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訴頭條,《延禧攻略》告訴你侵權可以是30萬也可以是3000萬

今年的兩大清宮劇之一《延禧攻略》在火了一個夏天后終於落下帷幕,只留下《如懿傳》還在熒幕上書寫後宮的紛爭,

《延禧攻略》這部劇不僅捧紅了魏瓔珞的扮演者吳謹言,也把於正再次推到風口浪尖上。有意思的是,《延禧攻略》當初在開售版權的時候並不被看好,很多平臺因為不願承擔風險,這部“看起來有些弱”的宮鬥劇最終被愛奇藝拿下獨播權,隨著劇情的開播,爆紅後的《延禧攻略》版權費直線上漲,僅僅數月一集版權的授權費用就翻了5倍。

愛奇藝訴頭條,《延禧攻略》告訴你侵權可以是30萬也可以是3000萬

自開播以來,圍繞《延禧攻略》的紛爭就從未間斷過,不論是“聲討於正抄襲之事”,還是後來與《如懿傳》牽扯到一起,《延禧攻略》似乎逃不開“侵權、抄襲”等輿論的怪圈。就在《延禧攻略》以百億播放量的驚人數字收官之際,版權方愛奇藝卻以「今日頭條未經許可擅自以短視頻的方式在其手機端應用程序上傳播熱播影視作品《延續攻略》」為由將“今日頭條”告上法庭,並索賠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3000萬元。

愛奇藝訴頭條,《延禧攻略》告訴你侵權可以是30萬也可以是3000萬

根據海淀法院的受理來看,愛奇藝訴稱其獨佔專有《延禧攻略》在全球範圍內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並享有針對侵權行為依法維權的權利,而“今日頭條”運營商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以短視頻的形式傳播《延禧攻略》的劇集內容,且相關短視頻單片播放量超過了80萬次,對愛奇藝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索賠3000萬元。

愛奇藝訴頭條,《延禧攻略》告訴你侵權可以是30萬也可以是3000萬

其實這並非愛奇藝第一次出手維權,就在前幾天,持續了一年多的“刷量案”就塵埃落定,愛奇藝因此獲賠50萬元,這也是國內首例因視頻網站“刷播放量”而引發的糾紛案。當時杭州飛益通過不同域名變換訪問IP等方式,連續訪問愛奇藝網站內視頻,製造了超過9.5億的虛假播放量並藉此獲利135萬元,最終被法院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判賠50萬元。

今日頭條在今年曾先後三次起訴百度,而此次愛奇藝選擇在《延禧攻略》完結後才起訴,也被很多人看作是百度與頭條之間的矛盾升級。字節跳動在手握頭條與抖音兩大殺器後成為比肩美團、滴滴的新生代獨角獸,而互聯網公司們關於流量的爭奪也愈發的白熱化,“維權與侵權”成為巨頭們彼此較量和廝殺的新武器,但千萬不要誤以為“版權”這把互聯網時代的利劍隨便一砍就是上千萬的死傷。

愛奇藝訴頭條,《延禧攻略》告訴你侵權可以是30萬也可以是3000萬

版權維權歷來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錯,作者陳峻菁就曾因為華策影視公司製作的《衛夫子》涉嫌侵犯其三部小說作品的著作權而將其訴至法庭,陳峻菁認為電視劇《衛夫子》在故事框架、主線、發展脈絡、情節和人物設計、關係等方面與其作品《平陽公主》、《我,衛子夫》、《千寺鐘》、《我,衛子夫(增訂版)》構成實質性相似,嚴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而索賠1800萬元。後來經法院綜合考慮

作品的獨創性程度、情節上的相似程度、華策公司的過錯程度和影視作品的傳播量等因素後,陳峻菁僅僅得到30萬元的賠償。雖然雙方對判決結果都不服,並將再次提起訴訟,但由此可見版權維權所涉及的問題遠比想象中的要多。

愛奇藝訴頭條,《延禧攻略》告訴你侵權可以是30萬也可以是3000萬

當年“於正抄襲門”事件雙方整整耗了3年才塵埃落定,

而這中間於正在被法院宣判侵權後遲遲不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直到後來2018年5月被法院強制執行在《法制日報》刊登公告後,於正才不得不將33.6萬公告費繳付,算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道了歉。正是因為這種“維權成本高、侵權代價低”的現狀才造成近年來版權糾紛的事件不斷,不過即便如此,登記版權依舊是作家們確權的最好途徑,所以維護合法權益的時候也切莫因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