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晃晃悠悠,已經來到了8月,說好的7月A股大反彈,也確實彈了。但由於創業板的半年報不及預期,人民幣持續貶值,茂驛站持續發酵,經J工作會議的基調不及預期(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等因素,市場的整體反彈也確實比預期的弱。當然,上證指數最終也沒能在7月站上3000。哈哈,感覺臉被摸了一下。

其實現在是一個熊市的中段,傳說中的底部區間開始出現。但不要認為買在底部,馬上就能賺錢了,磨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也不排除這是一個超級大熊市,就是既深不見底,又漫長磨人的那種)。今天就簡單跟大家聊一下,A股在幾次歷史大底時的估值狀況。

當然,各種賣方研報已經用了各種比較“嚴謹”的方法,來總結歷史大底的特徵,並暗示現在創出的2691低點可能就是新的歷史大底。(賣方的“嚴謹”之所以加引號,也是因為他們其實是有傾向性地選取了部分論據,來支持他們的論點,所以也只是看似嚴謹。具體哪裡有問題呢,看下面這個表格就知道了。)

我們重點研究2005,2008,2014,2016年這四個歷史大底時, 上證、深證與滬深300的估值狀況(PE、PB):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其中那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大底,我用灰色來表示,代表漫長磨人的黑夜,而由恐慌急跌造成的尖底,我用綠色來表示,代表深不見底的痛。

需要提一下的是,深證在2016-2017年的估值底,並不是隨上證一起在2016年1月28日那個尖底2638點出現的,而是在2017年5月的時候,隨著企業盈利的增加,在深證指數底部橫盤的過程中,出現的。

我知道這個表看起來頭痛,所以我簡單畫了個線: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經熱心讀者提醒,我發現自己犯了個低級錯誤,就是深證指數在2015年的時候,成分股由40只擴大到500只,之前只顧在wind上扒數據,把這一點漏掉了。但其實A股這幾年也在不斷擴容,所以我認為500只股票一起跌了這麼久了,也能代表深證的核心估值水平。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我增加研究了深證100的數據(這個指數除了日常的成分調整外,應該沒什麼么蛾子了吧?)

深證100指數數據如下: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大家看出什麼特徵沒有:

  1. 按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來看,每次歷史大底的估值(PE&PB),在長期來看,都是向下趨勢。 其實這很好解釋,A股本質上就是一個融資市。2005年時,A股市場總共只有1300多隻股票,而今天,市場裡有近3500只股票。市場裡的水就那麼多,池子卻在不斷擴大,水位自然就下降了。
  2. .深證指數估值水平(PE&PB),距離歷史底部,還有很大的距離。(市面上主要的賣方研報都通過上證指數或滬深300的估值水平,來論證A股目前就處於歷史大底,但絲毫沒提另一個主要指數,深證指數。所以......拋開深證談估值底都是耍流氓!拋開深證談估值底都是耍流氓!拋開深證談估值底都是耍流氓!重要的話說三遍。)

這篇文章是兩天前開始寫的,寫著寫著,深證指數今天就真的創新低了,這大概就是估值的力量吧。

看完這個,發現市場估值水平確實沒有多貴。但如果這是一個超級大熊市,而且底部估值水平延續一次比一次低的趨勢,那麼底部可能遠未到。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

這麼一看,這裡又不那麼像底了。可上可下的地方,控制倉位,做做小波段吧,當然,也要提防突然出什麼么蛾子,再來一個恐慌式的急跌。

祝:

所有30歲以下年輕人,

在分分鐘可能要跟隨country luck一起洗洗睡的時光裡,

安生。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一):估值真的到底了嗎?

2018年7月網貸排名

注:這可能是國內首個純買方做的P2P排名。本排名每月更新,基於之家、天眼、融360三大評級網站的最新數據,基本建模思路是取各平臺每月排名的交集再取平均(當然,實際模型比簡單平均要複雜),所以沒有任何作弊空間,主要是方便管理自己的網貸投資組合,並分享我的交易和風控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