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分享|「風月無邊南橋夢」走一座老橋,讀一段歷史……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邛崍青年

有態度 有溫度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白沫江和文井江,在邛崍青翠的西南山區當中蜿蜒,激越湍急 ,它們在齊口相擁,匯成煙波浩渺,寬闊幽深的一條大河,然後它又接納了䢺江,偎依著臨邛古城之南奔騰東去。

這一段河,稱為南河,邛崍人深情地稱它為家鄉的母親河。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南河,是成都平原與西南山區的一條界河,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但一旦越過南河以南,立馬就進入了山區,莽莽蒼蒼,連綿不斷,翻越了一座大山,前面又是一座巨嶺,而且越來越高,你可以由此直至走進世界屋脊,攀上雲端上的喜馬拉雅山脈。

南河,還是一條文化的界河,我翻閱很多古籍,歷史上多這樣說,過了南河,就是“蠻夷”(少數民族)之地,漢族文化風俗漸弱,再遠行,你可以進入色彩斑斕的少數民族地區,深入藏區,一直到拉薩,雲南,甚至東南亞。 異族異域風情愈加燦爛濃郁。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南河,還是內地與藏區,乃至域外物資貿易的交匯的門戶,內地的布匹,鹽巴,絲綢……從南河出去,大西南的麝香,藏紅花,蟲草……從這裡進來,兩千多年來,往來的絡繹不絕的馬蹄和背夫們的麻窩子草鞋踏出了一條金子般的貿易古道,史學家稱為南絲綢之路或者茶馬古道。邛崍,也因此譽為絲路首城。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但是,南河,這條橫在絲綢之路上的一條大河,仍然是靠著一隻只小小的木船在兩岸之間穿梭運輸,維繫著這條重要經濟文化政治動脈的暢通。

即使是強大的中央政府的政治活動,也只能如此。

漢武帝時,司馬相如被派遣出使西南夷,也是從這裡過河的。我不知道,當他站在船頭上,勁風撩發,面對洶湧波濤,他的感想如何呢?他會不會想到,為了大漢帝國的西南疆域的鞏固,應不應該在南河這裡架一座橋呢?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歷朝歷代的邛崍地方官員,也只能採取義渡來解決南河的交通問題。《邛州嘉慶志》記載,“南河義渡,州南二里許,為上通省城,下往爐藏要路……嘉慶八年,知州胡廷章集闔州紳耆酌議,招募渡夫八名,每名月給工食錢一千二百文……凡往來商旅行人概不準收錢……兩岸勒碑,遂為義渡。”

南河行船,淺的地方用篙竿撐,深的地方用搖櫓搖。秋揚蘆花白勝雪,春染江水綠如藍。自古以來,船工們每天早晨撐起櫻紅的太陽,晚上又搖落昏黃的月亮,辛辛苦苦地把物質人員運抵彼岸,將兩岸勾聯。但是,隨著貿易的發展,人員往來的增長,擺渡的辦法,已經遠遠滿足不了需要,而且比較危險。如果一旦洪水暴漲,人們只能望河而興嘆。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修一座大橋,飛架南河兩岸,解決往來交通問題,邛崍人一直做著這個夢。

終於在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政府決定修橋,次年開始動工,並請了建南道的官員題名,命名康濟橋。橋的設計是,長七十八丈,一十五洞,馬道寬三丈五尺,高約三丈,但到了嘉慶十七年,五年了,仍未完工。當時政府“曾議勸捐,”但是“未竣其事”,只修起了石礅十餘而止。

一直到了道光壬辰年(1832年),州牧宣瑛,州人羅泗龍,開始重啟工程,閱二十月而成之。其橋高五丈,寬三丈,長一里,十五洞,橋頭建坊,橋中建亭。從建橋史來看,宣瑛他們應該是延續了嘉慶康濟橋的工程,所以嘉慶建的這座橋,本名其實應該是康濟橋。老百姓把它叫做道光南橋。修這座橋,經歷了兩個皇帝,耗時27年,真是不容易。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為了建這座橋,邛崍人還付了巨大的艱辛。建橋的石頭取自上游十里遠的松安橋,據說,這是邛崍產紅砂石材最好的地方。當時的石工,就在這裡喊著號子開石,嗨約嗨約地把石頭抬上船,順流而下,運到南橋工地。前些年,我到那裡去拍照,發現崖壁上道光年間建橋的題記,推測當時提供石材的是新盛廠。其中有一題記,卻使我非常震撼,它寫的是“南橋工血順江流”,這顯然是修建南橋石工們在悲憤血淚中題下的,我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但從這短短的七個字,可以感受南橋工程的艱苦。

我看過州人在光緒八年畫的這座道光南橋的圖,胡立嘉先生臨摹了這幅圖,再參考文獻記載下來的橋的尺寸。即使用現代人的眼光,道光南橋也是一件浩大的精品工程。可以用雄偉秀美來形容之。首先,這座橋很大氣。道光這座南橋,後來毀於洪水。現在的南橋,為光緒年間修的,我用它的數據與之進行比較,大家就可以想象這座橋的宏大。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現在老南橋(光緒)橋高一丈,而道光南橋橋高五丈,是其五倍,老南橋(光緒)橋寬一丈八尺,而道光南橋它橋寬三丈,是其近一倍。老南橋(光緒)的長是七十餘丈,道光南橋它橋長一里。老南橋(光緒)的橋墩是三十三個,道光南橋它橋礅只有十五個。

道光南橋的橋型也是非常漂亮的,文化氣息濃厚。它呈弧形,而採取類似平樂樂善橋的十五個橋拱組成,橋頭兩邊有坊,橋中有亭,曲線的柔美與直線的剛毅互應,可以想象,構圖非常漂亮。在坊上有對聯,最有名的是,“江山如畫,長安北望三千里;風月無邊,天府南來第一州”的對聯。老百姓傳說,橋修好後,從十方堂河面角度望去,鎮江塔像一支利箭,南橋像一張強弓,箭搭在弦上,躍躍欲射,彷彿馬上直擊蒼穹。這成為當時南河一景。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這座橋的建成,使州牧宣瑛十分得意,他修了一座偌大的牌坊來紀念它,這就是現在還存在的川南第一橋碑。他揮毫灑墨著近一米大的巨字,張揚著心中滿滿的自豪。他稱的第一,意思還不只是橋的地理位置的第一,其實還宣示,橋的規模,橋的美麗,也是第一。邛州,也是天府南來第一。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橋建成了,天塹變坦途。正如川南第一橋碑上的四個字描述的,達到了“利濟康莊”的目的。這是一個歷史性事件。偉岸而盛裝的康巴漢子來了,腰佩嵌滿寶石的藏刀,他牽來的馬背上馱滿了土特產,在橋上含笑點頭與人們打著招呼,直奔成都而去。一行背夫過橋來了,背夾上堆滿了高高的藏區的必需品。他們匆匆忙忙走過橋南的牌坊而去,他們今天要趕到平樂歇腳,他們進入藏區來回,要半個月的時間。南橋上馬蹄叩叩,人聲沸沸。南橋以及邛州,一派熱鬧和繁榮的景象。

通過邛崍南橋,巍峨的高山與坦蕩的平原在這裡擁抱,喜馬拉雅山的朵朵白雲與成都的絲絲風雨在這裡際會,藏民族激揚高亢的歌聲與漢民族的幽柔低沉的古琴音在這裡和鳴,從這裡往北送去紫禁城的需要的麝香,往南運去布達拉宮的獵獵的經幡…… 邛崍南橋為西南民族和諧,經濟交往,文化交流,功不可沒。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這座橋,服務了五十八年,光緒戊子年(1888年),被一次大洪水沖毀,光緒己亥(1899年)開始重建南橋,

它選址緊靠道光版的橋址上游50米左右,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老南橋。不過,光緒南橋與道光的不一樣,它總結了道光南橋的經驗,基本採取了平橋的形式,而且更像是一座漫水橋,採用三十三孔的橋墩,大洪水時,讓洪水漫橋而過,避免了山洪帶來的樹木雜草淤阻的危險,以減輕對橋墩的衝力。據現在考證,在修光緒南橋時,大量使用了原來沖毀的道光南橋的舊石材。

光緒的南橋繼承了道光南橋的作用。而且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據說,解放初期,國民黨軍隊曾經想炸掉南橋,以河為據,退守西康,負隅頑抗,但未得逞。後來,解放軍揮師進軍西藏,就是從南橋過去的,再後來的川藏公路的修建,西藏平叛,中印邊界反擊戰,西藏的民生建設,所需的巨量的人員,物資,也是經南橋進去的。南橋是川藏線的咽喉要道。那時候,南橋上的運輸汽車引擎轟鳴,煙塵滾滾,一輛接一輛,晝夜不停。

這座光緒南橋已經用了115年了,在它上面,曾經轟隆隆地跑過坦克,炮車,幾十噸的載重汽車,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到現在居然還在使用。

一直到1995年,國家在它的下游修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的新南大橋,才取代了它的地位。而它的名字也由南橋變成了老南橋。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今年仲夏的一個傍晚,我又來到了老南橋,夕陽透過雲縫向南河投射著神秘的雲隙光,霞光萬道,南河波光粼粼,跳金耀銀,幾隻打魚船的駛過,劃破了水光,留下了長長的尾跡,大榕樹的清晰剪影把遙遠西山的襯托得更加雄渾蒼茫,華燈初上,在燈光與霞光交相輝映下,老南橋泛著金黃而微微透紅的光暈。很多人在河濱散步,享受著河風的涼爽

幾個攝影愛好者正架著三腳架,在老南橋邊拍攝, 老南橋是一個出大片的拍攝好點位, 它有白皚皚雪山的遠景,寬闊的大河,滄桑的古橋,古碑,古塔,華蓋般的大榕樹,在晚霞裡撒網的漁舟,朝暉與夕陰……眾多攝影愛好者青睞這個地方,幾乎天天有人在這裡拍攝,也拍出不少美輪美奐的照片。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我站在川南第一橋碑前的江邊,聽到了江水拍打道光南橋殘存石墩時發出的低語聲,看老南橋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在道光南橋的橋頭殘壁處,100多年了,長出了一棵巨大的榕樹,枝幹遒勁,翠葉蒼蒼,它和川南第一橋碑一起,在邛崍的一些老人心目中,已經成了神靈。老人們把孫兒孫女們的安危和長命拜託給它們。

他們把川南第一橋碑叫將軍碑,在上面掛上用柳枝彎成的弓箭,說是可以射掉娃娃們犯著的煞星,他們要孫兒女拜大榕樹為“幹大”,他們說,大榕樹已經百多歲了,仍然還鬱鬱蔥蔥,也一定會保佑自己的孫兒女長命百歲。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在老南橋和這些大榕樹下,停泊著很多木船,船上覆有彎彎的黑黑的船蓬,每到晚上,船老大們亮起了油燈,燈光灑在江面上,閃閃爍爍,影影綽綽,伴隨文筆山夢花庵裡傳出的幽長的鐘聲在夜空中的迴響,真有點“楓橋夜泊”詩中身臨其境的感受。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現在的南河上,已經架起了幾座大橋,上游有邛名高速的南河大橋,黃壩大橋,下游有318國道的新南橋,寶林大橋。老南橋與它們比起來,顯得羸弱而蒼老,短小而低矮。曾經有人提出要拆除老南橋,重建一座更高,更大,更漂亮的南橋。

我不知道將來老南橋的命運,但我知道,從1832年道光南橋建成,近200年的中國近現代史上,邛崍南橋對於藏區,對於西藏,對祖國於西南邊陲的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防建設,文化交流立下了豐功偉績。

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青·分享|「风月无边南桥梦」走一座老桥,读一段历史……

老南橋可能終有一天會消失,但它的歷史光輝將永遠長存。

我想,這滔滔東去的南河更不會忘記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