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雖然宣佈“退休”,可阿里卻沒閒著,要和抖音爭奪短視頻高地

近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極有可能再次進軍短視頻行業,推出與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頭部玩家”相競爭的產品,該產品或被命名為“音螺(CONCH MUSIC)”。

目前從國家商標總局披露的信息可以查到,阿里巴巴已經申請包括“音螺”、“YINLUO MUSIC”、“CONCH MUSIC”等多個商標,其中包括短視頻行業所需的第38類(計算機輔助信息和圖像傳送;視頻點播傳輸; 為社交網絡提供在線聊天室; 無線廣播; 提供互聯網聊天室等等)商標。

馬雲雖然宣佈“退休”,可阿里卻沒閒著,要和抖音爭奪短視頻高地

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在該產品上申請註冊了多達80枚相關商標,而除了與“音螺”相關的系列文字商標外,阿里音樂科技還申請註冊了多個圖形商標,其中包括“類似海螺的幾何圖形”、“可能為產品吉祥物的卡通圖形”和“蝦米音樂新LOGO的標識圖形”。

短視頻曾被看作是“新媒體中的新媒體”,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短視頻的特點順應了碎片化閱讀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出現迎合了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閱讀習慣,“人人皆可分享,處處皆可學習”是新媒體的特點之一,而短視頻則將這個特點進一步地放大。

馬雲雖然宣佈“退休”,可阿里卻沒閒著,要和抖音爭奪短視頻高地

從2015年興起的這股短視頻熱潮,至今高燒未退,而較之於文字,視頻承載的信息註定更容易被用戶所接受。上個月,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半年大報告》顯示,中國短視頻行業用戶規模已經突破5億,而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則在11億左右,這意味著每2個人就有1個是短視頻的用戶。互聯網巨頭們在這個領域摩拳擦掌,畢竟接近50%的滲透率是任誰也無法抵擋的“誘惑”。

其實早在今年5月,有著“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所發佈的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就有許多引人注意的亮點。該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使用數據流量同比增長高達162%,並且增速逐年加快。很顯然這是得益於中國4G網絡的普及,而短視頻行業則成為4G網絡普及最大的受益者,相比2016年,視頻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媒體娛樂的使用時長中,從13%的佔比躍升至22%,所擠壓掉的正是社交網絡的份額。

馬雲雖然宣佈“退休”,可阿里卻沒閒著,要和抖音爭奪短視頻高地

這份報告數據中,兩大短視頻龍頭“一億以上的日活用戶數量和日均50分鐘的使用時長”,不僅意味著抖音和快手已經在該行業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更意味著短視頻行業所蘊含的巨大潛能,在數以萬計App中,能夠達到如此高粘性的產品屈指可數。

縱觀現在的短視頻行業,騰訊系手中有著快手和微視;頭條系更是掌握火山、抖音、西瓜三大產品;微博通過內置秒拍曲線入局短視頻;美拍因美圖的順利上市而“孤身事外”;梨視頻雖然接受了騰訊、百度、華人文化等投資方的融資,但似乎並不打算加入任何一方。至於阿里巴巴,雖說把“自家的”土豆網轉型成了短視頻網站,並且一向豪氣的阿里還為此拿出20億元的現金打造“大魚計劃”,但還未見成效。不僅如此,阿里還在今年5月份推出一款獨立短視頻產品“獨客”,意欲從短視頻市場中分走一杯羹。

馬雲雖然宣佈“退休”,可阿里卻沒閒著,要和抖音爭奪短視頻高地

文娛甚至社交一直被看做是阿里巴巴最大的“短板”,因此,近幾年來阿里巴巴在文娛產業的佈局上都很捨得投入。大到全資收購優酷土豆,小到高曉松出任阿里音樂董事長,都可以看出阿里希望在該領域做大的決心。

雖然兩大互聯網巨頭在短視頻行業中已經失去先機,但對於互聯網巨頭們來說,在單個賽道上“慢人一拍”也並非壞事,如今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方向已經更加明晰,PGC製作團隊、UGC網絡紅人、OGC媒體賬號等等開始成為短視頻行業中的主流。

馬雲雖然宣佈“退休”,可阿里卻沒閒著,要和抖音爭奪短視頻高地

此次阿里巴巴意欲推出的這款產品,除了豐富自家的產品線以外,可能也會以一種較為不同的方式切入短視頻領域。這場“短視頻比賽”才剛剛進入下半場,而在“流量變現”上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阿里巴巴並不需要去成為No.1,當它的產品爭取到穩定的市場份額後,“電商+文娛”的優勢將迅速的顯現出來,相信到那時,整個行業將出現一種全新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