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能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古文功底如何?

Camilld


一,民國大學及北大學生的人數及錄取情況

民國時,大學的地位和作用和我們現在多有不同。我們如今可以輕易上個大學,但是民國大學國家教育層級的頂端。按照《劍橋中華民國史》的統計,那時的國家總人口達到4億,但迄於1920年代,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僅有2000千左右。這樣的比例,天然地決定了他們的精英身份和意識,像電影《無問西東》所表現的那樣。

北大作為當時的“黃埔式大學”,能擠進的學生尤為金貴,而中文系是彼時彼校的“王牌專業”,能被錄取更為難得。這些師生,濟濟一堂,以傳授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學中的髙深知識為根本目的,“一國之學”有賴他們去延續、繼承、發展,都是潛在的中國文化傳播者、研究者、從業者。

所以,知悉民國大學及北大中文系的錄取情況,是我們瞭解當時北大中文系學生古文水準的一個必要背景材料。

(圖:抗戰前中國專科以上學生及畢業生人數)

而就在這樣的錄取率中,北大的總人數,1913年是200餘人,1916年是226人畢業,1933年達到鼎盛時期,學生總數也不過是1053人,偌大的中文系人數不過幾十人,可以想見當時考取北大、考入中文系之難。


二,民國時期中學“國文”教育之大略情況

以上是論及民國大學錄取之難及進入北大中文系之艱鉅的一個背景提示,接下來我們還應該考慮到民國時代中學生整體的“國文”教育情況,如此我們才能對他們的“古文”素養有一個大體的瞭解。

(圖:民國時期的國家學制設置)

在整個民國時代,中小學基礎教育是極端重視“國文”“古文”等傳統課程的教育的。雖然1920年9月當時的教育部曾下令“自本年秋季起,凡國民學校一二年級先改國文為語體文,以期收一言文一致之效”,但在具體實踐中,初等中學以上,古文所佔的比重遠遠超過白話。以1928年《中央大學區立上海中學校國文學程綱要》中的比例而言,“語體文十之三,文言文十之七”;胡適起草的《高級中學公共必修的國語課程綱要》則涵括以下四項:“培養欣賞中國文學名著的能力、增加使用古書的能力、繼續發展語體文的技術、繼續練習用文言作文”,可以表明在當時的中學教學中,文言文佔據主導是“常態”,即便是新文學倡導者也並非絕對的反對者。

這種在實際基礎教學中格外重視文言教育的體制,也使得當時的中學生古文功底不在話下,不要說是否考取北大中文系了,即便一般中學生,應付報刊、公文、函犢等的古文寫作,基本都是手到擒來的自如。


,民國時期的北大中文系開設師資與課程

民國時期的北大中文系,與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洋派大學在立學主張、課程設置、培植人才宗旨等方面上多少有點異趣,向來是中國大學中所謂“舊學”的堡壘。所以對學生傳統文化的訓練可謂不遺餘力。

按照周作人《知堂回想錄》的說法,在1930年代以前,北大中文系主導勢力分別是桐城學派、章黃學派,而他們都是“文化上的遺民”,竭盡全力保存國粹,抵制新學;1930年代以後,以胡適之為代表的“新學”勢力全面佔據北大,但是他們在倡導“新知”的同時並不廢棄國學,而是本著“整理國故”的姿態主張客觀地研究中國古代文化遺產,所以此時的北大,雖然增添了不少新文化人、設置了諸如新詩等時髦課程,但是作為“舊學堡壘”的地位和色彩並沒有失掉。

所以,要說民國時期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古文功底如何,我們也不妨看看那個時候中文系的教學情況。

1,其時北大中文系整體的課程與師資情況:

中國文學史概要:(文學院長、國文系教授兼主任)胡適中國文字學概要:(國文系名譽教授)沈兼士中國音韻學概要:(國文系教授)馬裕藻休假,(國文系副教授)魏建功代授作文附散文選讀:(國文系講師)馮文炳語音學:(國文系教授)羅常培語音學實驗:(國文系教授)羅常培語言學:李方桂中國古代文學史:(國文系教授)傅斯年中國中古文學史:(國文系教授)羅庸詩經:(國文系講師)聞一多先秦散文:(國文系教授)鄭奠漢魏六朝詩:(國文系教授)黃節李白與杜甫:(國文系教授)羅庸宋詞:(國文系教授)羅庸近代詩:(國文系教授)黃節詞史:(國文系講師)顧隨戲曲史:(國文系講師)顧隨中國小說史問題:(國文系講師)馬廉傳記文學研究:(國文系教授)鄭奠中國文學批評:(國文系教授)鄭奠古文字學導論:(國文系講師)唐蘭甲骨文字研究:(國文系講師)唐蘭鐘鼎文字研究:(國文系講師)唐蘭中國文字及訓詁:(國文系名譽教授)沈兼士中國音韻學-古音考據沿革:(國文系名譽教授)錢玄同中國音韻學-韻書系統:(國文系副教授)魏建功中國音韻學-等韻圖史:(國文系講師)趙蔭棠中國音韻學-音標運動:(國文系講師)趙蔭棠中國音韻學-高本漢之《中國音韻學》:(國文系教授)羅常培中國音樂學-方言研究:(國文系副教授)魏建功校勘學及實習:(國文系講師)劉文典古書讀法距離:(國文系教授)鄭奠詩詞試作:(國文系教授)羅庸新文藝試作-散文、小說、詩:(國文系講師)馮文炳外系所開供中文系同學選修之課程:中國思想史:(哲學系講師)容肇祖西洋哲學史:(哲學系教授兼主任)張頤普通心理學:(教育系教授)樊際昌英國文學史:(外國語文學系教授)梁實秋日本文學史:(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周作人中國上古史:(史學系教授)錢穆魏晉南北朝:(史學系副教授)蒙文通宋史:(史學系副教授)蒙文通遼金元史:(史學系教授)姚士鰲明清史:(史學系教授)孟森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史學系教授兼主任)陳受頤西洋十七八世紀史:(史學系教授兼主任)陳受頤西洋十九世紀史:(史學系講師)劉崇鋐金石學:(史學系名譽教授)馬衡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史:(史學系講師)向達近四十年來中國史學上之新發現:(史學系講師)向達希臘文明史:(圖書館長兼史學系教授)毛準


2,北大中文系之有關古典門類的師資、課程及教材情況:


可以說,民國時代的北平、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文系,人文薈萃,師生間切磋學術,議論古文,相接甚歡。只可惜如此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的北大中文系,早就是孔慶東教授們的天下。在酒色財氣的映照下,他們面孔已經日漸蒼白與猙獰,偶有風雅停吟,連打油詩都作的不倫不類,更別談古文商略這些漸行漸遠漸無書的雅事了。

2018,8,31,晚間閒扯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不要神話北大清華,這兩所學校崛起也就是近30年的事,政策傾斜的結果。民國時期的北大一般般,甚至高考剛剛恢復那會也一般般,知道雷軍為什麼以清北的分數上了武大嗎,因為那時候的清北根本不是國內最好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