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卻和日本達成自貿協定,對中國製造會產生什麼影響?

衢州土郎中


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不假,從2015年起就是了,但這並不是它的自貿協議就不能先於中國而和他國簽署的理由。而且,非要去計較第一的話,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才是它的最大貿易伙伴。所以,其實這個問題如果被提出來,應該是美國人問才對。即美國人不滿地問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我不是你們的最大貿易伙伴嗎,你們怎麼和日本先簽署了自貿協定了呢?

經常能從頭條中看到類似的提問,尤其是在中國在某些場合沒出現的時候,我們通常就會擔心,中國是不是會被邊緣化或被排擠出某個圈子?但其實以中國當今的塊頭和體量,這樣的擔心基本都是不必要的。TPP起初很有特意不帶中國玩的意思,當時國內有相當的人在擔心,包括一些頂尖的專家學者。但事情的發展就沒有順著那12個國家的意志在進行,美國不幹了,退出了,剩下的11國中又不乏拉中國進去填補空缺的聲音,中國仍不為所動,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它之前的要價太高,不符合我們的國情。

另方面,中國在亞洲已經是16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了,包括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但我們和這些國家也並沒有一對一地簽署自貿協定。所以,兩個經濟體能否簽署自貿協定,更重要的不是相互是不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是這種協定會不會相當程度上利大於弊。相信歐盟和日本的經濟相互適應度一定大過它們分別和中國的適應度,所以它們就簽了。因為我們和歐盟談自貿協定也切磋了不短的時間,但至今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至於該協議對中國製造的影響,好像也談不上有。總體看,只要加大科技投入不動搖,我們的產品就會更具國際競爭力。


人稱黎叔


歐盟與日本的協定,會讓中國壓力更大,動力更強,最終讓我們更堅強更開放。

7月17日,日本和歐盟正式簽署全球最大的雙邊貿易協定,這一協議將建立一個佔全球生產總值約三分之一的貿易區。

按照協定,日本和歐盟將有超過九成商品品種取消關稅。

我們說自由貿易好,為什麼全世界各國不直接宣佈自由貿易,為什麼要雙邊、多邊經過那麼多談判,相互之間有那麼多細緻的條條框框。

其實都是想從把自己的東西多賣到對方,沒有關稅;同時,又想保護國內的產業,從別國進口的產品儘量不衝擊自己國家的產業,於是徵收關稅,要好好呵護的,關稅高些,國內公司競爭力強的,產業較強的,就少徵收,甚至不徵收。

按這個邏輯,歐盟與日本簽訂了自貿協定,對中國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開放,加強改革,外部自然對我們逐漸下調乃至取消各領域的關稅是有期待的。心裡期待不說,各方的談判也是不斷施壓呀,如今歐盟與日本達成協議了,有了這個更加強大且堅硬的案例,施壓也更有著力點了。

歐盟是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2017年,中國是歐盟最大的進口貿易伙伴、第二大貿易出口國。中國是日本第1大進口國和第2大出口市場,日本是中國第5大貿易伙伴。

宏觀層面。我們的壓力大了些,我們談判的籌碼好像少了些。如果不加緊跟歐盟、日本包括美國等加強合作,它們更緊密地捆綁在一起,毫無疑問是損害不小的。


細緻層面。中國和日本都向歐盟出口產品,雖然產品類別上有差異,但大部分有重合的,日本與歐盟自由貿易了,產品的競爭力無疑有所加強。

同樣,歐盟出口到日本的產品,享受更多零關稅,也比中國多出了一些優勢。

歸根結底,自己的未來自己決定,中國經濟的活力還要依賴於自身,企業家更創新,企業發展環境更好,開放和改革的動力更強大。這樣才能製造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才能跟歐盟、日本談判出更優惠的貿易條件。


財經作家邱恆明


北京時間7月6日晚18點左右,歐盟主席容克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布魯塞爾正式簽字通過了歐盟和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也意味著日本和歐盟長達四年時間的自由貿易談判終於開花結果。

根據該協定,協議生效後,歐盟將用7年時間下調對日本汽車徵收的關稅,第8年取消關稅,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歐盟目前對日本進口汽車的關稅徵收大約在10%的水平。

而日本也下了血本——即同意在部分農林水產品上同意開放市場,比如奶酪、意麵、巧克力、林業產品、牛肉、豬肉等等。在日本,農產品的全球自由貿易一直遭受本國農民的激烈反對。

最終,日本和歐洲將有超過九成商品品種取消關稅,這相當於TPP框架下的水平。

日本享有進入歐洲市場的關稅便利,那中國會不會受到衝擊?這取決於歐盟從日本和中國進口商品的構成。

根據商務部數據,2016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類別前三分別為“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佔比28.3%),“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佔比19.9%),傢俱;寢具等;燈具;活動房(佔比4.8%),這三類產品佔比總和為53%;而另外近30種商品總和佔比還不到一半。

日本的出口結構和中國不太相同。日本佔比最大的出口產品是一般機械(含發動機、金屬加工設備、礦山機械、紡織設備、軸承),佔出口的20%左右;電氣設備(含半導體元器件、影像設備、音響、集成電路、電池等)等佔18%左右;運輸設備(含汽車、商用車、卡車、摩托車、汽車零部件、船舶等)等佔23.5%。

中國出口歐洲的產品,和日本差別較大,所以即便短期日本對歐洲出口關稅有優勢,但對中國製造的替代作用並不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日本與歐洲聯盟宣佈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商務部官員表示,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任何自貿協定都持開放態度。盼在條件成熟時,與歐盟探討啟動自貿區的可行性研究。

日本與歐盟6日宣佈就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原則性共識。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今天召開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於符合世貿組織(WTO)規則的任何自貿協定,只要有利於世界貿易發展,有利於營造自由便利的貿易環境,都採取開放態度。由於正式文本尚未公佈。待公佈後,會進行影響評估。

高峰指出,歐盟是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之一。今年1到5月,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23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9.6%。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1399億美元,成長8.1%;從歐盟進口920億美元,成長12%。

高峰表示,將繼續深化和歐盟全方位經貿合作關係,加快“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願意在條件成熟時,與歐盟探討啟動中歐自貿區的可行性,繼續豐富中歐經貿合作內涵,提升中歐經貿關係水準。在日本方面,中日兩國互為重要經貿夥伴,中國是日本第1大貿易伙伴、第1大進口來源國和第2大出口市場;日本是中國第5大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第4大進口來源地。高峰說,希望雙方未來能共同推進節能環保、高新技術、地方合作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本來世界觀


當前,雖然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頭,但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自由貿易仍是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之一。在G20領導人漢堡峰會前夕,歐盟與日本宣佈歐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達成框架協議,釋放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強烈信號,對推動G20領導人漢堡峰會達成自由貿易共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歐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雙方迄今達成的最大雙邊貿易協定,市場規模涉及6.38億人、21萬億美元GDP,佔全球經濟總量近三分之一,將對歐盟、日本以及全球貿易產生重要影響。

對日本而言,一方面日本對美國存在大量貿易順差,日美貿易正面臨巨大挑戰,需要通過加強與歐盟合作平抑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風險;另一方面日本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需要擴大汽車等領域產品出口,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對歐盟而言,一方面英國脫歐談判步履維艱,歐盟需要通過與日本等區域外經濟體加強合作,緩衝英國脫歐的不利影響,並擴大歐盟在談判中的主動權;另一方面歐盟經濟總體表現良好,需要通過加強國際經貿合作鞏固經濟復甦取得的成果,據歐盟估算,歐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使歐盟對日本出口增長34%,最多可擴大歐盟的GDP達0.76個百分點。

對全球而言,歐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廣義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僅覆蓋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等傳統的自由貿易安排,而且涉及知識產權、電子商務交易規則等領域,將推進國際貿易規則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一方面需要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實施FTA戰略,與更多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為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營造更好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國內改革步伐,以上海、天津、福建、遼寧等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抓手,深入實施和推廣負面清單,主動對接更高標準的貿易規則,提高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貿易規則制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劉德偉)


經濟好望角


這個區域的問題是從吹牛逼倒下,一身稀泥還不覺得髒。一天到晚東加長西家短,鼓動仿造互相剽竊,學術造假翻開科技雜誌千篇一律,大言不慚晉級升官;藥品不是造假就是抽條,從南到北拉著盒子全國跑;整個汽油也要添加酒精,面對缺糧大國,還要二次加工,人、才、物、能源浪費,換來的一個所謂的“理論數字”,汙染轉移哪來的降低5%?。。。。。。


紅都雪狐


一個國家和一個家庭一個人一樣,你交二十個朋友,如果有一個或幾個說你不好,說明你人品不錯,但,二十個朋友有十五個說你不行,說明你人品真的不咋樣,如果不改變,朋友會越來越少,誰都別怨,只怨自己太善變。


小二哥83508004


沒什麼影響!

為什麼說呢?

一,日本的優勢中國沒有。大家知道日本的汽車,機械,電子和精工產品,對中國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在這些方面,中國還不能與日本硬碰硬,但是可以潛心研究,後來者居上。

二,中國的優勢日本沒有。中國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日本沒有,中國性價比優勢可以完敗日本,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能夠成為世界上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國,優勢明顯!

三,歐盟日本中國要互補。自由貿易國是互相的,歐盟認為日本和它更相似,所以先與日本達成協議,這個關係並不大的,因為歐盟日本中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經濟互補關係。

當然了,世界是大家的,應該是大家說了算,互利共贏!


hi123


能不能不要問這種幼稚無聊的問題,中國在國際上始終處於被遏制狀態,能達到今天的水準已經是很多人默默奮鬥了很多年的成果。我們是強大了,但還沒強大到別人都跪舔我們的程度!再說了,這個強大都還沒在國際上證明過自己。現在還是低調賺錢,低調發現軟實力的好,不要動不動就感覺被別人忽略了,被不尊重了,行不?日本人是美國人的奴才,歐盟是美國人的小弟,他們達成一致再正常不過了。


demo_headlines


在全球貿易局勢緊張、保護主義抬頭之際,日本和歐盟於7月17日在東京簽署經濟合作協議,雙方將立即或分階段取消大部分關稅。根據協議,歐盟取消了約99%對日本商品的關稅,日本取消約94%對歐盟商品的關稅,而且會在未來數年內也將上升到99%。屆時,歐盟農產品將以低關稅進入日本市場,同時日本汽車及電子產品在歐盟市場也將更具競爭力。


1、部分出口產品遭擠佔,中國企業或被迫加速對外投資

本次歐日取消貿易壁壘主要涉及汽車、農產品等領域,中國在這些領域涉及較少,因此對中國產生的壓力不會太大。不過,中國仍不可避免受到貿易轉移效應的影響。歐盟和日本作為中國的第一和第五大貿易伙伴,一直是中國商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日歐自貿協定的達成促使關稅下降較多,可能會增加產品的出口,形成對中國同類產品的貿易轉移。

換言之,獨立於日歐自貿區之外的部分中國企業,將在與歐日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劣勢。這樣一來,中國企業可能被迫到歐洲和日本投資設立企業,以保持其在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份額。

從這個角度來說,歐日自貿區的建立有助於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

2、世界最大貿易協定?中歐自貿協定一旦簽署,將釋放巨大紅利

這次協定的簽署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思考:日本僅是歐盟的第六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夥伴,歐盟為何反而不跟中國先簽訂自貿協定?其實,中歐自貿協定一直以來都在醞釀和談判當中。早在2013年,中歐聯合發佈的《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在條件成熟時簽訂全面深入的自貿協定”。

中國和歐盟作為世界兩大重要經濟體,如果達成自貿協定,對各自及世界的經濟意義具有重大意義。據預測,如果該協定順利達成,2030年中歐雙邊貿易規模將在2011年5672億美元的基礎上翻番,超過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所帶來的貿易增長紅利。

3、歐盟成員國“各懷鬼胎”,屢次對中國發起“雙反調查”

正因如此,中歐自貿區建設和中歐自貿談判的相關工作進展一直備受關注,也成了影響未來中歐關係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於歐盟各成員國在對華貿易政策上存在難以調和的利益分歧,部分成員國甚至擔心中國商品會對歐洲企業造成衝擊,致使中歐自貿協定談判仍未取得重大進展。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歐債危機以來,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中歐之間的貿易矛盾有所增加。2016年以來,歐盟對中國鋼鐵、化工、光伏等產品發起數起反傾銷調查並採取相關貿易救濟措施,使中國企業對歐出口遇到阻礙。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又宣佈對中國耐腐蝕鋼產品作出反傾銷調查終裁,決定徵收反傾銷稅。

不僅是貿易,歐盟連投資也對中國加以限制。“中國公司到歐洲或者到其他地方購買一家外國企業時,

經常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價格,就是因為我們是來自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世界頂級會計事務所普華永道首席經濟學家張鑑鈞說。由此看來,歐盟對中國還存在一定的誤解,這無疑會阻礙中歐自貿合作。如果歐盟仍然固步自封,那麼將來勢必會失去中國飛速發展帶來的重要契機。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