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能不斷撬開你腦洞的營銷運營經驗5

17、檢查你文案的8個步驟

當你寫完文案後,怎麼檢驗你的文案?

1)這條文案有沒有直擊用戶痛點?

2)直擊了幾個痛點?(如果說出了太多痛點,那就等於沒有痛點。這就好比:當一個人太多缺點了,那還不如破罐子破摔)

3)痛點的表述直白、簡單嗎?(用戶掃過文案後,就能“對號入座”)

4)解決痛點的辦法是產品的最大優勢或差異化嗎(你的產品能讓該痛點迎刃而解)?很多情況下,一個產品可以解決數個痛點,那也不要貪心,一條文案寫一個痛點。

5)人們看了這條文案後,會立即採取你希望他們做出的行動嗎?如果不能,那麼,是不是寫得還不夠犀利?

6)如果人們有衝動採取行動,他們能知道如何最快地完成購買流程嗎?

7)人們看了這條文案後,心中會燃起一種怎樣的情緒?即:情緒共鳴。情緒不一定都是“憧憬”、“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可以是內疚、慚愧(比如:很久沒有孝敬父母了,自己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等。文案要想想:該情緒有沒有高度感染力?

8)人們看了這條文案後,有分享給他們朋友的理由嗎?比如這東西真便宜,要讓更多人得到這個實惠;比如這個真有趣,要讓更多人也樂一樂等等。

用以上8個問題,不斷檢驗自己的文案,相信你的文案會越來越實用。

25個能不斷撬開你腦洞的營銷運營經驗5

18、海爾新媒體是怎麼玩營銷?

故宮淘寶在新媒體營銷領域享有不錯的口碑,之前有個粉絲在故宮淘寶微博下留言,能否出個叫“冷宮”的冰箱貼,以後的剩菜剩飯放進冰箱就可以說是“打入冷宮”啦。故宮也轉了這個微博,說:現在都是一些什麼人呀。

而同時,有個粉絲也@海爾,說你們什麼時候合作,出一款冷宮冰箱。海爾編輯快速反應,說:容我考慮考慮。就這麼一下子,海爾微博就火了,評論點贊都超3萬多次,底部評論都強烈要求,必須做,快點做。

然後新媒體部門花了一上午時間和冰箱訂製組的同事溝通,做出一份厚厚的用戶調研反饋,然後告訴工程師說“現在有超3萬個用戶想要這款冷宮冰箱,你們做不做?你們不做,我給XX企業做。”然後他們開了個緊急會,結果是可以做。


25個能不斷撬開你腦洞的營銷運營經驗5


24小時後,海爾微博發出冷宮冰箱設計圖,並@了故宮淘寶。一週內,冷宮冰箱問世,海爾也將冰箱第一時間送到提供設計圖的用戶手上。

在他們身上你會發現,新媒體原來還可以這麼玩,能將自家產品真正帶出口碑來,依靠用戶的反饋推動產品不斷創新、迭代。相信做企業新媒體的人,也會打心底愛上這份工作。

19、以顧客為中心要想清楚這5個問題

所有的經營者都在圍繞著顧客價值不斷髮問,這種“以顧客為中心”往大了說是一種戰略思維,往細節說也應該是一種準則。管理專家陳春花老師對應這種用戶思維,提出5個思考:

1)顧客的需要和偏好是什麼?

2)何種方式可以滿足這種需要和偏好?

3)最適合於這種方式的產品和服務是什麼?

4)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投入要素是什麼?

5)使用這些投入要素的關鍵資產與核心能力是什麼?

這些具體問題思考清楚了,客戶價值也就清晰多了。

20、 " 1折 " 的營銷方案怎麼做?

商場打折我們都遇到過,8折、7折,有時甚至5折。然而打“1折“你見過嗎?日本有個銀座紳士西裝店,就是靠打1折的策略,轟動了東京。


25個能不斷撬開你腦洞的營銷運營經驗5


這家西裝店是這樣做的,首先定出打折銷售的時間:

第一天打9折,第二天打8折,第三天第四天打7折,第五天第六天打6折,第七天第八天打5折,第九天第十天打4折,第十一天第十二天打3折,第十三天第十四天打2折,最後兩天打1折。

看起來好像最後兩天買東西是最優惠的,是嗎?

實際情況是:第一天前來的客人並不多,如果來也只是看看,一會兒就走了。從第三天就開始一群一群的光臨,第五天打6折時客人就像洪水般湧來開始搶購,當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買完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由於是讓人吃驚的銷售策略,所以,前期的輿論宣傳效果會很好。抱著獵奇的心態,顧客們將蜂擁而至。暴增的顧客數量加強了顧客的緊迫感,擔心看中的東西會被提前搶購走,所以根本等不及最後兩天,直接結賬購買。

那麼,商家究竟賠本了沒有?

你想,顧客紛紛急於購買到自己喜受的商品,就會引起搶購的連鎖反應。 “打1折”的只是一種心理戰術而已,實際的折扣確是在6折左右。不僅不會賠錢,反而賺的盆滿缽滿。商家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有效的經營了消費者的預期,將原本就該6折的東西賣給了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