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院士齊聚交大,中國首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即將問世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是“西遷精神”在新時代引領交大人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又一創新舉措。自“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項目啟動以來,一個以探索21世紀中國一流大學新模式的創新港灣,正在由藍圖變為生動的現實。

6位院士齊聚交大,中國首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即將問世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再次發力,正式啟動“院士林”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邱愛慈、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鶴林、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出席儀式。

邱愛慈: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是我國強流脈衝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脈衝技術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洵: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所長。2003年9月起任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發明了鈕銀氧絕陰極,為中國光電器件及夜視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鶴林:1961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石油管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是石油機械用鋼及石油管工程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南寧:197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1985年獲日本慶應大學博士學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掃描制式轉換及視頻處理芯片。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雅玲:198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1988年、2002年分別獲西安交通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何雅玲長期從事熱能高效傳遞、轉換、利用及數值模擬的研究。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管曉宏: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我國系統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針對能源、電力和互聯網等網絡化系統,解決了多個公認難題,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為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提效節能和保障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6位院士齊聚交大,中國首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即將問世

“院士林”計劃在創新港規劃11餘畝、種植650餘株珍貴樹種,具有景觀、傳承、宣傳及育人等多重意義。此外,西安交通大學還設立“院士林”文化內涵建設基金,用於創新港園林及其文化建設。

“院士林”不僅是創新港人文景觀的地標園林、綠色發展理念的象徵之地,更是科研與學科的宣傳平臺和激勵後學的育人載體,學習院士們榜樣力量,彙集更多交大師生、校友及社會能量為創新港建設加油助力。

6位院士齊聚交大,中國首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即將問世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表示,交大人將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始終秉承“不要等、不能等、不需等、不可等”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追求,做不忘初心、言行一致的西遷精神新傳人,為西部建設、國家發展創造留下歷史印記的新貢獻!

延伸閱讀:

創新港是國家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理念、西部大開發佈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 “大舉措”;是陝西省建設創新型省份,創新驅動區域經濟實現追趕超越快速發展的“新典範”;是西安市統籌科技資源創新改革試驗,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新樣板”;是西安交大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格局,在“雙一流”征程中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模式”。

創新港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佔地5000餘畝,形如展翅騰飛的雄鷹,洋溢著騰飛的希望和勃勃生機。創新港預計總投資逾200億元,將在2020年建成“生態良好、環境宜居、開放包容、青春激揚”,集“校區、園區、社區”為一體的綠色智慧學鎮。以創新港為核心引擎,依託西安交大等著名高校,西鹹新區沿西安地鐵5號線,串聯西鹹新區、西安高新區,打造大西安“科創帶”,成為“一帶一路”的創新高地。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校園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