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地名“南開”說起

譚汝為

天津有一種“方位詞”加“開”字的地名,如“南開”、“北開”等,這在國內城鎮地名中是極為少見的。天津的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名揚四海。一所普通中學,卻為中國培養了兩位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溫家寶,“南開”確實無以倫比!但這所學校為什麼叫“南開”?“南開”究竟是啥意思?知曉正確答案的,恐怕是鳳毛麟角。

“南開”這個地名,最初是指舊城西門外以南的開窪荒地,就是今天南馬路和南門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帶地區。明朝時,這一帶一片水泊,蘆葦叢生,明代天津八景之一的“南原樵影”就指此地。明永樂初年在此駐紮軍隊,屯田墾種。清康熙年間,開闢窪地為稻田。“定南禾風”就是真實的描寫。清代1901年城垣拆除後,居民逐漸南移,此地才逐漸開拓為城區,民眾仍習稱“南開”,其構詞理據就指舊城以南的開窪地。

1903年,比利時商人在廣仁堂南營建電車公司。1907年天津第一私立中學堂遷到電車公司之南,遂改名為“南開學堂”。學校以地為名,“南開”這個地名也因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的聲譽而名揚五洲。

在天津人的話語中,“南開”這個地名的語義所指,須依據上下文的語境進行判定,如“南開、紅橋”,這裡的“南開”指區名;“南開、天大”,這裡的“南開”指南開大學;“耀華、南開”,這裡的“南開”指南開中學;“孃家在城裡,婆家在南開”,這裡的“南開“指區片名。南開作為和小白樓、小樹林、丁字沽等同類的區片名,其地域範圍大致北起南馬路,南抵原牆子河,東至南門外大街,西至南開五馬路、廣開大街一帶。所轄區域包括南門西、西門南、蓄水池、炮臺莊四個街道辦事處。

“北開”最初是指天津城北門以北的開闊地帶,今指紅橋區東部河北大街與北營門東馬路交會處東南一帶,東臨北運河。清光緒年間,周盛傳因鎮壓捻軍有功,受賜在此建造祠堂,即周公祠。此後逐漸形成賣藝場地和舊貨市場,黑白鐵作坊也集中於此。

“老西開”原指位於天主教堂(今濱江道國際商場附近)以西一帶的開闊地,後泛指南京路與營口道交匯口以西一帶。

“西廣開”地區在清朝時是城南的曠野墓地,僅有清康熙、乾隆年間所建的育黎堂、 掩骨會、白骨塔等幾處建築,當時人們習稱此地為“白骨塔”。1901年隨著城裡居民南遷,“南開”形成。此地成為“南開”再向西擴展的開拓地。隨著南開民居建築不斷向西開拓,這一帶逐漸繁榮起來,故名“西廣開”。其字面義就是城西寬廣開闊的新建繁華區。現在,西廣開已成為南開區的區片名之一,泛指南大道以南、長江道以北、南開區片以西、牆子河以東的地域。由“西廣開”又派生了“廣開大街”、“廣開新街”、“廣開后街”等路名。

天津有南開、西開和北開,惟獨沒有東開。前些年曾有人詢問筆者:“天津為什麼沒有東開?”當時筆者回答:”東門外面對海河,沒有開窪曠野,何來東開?”

其實,“東開”也是天津的老地名,位於河北區東南部,指現王串場一帶廣大地區。清同治九年(1870年)《續天津縣誌·郡城濠牆圖》就明確標有“東開”之名。因清末乃至解放之前,“東開”地處僻野,人跡罕至,其發展遠不及“南開”、“西開”等地,故“東開”之名就漸漸隱沒無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