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西安、武漢、鄭州三個城市市區面積分別多大?發展潛力如何?

qzuser202670228


武漢是中國第二大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而西安、鄭州則是武漢城市圈的成員城市。

武漢也是京滬武三大一線核心城市成員,一句話簡單地說,就是武漢是一線城市,而西安鄭州則是漢下屬的二線城市。西安、鄭州、合肥、南昌、長沙以眾星拱月之勢和武漢共同組成武漢城市圈。

如果算面積的話,西安和鄭州經過了這十幾年的迅猛發展,城市規模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鄭州,已經基本擺脫了一個大縣城的形象。現在的城市規模面積,大概鄭州和武漢的漢陽片區差不多大。而西安,大概和武漢的武昌片區差不多多大,比鄭州大一些。

如果論發展潛力,武漢肯定是獨佔鰲頭,西安第二,鄭州相對最差。因為武漢有些雄厚的經濟基礎、工業實力、科教實力、區位和交通優勢。西安也有比較好的科教實力,但是腹地有限,再往西、北就是戈壁沙漠和缺水區了。而地處黃泛區的鄭州則更不利,人口素質、教育、產業基礎都有待提高。


武大東湖


最新版中國城市建成區排行榜



城市大數據研究平臺


光從字面上看,武漢肯定是最厲害的,。不過,現實是這樣麼,通過數據分析下就知道了。目前武漢市面積大約為850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程序大約為870平方公里。

鄭州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為440平方公里。

西安市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面積550平方公里。

單從以上數據可以看武漢,西安,鄭州是這麼個順序。

那麼從經濟上來說又是另外一回事兒。按照最近的經濟排名,西安遠遠不如武漢和鄭州,被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大山深處有人家


建成區面積(截止2017年底數據)

武漢566平方公里>西安500.59平方公里>鄭州437平方公里

武漢和西安都是我國最早一批的“十大城市”之一,當時的十大城市也就是區號三位數的十個城市,而在當時,武漢已經是出了名的“大”。武漢之所以建成區面積只排第十,主要是因為武漢的水域面積很大,而城區範圍內不論水域面積有多大,也不論水面上有多少交通娛樂設施,也都不能算作建成區面積,所以這一數據讓武漢的城區整體面積大大“縮水”,而事實上的區域整體面積,武漢比鄭州完全大出一個級別。

最近幾年,幾乎每個城市都在加快城市化建設,每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都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甚至於有些城市正在加速兩座或更多城市間的市區化對接,比如西安和咸陽,城市化對接已經是必將完成的任務,未來兩城合二為一都是有可能的,那麼建成區面積自然也會飆升。

發展潛力

武漢>鄭州>西安

這三座城市都是新一線,也都是國家中心城市,每一個都是潛力無限。不過武漢的整體實力是這三城當中最強的,地理位置也是最好的,發展潛力自然是最強。

鄭州和西安,潛力方面來的差距應該會很小,鄭州的優勢是位置好,離東部更近,便利條件更多。西安的優勢是西北唯一龍頭,周邊完全沒有競爭對手,局域資源的整合方面更具先天條件。

相比而言,西安整體實力強於鄭州,但鄭州這幾年的發展節奏更快,而且河南省域經濟規模遠超陝西,如果河南繼續集全省之力打造鄭州,可能在財力方面鄭州也要比西安有優勢,所以總體來說,鄭州的潛力應該會略勝西安一籌。


子夜的風


根據數據統計,武漢建成城區面積最大為九百五十二平方公里,西安次之為五百八十四平方公里,鄭州最小僅為四百三十七平方公里。

至於三者發展潛力就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首先來說湖北省會武漢,武漢自古以來號稱“九省通衢”,也的確在交通方面武漢位居我國經濟版圖中心,其地理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在這三座城市當中,武漢是唯一一座經濟總量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總的來說其它兩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與武漢還有懸殊。


接下來就是鄭州,鄭州經濟總量距離萬億俱樂部也僅半步之遙,再加上鄭州現在又是河南“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核心城市,其未來發展潛力不可小覷。此外鄭州作為一座火車上拉來的城市,在高鐵網建設與規劃方面已經是遙遙領先武漢和西安。就目前鄭州在建設的高鐵線路就有鄭萬高鐵高鐵、鄭太高鐵以及鄭濟高鐵,相比之下武漢只有西武高鐵在建,與鄭州高鐵網相比武漢、西安高鐵網簡直不值得一提。

最後就是“十三朝”古都西安。西安歷史悠久,作為我國老牌發大省會之一,西安的城市發展基礎是相當完善的。與鄭州、武漢相比,西安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可能要稍遜一籌,但作為古都西安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就好比說西安今年打造著名網紅城市,就是其文化發展魅力的一種體現。我相信未來西安隨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以及網紅城市的發展,其經濟實力與城市框架會邁上新臺階。

其實就我個人認為,不管是西安、武漢還是鄭州都是我國僅有的三座普鐵直達各省省會的城市,其地理位置本身就決定不平凡的一生。至於發展潛力我覺得都是大致相同,畢竟三者現在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在同一個發展高度。雖然目前是武漢保持領先,西安墊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格局很可能發展改變,畢竟西安與鄭州兩座城市發展潛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目前的鄭州、武漢和西安這幾個城市都是發展的不錯的,像城市的地域的話還是數武漢地域最大的,今天的武漢市在三個城市中面積還是最大的,其次就是今天的西安市,城市的面積最小的還是鄭州市,總的來說發展都還是不錯的。

像今天的武漢市還是經濟發展的挺好的,無論是城市的發展水平還是經濟總量都是特別的好,像武漢市去年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3410億,而河南省的鄭州達到了9300億,目前的西安在三個城市中經濟總量最低,但是發展潛力還是挺大的。



今天的武漢和鄭州都成為了國家的中心城市,國家中部崛起對於這兩個城市還是有挺大的推動的,未來的武漢和鄭州也都是潛力比較大的,不過還是更看好鄭州這個城市的,從以前的一個小縣城發展到今天的省會、國家中心城市,未來的鄭州也是不可限量的。


豫東散人


城區面積,武漢最大1600平方公里,其次是西安548平方公里,最後是鄭州437平方公里。

發展潛力,所謂潛力就是未來發展狀況。

先說武漢,武漢歷史上是九省通衢,古代對外貿易比較落後,所以東南沿海港口優勢並不明顯。而武漢擁有極佳的長江航運港口,交通極其便利。歷史上武漢在全國也是北京、廣州、上海這種級別的城市。現在雖然不是名列前茅,但是是國家戰略決定的,國家基本戰略四大板塊是,東部優先,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振興東北。改革開放以來一切都是東部優先,所以武漢也失去了當年的地位。加上現在環境問題比較嚴峻,習大大一直說金山銀山不如青山綠水,環境治理刻不容緩,而武漢和宜昌這種靠長江發家的城市,未來必然會受到衝擊,而且整個湖北發展極其不均衡,武漢發達,其他地市相對落後。所以未來武漢保持名次還是有很大挑戰的。

相比武漢,西安和鄭州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潛力不代表一定會超越誰,而是相對自身而言,比如一個城市目前GDP只有1000億,未來5年有5000億的增長潛力,就等於說比10000億的城市未來5年有3000億增長的潛力大。

陝西和河南兩省,是中華文明的核心,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古都西安和洛陽,一個是陝西的一個是河南的。加上鄭州和西安先後被國家支持發展全國中心城市,這個時代是高鐵時代,鄭州和西安又是國家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高鐵非常發達,雖然武漢高鐵也不差,但是鄭州和西安的高鐵,未來大大降低了武漢的優勢,換句話說武漢在交通方面的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了,所以鄭州西安的潛力是不可限量的。

綜合來看,目前GDP三市排名是,武漢、鄭州、西安。隨著國家戰略轉移,未來西安和鄭州的潛力,看清楚了,是潛力,明顯高於武漢的。


老隱隱於巔


華為武漢建華中研發大樓,鄭州我有工廠,小米230建武漢第二總,鄭州我有工廠,騰訊15億武漢研發大樓,鄭州我有工廠,國家儲存餐武漢投1600億,鄭州我有工廠


xiongkixing


不要看現在的發展情況,未來的發展決定於多個方面,但首先是科技實力,科技這種東西遵循馬太效應,發展越好的地方越容易集中,科技發展了,高科技公司也就願意去,隨之高科技人才也容易聚集。西安和武漢的高校都很多,而且都有頂級學府。西安的科技優勢是航空航天,武漢在發展光電谷。武漢和西安目前武漢優勢更大,除了教育,科技以外,還有長江航運便利,更何況湖北人的精明是人所共知的。長期不好說,主要是看當政者的水平和眼光。鄭州是三個城市中我最不看好的,河南沒有像樣的高校,高科技玩不起來,鄭州是交通樞紐不錯,但是鄭州目前的發展是犧牲省內其他兄弟得來的,人口的積聚也主要是靠吸收省內其他城市的人口來獲得的,工業基礎甚至不如洛陽。沒有發展起核心的高科技產業基礎,從長遠來看,肯定潛力不如武漢和西安。

另一方面,我覺得還有一個地方需要考慮,就是目前的房價,房價越高,長期而言越不利於高科技以及工業的發展,這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不談北上廣,如何一家科技公司想在哪個城市,那麼房價和生活成本是必須考慮的,哪個城市房價高,科技基礎最差?哪個城市的未來發展就可能受到限制。這樣看來,鄭州依然是最不看好的。


SCC


城市之間對比,就不比現在和以前了,就比10年左右的發展吧。

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的大規模引進那無非就是學校了,一個西安市有11所211類大學,整個河南就一個在鄭州,反觀目前西安的人才引進計劃,總是領先鄭州一步,看最近的西安樓市的火爆就好;另外西安的區位優勢,距離鄭州兩個小時高鐵,同樣中西部地區的西安和鄭州對於這些大學生來講會怎麼選。

如果不改變這個現狀,擁有高等院校更多,人才更多的城市,再輔以比較好的落戶政策,那城市發展和高新技術企業會受到反哺而青睞這個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