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一帶一路”受追捧:美國“眼紅”欲“抹黑”

俄媒稱“一帶一路”受追捧:美國“眼紅”欲“抹黑”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 俄媒稱,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如果成功,中國影響力將數倍上升。為此美國極力阻撓,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到馬來西亞,美國和西方媒體四處鼓吹“一帶一路”的問題。但相關國家無一聲明退出。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的吸引力依舊難以拒絕。

據俄羅斯《專家》週刊網站11月21日報道,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藉助大大小小的基建項目將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相連,甚至連南美國家(比如委內瑞拉)也想加入,目前已有8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毫無疑問,如其成功,中國的世界影響力將數倍上升。當然,西方尤其是美國明白這點,華盛頓如今試圖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加害”對手並不令人驚訝。當然,“一帶一路”是非常方便的攻擊目標。

報道稱,近幾個月西方尤其是美國媒體大肆鼓吹“一帶一路”的問題,聲稱問題如滾雪球般增加。這指的甚至不是尋找實現項目的資金,而是項目參與者紛紛講述自己加入項目的不利條件並開始修改與中國公司簽署協議的財務條款。

報道稱,在滿意地描述“一帶一路”參與者的“幡然悔悟”時,西方媒體沒注意到(很可能是故意沒有察覺),雖然伊斯蘭堡、吉隆坡和科倫坡聲明必須修改參與條件,但無一表示退出“一帶一路”。這意味著,“一帶一路”倡議依然保持著吸引力。

報道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啟動已過去5年。該倡議是如此廣闊並由數不清的基礎設施項目組成,以至於即便在北京提出的條件令所有人都滿意的情況下也必然會出現問題。

報道注意到,在談到“一帶一路”的問題時,最常提及的是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需要重申的是,即便是與北京明顯有分歧的國家,也沒有說要退出項目,而是說修改加入的條件。實際上這甚至算不上“反抗”,而是試圖得到更多好處。

報道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曾聲稱取消了一系列與中國公司的合同。不過數週後的現在水落石出,正在就據稱被取消的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談判,而這些合同仍將有效,只不過很可能修改了條款。最近馬哈蒂爾本人也多次公開表達了中國投資對馬來西亞的重要性。

報道稱,巴基斯坦的情況也相似。伊姆蘭·汗在巴基斯坦上臺,在首次出訪北京後,汗同意在關於會談結果的聯合聲明中寫上,“雙方反對針對中巴經濟走廊的負面宣傳,堅決保護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安全”。分歧以成立工作小組告終,該小組負責解決一切現有分歧。(編譯/黎然)

【延伸閱讀】外交部:“一帶一路”建設根據市場和商業原則推進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翟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9日在北京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基礎上,根據市場和商業原則推進。

據報道,美國副總統彭斯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稱美將為印太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提供支持,承諾提供600億美元基礎設施融資,但不會提供附帶限制條件的“帶”和單向受惠的“路”。有媒體稱美方上述表態含沙射影指責中國,對此,耿爽強調,“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是經濟合作倡議,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建設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基礎上,根據市場和商業原則推進。如果附帶限制條件,就不會有那麼多合作項目落地生根。如果是單向受益,就不會有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耿爽表示,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同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集體會晤期間,島國領導人紛紛表達了希望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同中國擴大務實合作的願望,希望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助力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昨天,菲律賓財長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透明的、共贏的,菲方是在自由自願基礎上加入的。

針對美方提出的600億美元基礎設施融資承諾,耿爽指出:“美國表示支持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願提供600億美元基礎設施融資。不管美方出於什麼目的,作出這樣的承諾,都是有利於幫助地區國家發展的,是件好事,中方表示歡迎。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議論擔憂美方能不能兌現承諾,會不會口惠而實不至,我們希望這種擔憂不會成為現實。群眾的眼晴是雪亮的。國際社會肯定會十分關心、高度關注美方是否及如何兌現承諾的。”

【延伸閱讀】中外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共贏發展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洹星):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1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外企業共建“一帶一路”情況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與會企業代表表示,過去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多方響應,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中外企業在共商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10791家,分佈在185個國家和地區。中央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承擔了超過3000個項目,已開工和計劃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中,中央企業承擔的項目數約佔50%左右,合同額佔比超過70%。

近年來,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一帶一路”沿線投入了大量運力,為暢通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流通、增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曾港介紹,中遠海運在全球總共參股55個碼頭,有17個在“一帶一路”沿線。中遠海運投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簡稱比港)正是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按照共建、共享、共贏原則進行的投資,“我們給當地創造了非常大的勞動就業率,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這個碼頭跟這裡的修船、渡輪碼頭一樣,都基本上維持著平淡的經營狀態。我們接手經營以後,給碼頭帶來了業務,為當地創造了大概1000多名碼頭工作人員的直接就業,另外,還間接為當地比如說拖車工人等,創造了將近一萬人的崗位。所以你如果現在到比雷埃夫斯港去的話,在這個城市裡面見到任何一個希臘的老百姓或者民眾,都會說中遠海運非常好,把整個港口基本上都救活了,給當地創造了很多的勞動就業率。”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投資總額不到5億元人民幣,而目前境外投資項目總規模已近200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建項目超400個,大都與當地國計民生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蒙內鐵路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與肯尼亞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工程。肯尼亞標軌鐵路項目監理聯合體副總監詹姆斯·米楚古·卡蘭賈表示,以前需要花10個小時穿梭蒙巴薩、內羅畢兩個城市,現在坐上安全、舒適的火車,只需5個小時,“蒙內鐵路,它是我們國家一百年內修建的首條鐵路。講到雙贏的成果,在這條鐵路的建設過程中,已經為當地創造了46000多個工作崗位,對肯尼亞GDP的貢獻超過1.5%。”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的觀點認為,推進“一帶一路”的過程當中造成部分國家的債務負擔。對此,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子宇表示,國家的債務負擔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也有債務,有的發達國家的債務還會很重。“一帶一路”恰恰是有利於相關國家發展,而不是增加債務:“‘一帶一路’不要短期地看,要長遠地看,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經濟得以發展。舉個例子,像我們在埃塞俄比亞建的埃塞俄比亞AA高速,我去年又去一趟,沿著這條高速公路兩側的各種各樣的產業園區和生態農業像雨後春筍一樣湧現。隨著基礎設施的建設,整個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增加了它的造血功能。”

【延伸閱讀】巴拿馬專家:“一帶一路”是拉美不容錯失良機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 巴拿馬《明星報》網站11月11日發表題為《中國正在改變世界》的文章稱,“一帶一路”倡議對拉美地區來說是不容錯失的“良機”,如果能充分把握,很大程度上將改善該地區的發展前景。

文章稱,與巴拿馬在1999年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一樣,中國與巴拿馬在2017年建立外交關係必將成為巴拿馬經濟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文章指出,中國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13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將為巴拿馬帶來無窮利好。不僅如此,中國還擁有一個改變世界的計劃,希望將地球變成一個永遠進步的和諧之地。巴拿馬必須認真研究並充分利用這其中帶來的機遇。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國際和經濟問題專家、中巴關係專家埃迪·塔皮埃羅在其新著《絲綢之路與巴拿馬》中,就描繪了中美洲和巴拿馬與中國關係的戰略性前景。

塔皮埃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對全人類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有可能改變世界,將國際貿易和市場互動作為一體化工具,推動各國及其人民看到集體的利益。他指出,中國進入世界大國集團將改變世界,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主角之時,恰逢人類正在等待新的模式,以解決近年來積累的問題。

塔皮埃羅認為,戰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山窮水盡。世界貿易組織在層出不窮的雙邊條約面前失去優勢,非政府組織正在補充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職能。他指出,世界需要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過去,各國通過殖民主義和在戰爭中掠奪資源來尋求額外增長,但這帶來的問題多於解決方案。

文章指出,如今,中國主張的是在對話、合作和貿易中找到解決方案。這是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進一步堅定的信念,北京認識到只有擁有強大的合作伙伴和穩定的世界經濟才能確保本國持續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福祉,而“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在這樣的目標推動下應運而生的。

塔皮埃羅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可以相信這一倡議的透明度,因為回顧中國的歷史,它不是一個充滿侵略性的國家。他在書中說:“中國一直試圖通過貿易在鄰國之間創造和諧的環境,避免地緣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與在其他土地上通過壓迫來榨取財富的歐洲不同的是,中國不是一個侵略者。”

文章指出,對於中國而言,巴拿馬將成為其進入拉美的重要一站,因為巴拿馬運河是與亞洲市場連接起來的關鍵紐帶。

文章稱,塔皮埃羅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對拉美地區來說是不容錯失的“良機”,如果能充分把握,很大程度上將改善該地區的發展前景。他同時認為,各國不能指望中國提供一切。“中國在尋找機會,其他國家也應如此。更重要的是,應確保項目的透明度。這是保障競爭的一種方式,對各國來說也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