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餐館的法律困境

在國內的時候,晚上與朋友吃個夜宵聊個天,然後摸著滾圓的肚子滿足地爬上床,乃人生一大樂事。可是到美國的這五年,我從來沒有吃過夜宵。因為我所住的新澤西小鎮,一到晚上8點,幾乎所有的商店都關門了,更甭說找地方吃夜宵了。

但是在美國的大城市,11點之前,還是可以找到一兩家餐館吃夜宵的。不過在費城,從2005年開始,居民已經不太容易找到吃宵夜的地方了。當年,費城出臺的《城市安全法規》的一則修正案認為,“居民區裡店鋪擾亂秩序,造成的後果日益嚴重。包括外賣店和便利店在內的店鋪已經成為毒品活動和犯罪的天堂”。修正案規定,類似店鋪從晚間11點到早晨6點不得營業。這也就是當地人所稱的“11點法案”。

十年來,費城的中餐外賣店不得不面對兩難的選擇:要麼冒險營業,接受高額罰款;要麼放棄一天中生意最好的兩個小時。

一開始,中餐館老闆乖乖地交罰款,但是不久他們發現,警察對隔壁的美式餐館11點後營業幾乎不管。當地一個韓裔議員曾作過調查,發現結果驚人:2015年,費城警方對不符合宵禁規定的外賣餐廳開出583張罰單,其中中餐外賣店共收到562張,佔總數的96.39%;2016年,警方共開出293張罰單,其中中餐外賣店共收到249張,佔總數的85%。最後,即使法院撤銷罰單,警方仍然多次重複開出罰單,造成中餐館店主承受巨大的經營壓力。

最近,費城23家中餐館店主聯合向聯邦法院提交訴狀,控告費城市政府種族歧視。從今年5月開始,費城警察局停止執行這項法規。上週四,包括餐廳業主在內的近千人在市政廳組織抗議集會。

費城中餐館的遭遇基本就是美國中餐館的縮影。據統計,目前美國的中餐館超過5萬家,數量驚人。吃披薩還是中餐外賣?已經成了美劇中的經典對白了,從中你可以看出中餐館在美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雖然中餐館已經遍地開花,但是不得不承認,在美國主流人士眼中,中餐和日餐、韓餐,甚至東南亞美食相比,檔次還是低了一些,而且存在服務質量欠佳、衛生條件不好等問題。

對此,中餐館店主卻有自己不為人知的煩惱。

我家隔壁小鎮的一家川菜館,老闆是原北京長城飯店的大廚。他經營的中餐館生意很好,但他仍憂心忡忡——中餐館競爭激烈,同行經常採取低價惡性競爭的方式把對手擠垮,因此時刻都要保持警惕;對美國的法律體系不瞭解,遇到租賃糾紛、顧客“敲詐”等問題不知如何解決,而且,美國對食品監管非常嚴格,比如熱湯必須達到多少度,哪一類魚必須放進冰箱,稍微不注意,就要被罰款。最重要的是,特朗普上臺後對非法移民的重拳打擊,令他不得不轉而招聘美國本地人,人力成本劇增,利潤越來越薄,經常有難以為繼之感。

據瞭解,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經常突擊中餐館,查出其僱用大量非法移民。今年夏天,他們在肯塔基州逮捕了中餐館業主湯飛洲,並查出其經營的餐館藏匿、運送和僱用大批無證非法移民。目前,類似執法已經在全國鋪開,這對全美中餐館來說,可謂雪上加霜。有人預測,再過兩年,全美中餐館三分之一將面臨著倒閉風潮。

(作者原為本報記者、現旅居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