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院士齐聚交大,中国首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即将问世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西迁精神”在新时代引领交大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又一创新举措。自“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启动以来,一个以探索21世纪中国一流大学新模式的创新港湾,正在由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

6位院士齐聚交大,中国首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即将问世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再次发力,正式启动“院士林”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出席仪式。

邱爱慈: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是我国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洵: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2003年9月起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发明了钮银氧绝阴极,为中国光电器件及夜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鹤林: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管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是石油机械用钢及石油管工程科技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南宁: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5年获日本庆应大学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扫描制式转换及视频处理芯片。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雅玲: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8年、2002年分别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何雅玲长期从事热能高效传递、转换、利用及数值模拟的研究。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管晓宏: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我国系统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针对能源、电力和互联网等网络化系统,解决了多个公认难题,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为能源电力等系统的提效节能和保障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6位院士齐聚交大,中国首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即将问世

“院士林”计划在创新港规划11余亩、种植650余株珍贵树种,具有景观、传承、宣传及育人等多重意义。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还设立“院士林”文化内涵建设基金,用于创新港园林及其文化建设。

“院士林”不仅是创新港人文景观的地标园林、绿色发展理念的象征之地,更是科研与学科的宣传平台和激励后学的育人载体,学习院士们榜样力量,汇集更多交大师生、校友及社会能量为创新港建设加油助力。

6位院士齐聚交大,中国首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即将问世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表示,交大人将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始终秉承“不要等、不能等、不需等、不可等”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做不忘初心、言行一致的西迁精神新传人,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

延伸阅读:

创新港是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西部大开发布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 “大举措”;是陕西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实现追赶超越快速发展的“新典范”;是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样板”;是西安交大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在“双一流”征程中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模式”。

创新港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占地5000余亩,形如展翅腾飞的雄鹰,洋溢着腾飞的希望和勃勃生机。创新港预计总投资逾200亿元,将在2020年建成“生态良好、环境宜居、开放包容、青春激扬”,集“校区、园区、社区”为一体的绿色智慧学镇。以创新港为核心引擎,依托西安交大等著名高校,西咸新区沿西安地铁5号线,串联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打造大西安“科创带”,成为“一带一路”的创新高地。


欢迎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深造,更多校园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