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分享|「邛崍記憶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裡的綠色寶珠(一)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邛崍青年

有態度 有溫度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邛崍記憶

尋找老地名

邛 崍 記 憶

葫椒

掩藏在深山裡的

綠色寶珠(一)

輸1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 大葫路

小時候聽大人講大葫椒故事,覺得是一個很遙遠,很偏僻,很神秘的地方。後來聽說那裡修了一座邛崍最大的水電站,寶珠山電站,很想去看一下。三年前,我曾經開車去,在半路上,有一臺拉竹麻的車拋錨在路上,擋住了去路,我只好放棄了。幾個月前,有朋友希望我拍點大葫椒的照片。於是,我和大飛哥再次前往。

這次拍攝,使我對大胡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與大葫村村委會聯繫。想對大葫椒進行深入考察。但他們的村委會駐地居然不在大葫椒,而在火井場。

村委會向我推薦了74歲的王國昌老人。他在大葫椒土生土長,非常熟悉大葫椒。他作為嚮導,已經接待了很多外地到大胡椒探險徒步的團隊。在火井小區,王國昌老人與我擺3個小時關於大胡椒的龍門陣。後來,我和大飛哥,兩次到大胡椒,王國昌老人帶著我們,攀懸崖,斬荊棘,尋遺址,訪鄉民,對大胡椒有了一點點浮光掠影的感受。

大葫椒地名之謎

大葫椒屬於南寶山鎮,南寶地區原屬火井。南寶山過去子母石比較多,子母石堅硬嶙峋,老百姓叫爛石包,所以民間稱為爛包山,後取諧音雅化為南包山。解放初期,劃大葫,鹽井,秋園等七個村組成了新民鄉。1958年地名普查,因為與溫江地區內一公社同名,遂將新民鄉更名為南寶鄉,至今叫南寶山鎮。

南寶山的地名還可以尋根溯源,找到它的演變過程。但這個山間盆地為什麼名叫大葫椒,卻至今還沒有一個使人信服的說法。在大葫椒的河對面,還有一個地方,叫小葫椒。邛崍地名錄解釋葫椒這個地名的來歷說,“原名胡剿,意謂少數民族之間的鬥爭,後諧音為葫椒。”當地人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與張獻忠剿四川有關。他們說,張獻忠準備剿滅這裡的老百姓,當地老百姓聞訊,想了一個辦法,打了一兩尺長的草鞋丟在路上,用大竹筒將玉麥面之類做成人的大便,張獻忠見狀,驚呼這裡居住的都是巨人,不敢打了,於是撤兵。

葫椒是音譯,把椒說成剿,顯然很牽強。還有人認為,“葫椒”是“河湫”的音訛。湫是個多音字,念jiǎo時,意指低下,低溼。河湫,是指河邊低下的地方,這與大葫椒的地理形態非常符合。但是河湫之說也好像有問題,一般民間地名的形成,往往直截了當,通俗易懂。河湫一說,太文縐縐,也太生僻。另外,還有人認為,在這裡發現很多石頭砌的少數民族墓葬,說明這個地方古代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葫椒應該是過去少數民族語言的發音,但到底是哪個少數民族的語言,含義是什麼,歷史渺渺,已不可考。大葫椒地名之謎。只能一直謎下去了。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 大葫椒的群山

秀麗險峻的寶珠山

其實,大葫椒的地名對外並不很出名,這個地方,它還有一個地名更為著名,那就是寶珠山。

從火井經過九道拐,就到了山頂,往下望大葫椒,最吸引起人們視線的,是一座看起來圓滾滾的山,比周圍的山都小,像一顆翠綠的珠子,這就是寶珠山。寶珠山比大胡椒更有名,特別是在那裡修了一座電站後,用寶珠山來命名。以至於使很多人只知道寶珠山,不知道大葫椒。甚至用寶珠山來代替大葫椒。

當地有一個民間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二郎神”挑著寶珠山到此地,想把水堵上,把大胡椒變成一個湖泊,但到了這裡時,雞已叫,天快明,來不及把水完全堵上,所以變成現在的樣子。寶珠山旁邊留有一條狹縫變成了玉溪河河道。

寶珠山,一邊臨玉溪河,另一邊是太陽溝。太陽溝將它與其它山脈切割開來,它們將寶珠山圍了起來,整個寶珠山,就像浸在水中一顆綠色明珠。寶珠山山頂有50多畝寬,四周懸崖絕壁,只有一條小路可上,但非常險峻。過去當地人因為做莊稼,在懸崖處搭了簡易木梯,木梯如今已經朽壞。現在已經沒有人在上面種莊稼,只種有杉樹,當地人都很少上去了。

我第一次看到寶珠山,就覺得,如果在上面修一座廟字,寶剎臨江,晨鐘暮鼓,將成為一座極具特色,令人嚮往的寺院。聽當地人說,寶珠山頂原來確實有一座廟字,但不知道寺廟名字,只叫寶珠山廟子。現在廟宇,水井,遺址還可以見到。 裡面供奉的是觀世音和無生老母。無生老母,中國古代女神形象。傳說集創世主、人類祖先、救世主於一身,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據說過去四川青蓮教均奉無生聖母。道光二十五年(1845)曾經發動反清起義,他們宣稱‘聖母降生,刀槍不入’,被清政府鎮壓,視為非法,而青蓮教就是四川哥老會的前身。我覺得,在這人跡罕至深山老林裡把無生聖母捧上神壇,而且供奉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寶珠山,總覺的不尋常,可能有著不可知的歷史之謎。

我很想上寶珠山去看看。王國昌老人說,寶珠山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上去了。只有前年,有幾個成都來的從事攀巖運動的人上去過。他當時陪同,但太危險了,他勸我不要去。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 寶珠山

彌陀寺的千年古樹

大葫椒並不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過去當地散居著幾十戶人家,是一個貧瘠閉塞的地方。但我覺得奇怪,在一兩平方公里的的地方,目之所及,相隔不太遠,就有三座寺廟。除了寶珠山上的寺廟。現在離電站不遠的地方,也有一座廟,據說叫張爺廟,供奉的應該是張飛。

大椒葫現在遺存最大的寺廟,就在公路旁邊。叫彌陀寺。彌陀,阿彌陀佛的省稱。意譯為無量壽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化之主。從現在的遺址看來,佛殿有三重,現遺存銀杏樹兩株,紅豆杉一株。它們看起來老態龍鍾,但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直衝雲天。三棵樹需四人合抱,方能扣手。其中一棵銀杏更大,需要六人才能合圍。據當地人告訴我,這幾棵樹,應該有千年的樹齡了。

彌陀寺裡的那些石板、神龕、堡坎,用紅砂石砌成,我發現這裡並不產紅砂石,我們看到山路、墳塋,大都採用當地產的子母石鋪設的。這些紅砂石,難道是外面運進來的?當地人也覺得奇怪。他們說,從外面運進來幾乎不可能。幾百年前,道路更加艱險,幾百斤重的石頭如何搬運?他們也一直在找這裡的產紅砂石的的地點,但這麼多年,一無所獲。彌陀寺的紅砂石的來源,也是大葫椒的一個未解之謎。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 彌陀寺的千年銀杏樹

青·分享|「邛崃记忆 老地名」掩藏在深山里的绿色宝珠(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