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出轨

虽然,“出 轨”是个现代名词,但从潘金莲到马蓉,“女模特集邮者”毕加索到演员文章,从古至今,从东到西从未断层过。


今天,我们先来让“出 轨者”“被出 轨者”以及“旁观者”来讲讲他们的故事和看法。

出 轨者榛榛(匿名):我自己在异地恋的第四年时有过,他是我闺蜜的高中同学,我们在出去旅游的时候认识的。一见面就觉得有种本能的吸引力,于是醉酒之后有了第一次。断断续续了半年多,最终因对方出国而停止。这件事我没对老公说过也不打算说。年轻时的错误已经过去了,现在经营好自己简单快乐的婚姻生活才是真。

被出 轨者菜小乐(匿名):我结婚四年多,现在怀孕两个半月。七夕那天我发现我老公和前女友出去开房,他们约定以后要好好日子。从聊天记录来看,他们很相爱。我发现后,他没有任何的解释和愧疚,他只要我把孩子生下来给他,不要我。我跟他吵得很累,思来想去觉得孩子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出生,就委托了律师办理离婚。今天在医院他没出现,医生非要他同意才给我人流,他不同意。可既然不要大的,为什么还留着小的?我想不通。

旁观者Kitty(匿名):对于还没有真正步入婚姻的我来说是绝对不容许出现此现象的,就算原谅也不可能再和好如初了。也许是因为涉世未深,但希望以后也不要被现实改变,我还是相信从一而终的爱情是有的。

三种角色三种不同的心境。在现实生活中,吃瓜群众但凡谈论到“小三”“出 轨”“绿帽子”都会不自觉激动起来。

对于“出 轨”这一词的认知,有人认为,和第三个人发生了性关系就算是出 轨,也有人认为只要对第三人产生了感情,哪怕是幻想都算是出 轨。

总之,它是指一方违反两个人之间的协议或者约定,从而破坏两个人关系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另外,以下这份数据也能为我们对中国家庭的出 轨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1.女性对于男性的出 轨还存在包容状态,而男性对于女性的出 轨几乎是零容忍。

2.即使如今出 轨成本越来越高,也有人依然控制不住自己。

那为什么人总是会出 轨呢?

小编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情感、生理和现实。

1

情感上

当你们走过几年后,每天下班回家,他只会问你一句话:“晚餐吃什么?”一到周末就说累,只想在家里休息.....这样枯燥无味的重复,消耗了彼此的耐心,感情上也越来越疏远。从而,在双方情感上产生“断裂感”。

出 轨的人,经常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孤 独或者伤心。当他在一段关系中得不到情感满足,就会倾向于去其他地方寻找满足感,这时出现的第三个人,往往会被当成一个“替代者”,满足他在情感中的需求,成为一段外遇的根源。

2

生理上

生理上的不满足不一定是因为伴侣性冷淡;也不一定是因为达不到高潮或没激情。而是人们喜欢把现在的性生活,与刚开始交往时的性生活相比较。

当他开始怀念最初那种充满新鲜感时,就会更倾向于去找个新的伴侣,而不是

想办法给现有的性生活找点新的乐子。这种出 轨会让人暂时性地逃离现实生活,让人期待、上瘾,甚至有一种“做坏事怕被抓住”的小快感。

另外,很多人在和自己的伴侣相处时,很难真正地“释放自己”。虽然《五十度灰》这种片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伴侣间有时候也开始用“小玩具”来增加情趣。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依然很难对朝夕相处的人提出:“我们来试一点新鲜玩意吧”。所以有时候,和一个不那么熟的人做 爱,能更自由,也能让自己暂时“远离”日常重复枯燥的生活。

3

现实原因

越来越多人的思想在转变,尤其是90后的这一代人会思考“一夫一妻制是否合理?它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很多人开始选择非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但由于

目前如何经营一段开放关系,似乎还没有很成功的范例。

在尝试开放关系的过程中,由于大家没有处理好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它变成了所谓的出 轨。

除此以外,以下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出 轨”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曾表示,“人们在违背道德准则的时候会产生正面的感觉。”偷来的瓜总是特别的甜,躲在中学厕所里抽的那支烟能带给你最大的快感。

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还有人去吃这颗“禁果”,是因为他们认为去打破所谓的规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肾上腺素增多的事,这也是人们出 轨的一个心理层面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有那么多数据表示,出 轨者出 轨后依然会回归,但夫妻之间的感情却很难修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对于自身角色的认知搭配有误区:

✘ 误区①:受害者vs受害者

被出 轨者通常会完全站在受害者立场上,让出 轨者承担修复者的角色。

他认为:我受伤了,所以你要负全责,你要把我的情绪和伤口修理好。因为你犯错了,所以这就是你应该做的,如果你不做,就说明你没有诚意。

但问题在于,谁来修复你?出 轨者吗?

在出 轨事件上,被出 轨者遭遇背叛之痛;而出 轨方则名誉扫地,两个人都深受折磨,出 轨者希望被出 轨者展现诚意;而出 轨一方则希望被出 轨一方展现宽容。

两个人都以受害者自居。

在这个过程中,被出 轨者完全放弃了对自己的责任,而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hold不住的人,是无法担任婚姻的手术师的,其结果只能是进一步的伤害,最终婚姻解体。

✘ 误区②:受害者vs拯救者

当一个男人出 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决定回来,之前苦苦哀求的妻子就忽然变得硬气了,因为她觉得安全了,不用担心失去丈夫了。此时,恐惧感消失,委屈和愤怒感却无法压抑了。

而当男人考虑离婚时,妻子又慌了,于是又开始理性起来,对丈夫百依百顺地温柔。当丈夫又开始动摇想要回归时,妻子又故态复萌,横挑鼻子竖挑眼,种种挑剔和为难,丈夫再次失望……

于是双方就上演这么一出戏:一方扮演拯救者,一方扮演受害人;过一段时间两个人角色互换,总之两个人对不上点儿。

✘ 误区③:拯救者vs拯救者

一句话就是:装。

出 轨者会跟自己说:我都这么伤害她了,那么我就要加倍对她好。

被出 轨者会对自己说:既然他都回来了,我就选择相信他。他也不容易。

两个人一起目光炯炯地十指交缠地说:那么,让我们重新开始!

真的吗?

屁咧。

只有小孩才会相信这样的把戏。因为有两样东西是我们永远都无法伪装的:

一个是欲望或者说需要;

一个是伤害或者说创伤。

欲望一旦开启,很难收回;伤害一旦造成,很难弥补,再加上两个“愤怒者”对自己角色的错位定位,一段婚姻想要维持下去几乎是不可能。

其实,对待伴侣出 轨这个“千古难题”,相信不管是身边人,还是各类文章、网站、电视节目里,总在教我们如何处理,而小编这里是完全没有答案滴。

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人对此完全无法忍受,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也有人和对方坐下来谈,了解了彼此内心的想法后,着手解决这段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把感情继续下去。

在小编看来,如今的“恐婚族”是大多都被社 会上这类负面新闻影响,导致对于婚姻不信任。其实,我们都不妨把它看做是一个修 炼的过程。所有的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认为“婚姻就是坟墓”,因为执手白头的人也大有所在。

而对于最终的抉择,我们能做的仅仅是“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最后,如果你对今天的话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和小编谈谈心哦~

最最后,如果你仍坚信“虽路途有风有雨,但最终我们仍会白头到老”的话,就转身给TA一个拥抱,说声:我爱你~毕竟,那个人是你坚信彼此相爱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