嘆,讓我們往後看,還有很多錢等著徐霞客去借。

崇禎十年,徐霞客旅途中遇到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盜。是年二月十一,徐霞客與靜聞泛舟湘江,當晚盜寇來襲,徐霞客將行李拋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強盜走後,徐霞客除了?e發的一枚銀耳挖,已經一無所有,只有用銀耳挖和鄰船戴某換了一套衣服,暫解燃眉之急。“鄰州客戴姓者,甚憐餘,從身份裡衣、單褲各一以畀餘。餘周身無一物,摸髻中猶存銀耳挖一事,遂以酬之,匆匆問其姓名而別”。只有衣服,旅行也沒法繼續。怎麼辦?借。

好在此處離衡陽城不遠,那兒有徐的朋友金祥甫。二月十三,棄舟登岸直奔金家。徐霞客本想通過今借幾十兩銀子度過難關,誰想金也沒錢。於是一直住在金家想辦法,其間還不忘出去玩了幾趟。直到當月二十六,金某從互濟會得銀百餘兩,這才借給徐霞客二十兩,代價是徐家20畝田的田租。“是日忽鬮一會。得百餘金,予在寓知之,金難再辭,許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畝立券付之。”至於後來金祥甫有沒有拿到田租,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這二十兩,徐霞客又上路了。不幸的是靜聞和尚因為這次驚嚇,不久便病死了。徐霞客焚化了靜聞,決心一定要把骨灰帶到雞足山。

旅途中並不總是不順,當年十月在廣西,徐霞客得到了一個好東西,幫了他大忙。十月初十,中軍唐玉屏給了徐霞客一塊馬牌,“以馬牌相畀”。馬牌是什麼?馬牌是明代軍事人員給驛站出示的信物。我國曆代都有郵驛制度,驛站要負責供應傳遞郵件的人員、軍事人員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驛站負責重要官員及有軍事任務人員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驛站管理非常嚴格,非軍事人員使用驛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種制度都有所鬆弛,但徐霞客這種自費旅遊人員,一樣無權動用驛站資源。可是有了馬牌,徐霞客就變身成了任務在身的政府公務員。

此後的一段時間,徐霞客利用馬牌解決了食宿問題。沿途驛站開始為他徵用民夫抬轎子,吃飯也有人供應。這個過程中,有民夫不願為他服務,出現了種種狀況。十月二十五,徐霞客來到一個山村,村民為了躲他都逃到山裡。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人,這個人還被他追得爬到房樑上。徐霞客強迫他下來,為自己搬行李。之後又勒令一位老婦人為自己做飯。抓到一個跛子為自己尋找抬夫。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十二月他進入南寧。


布拉格在遠方


首先要從徐霞客的爺爺說起,徐俠客的爺爺當年就是和唐伯虎一起參加科舉的,同時他爺爺花錢買了考題讓唐伯虎做,兩人同時高中,但這件事敗露,兩人都被取消資格,永不錄用。想下徐俠客爺爺可以隨便買考題,肯定家裡很有錢。他爺爺被取消考試資格後勵志從商賺了很多錢,所以徐霞客是一個富三代。


lfasd


第一,老徐有錢,人家是富二代。第二,人家有門路。明朝有驛站,就是政府招待所,有門路的人可以免費吃住,老徐就是有門路的人。第三,有贊助。經常有朋友,地方官給贊助。比如,你現在要跑步跑完全國,粉絲一千萬,贊助也是一大把。當時,人家老徐也是名人,沒你想象的那麼寒酸。


鳳凰花兒開


苦行僧一樣的旅行,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粗茶淡飯野果子,只要能吃,就能整飽,喝山泉水,住破廟,各大景區都還沒有收門票,要是放到現在,走到景區門口看看就跑,因為你就是徐霞客他們也不會免票。覺得是那麼回事的點一下贊。不是那麼回事就當沒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