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風之約
是的,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都是銀河系的。
我們能看到的,除了恆星,還有星雲與星系。
星系、星雲有仙女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小麥哲倫星雲。
大、小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的伴星系、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大約18萬光年,小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大約19萬光年。這兩個星雲我們在北半球看不到,它們在南半球的天空中始終高掛。
仙女星系距離我們更遠,足足有254萬光年遠,不過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依稀可以看見仙女星系,比如這樣:
而大、小麥哲倫星雲的視覺感覺基本是這樣:
當然,這都是在理想的觀測條件下才是這樣的效果。
再來說恆星,肉眼可見的恆星都在銀河系內部,觀測到的範圍大概是以地球為中心畫個半徑1500光年的圓,所以目測看到的恆星數量有限,肉眼可在夜空中看到的恆星大概有6000多顆吧。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一枚遊戲科幻迷
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銀河系之內的,而且是屬於銀河系中一個較小範圍之內的星體,只有一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之外的恆星,那就是系外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的時刻了。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直徑達10萬光年,然而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的星體,基本上都是距離我們1500光年之內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星體基本上就是以太陽系為中心的直徑3000光年之內的恆星,只有極為個別的恆星能在幾千甚至超過一萬光年的距離上也能被我們看到,不過那樣的星體通常都是特超巨星,它們發出的光極其明亮,可以達到太陽亮度的幾十甚至幾百萬倍,所以可以光線傳播極其遙遠的距離。
不過那些發光比較微弱的恆星,即使距離我們很近,我們不用望遠鏡也看不到他們,比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只有4.22光年,然而我們卻根本看不到它,距離我們第二近的巴納德星,距離我們不到6光年,但是由於它們都是質量很小的紅矮星,其光度比較低,所以雖然距離很近,但我們仍然看不到它們,即便距離它們不足一光年,人的眼睛也看不到它們。
有記載的人的眼睛看到的最遠的單獨天體應該是1987年大麥哲倫星系爆發的一顆超新星了,大麥哲倫星系距離我們有16萬光年,這顆被命名為1987a的超新星,在天幕上顯示為五等星,勉強能被我們看到,不過它的光輝是穿越了16萬光年的距離才來到我們地球上的。
科普大世界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看見的星星到底是什麼。其中有一些是恆星,一些是星系。其次,科普一下視星等的概念。視星等用來衡量觀測者肉眼所看到的天體的亮度,視星等的數值越小,表示的亮度就越亮,視星等可以取到負值。在環境條件好的情況下,人肉眼可見的最暗的天體視星等為6等,準確的說是在5.50-6.50之間。
天空中的星星絕大部分是恆星,那麼我們就先來討論一下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恆星是哪個吧。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恆星是HD61227,距離地球4萬光年,視星等為6.34等。它的亮度比較暗,在條件不夠好的情況下難以看到,那我們再來看看第二遠的:HD188209,距離我們約1.48萬光年,視星等5.60,算是相對來說比較亮的一顆星了。
但是,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絕對不是恆星,而是河外星系(銀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仙女座星系M31。仙女座星系M31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系一起集中了本星系群的絕大部分質量,它的視星等為4.36,距離我們約254萬光年。
不過,這就是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最遙遠的天體了嗎?不是的。人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天體是三角座星系。三角座星系靠近仙女座星系,是本星系群裡第三大的星系,僅次於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三角座星系距離我們295萬光年,比仙女座星系遠,但它更暗,視星等僅有5.72,更不容易看到。
川陀太空問答
如果題主所說的星星指的是那些小圓點,那麼,它們都是屬於銀河系。並且這些星星距離我們還很近,它們並非處在銀河系的偏遠角落中。至於為什麼,就需要來了解一下天上的星星都是些什麼?
在肉眼可見的星星中,有五顆是太陽系內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土星。它們跟地球一樣,內部不會進行核聚變反應,所以本身是無法發光的。但它們可以反射太陽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雖然行星本身都要比月球更大,但由於它們離地球很遠,導致人眼無法分辨出它們的細節,所以這些行星看起來呈現為亮點,而不是像月球那樣的圓盤形。
除了行星外,夜空中的那些亮點就都是恆星了。恆星可以通過核聚變反應而發光,太陽就是典型的一顆恆星。雖然那些肉眼可見的恆星基本上都比太陽更大更亮,但它們距離地球太過於遙遠,人眼也是無法分辨出細節,所以它們看起來也是呈現為亮點,而不是像太陽那樣的圓盤形。
在一個觀測條件非常好的地方,肉眼可以看到兩千多顆恆星,但這只是銀河系恆星總數的億分之一。事實上,相對於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的銀河系,肉眼可見的恆星其實離地球很近,幾乎都在幾千光年之內。
除了星點外,夜空中還有一些雲霧狀的天體,它們要麼是銀河系中的星雲,要麼是銀河系外的星系。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用肉眼可以看到兩個河外星系,分別是250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以及300萬光年外的三角座星系。
上圖是本人在前段時間用天文望遠鏡拍攝的三角座星系,即便是望遠鏡也無法看到三角座星系中的單顆恆星。圖中那些星點都是銀河系中的恆星,它們都是前景恆星,不屬於背後那個遙遠的星系。
火星一號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提到肉眼能看見的星星,首先需要明白什麼是視星等?
視星等,是一個天文學的術語,最早由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制定,他將自己所編制的1022顆恆星,按照亮度分為6個等級,即1-6等星。後來人們將1等星定義為6等星亮100倍,根據這個定義,視星等被量化,每級視星等的亮度之間相差2.512倍。但隨著科技發展,1-6的視星等已經不能描述所發現的星體亮度了,因此天文學在原有的基礎上將視星等進行延伸。
那些看起來不突出的、不明亮的恆星,並不一定代表他們的發光本領差。這是因為,我們所看到恆星視亮度,除了與恆星本的光度有關,距離的遠近也十分重要。同樣亮度的星球距離我們比較近的,看起來自然比較光亮。所以晦暗的星並不代表他比較光亮的星細小。
那麼是否代表距離地球越近的星體,越容易被肉眼觀測到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影響視星等的因素,除了距離之外,還有星體本身的亮度等因素。舉一個例子,巴納德星距離地球僅僅只有6光年,但它的視星等為9.54等,因此並不能被肉眼所觀測到。
排除了空氣質量以及視力等原因,人們肉眼所能觀測到的是6等星體。這些星體總共有6000多不到7000顆。最遠的一顆星體,是一顆名為HD 188209的恆星,它的視星等為5.62等,距離我們大約有1.48萬光年。
如果把肉眼能看見的“星星”改成“天體”的話,那我們肉眼所能看見的最遙遠的天體則是三角座星系。它是繼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之後,本星系群的第三大星座。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光年。
科壇春秋精選
沒錯,我們眼睛所看見的星點,都是屬於銀河系,而且是銀河系裡很小的範圍的恆星。這其實挺有意思的,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方面,對於歷史上的研究者和我們今天的學習者來說,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看到的那些星點都是什麼,距離究竟多遠,我們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
天上的星星看起來並不遠,所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空氣乾淨清澈能見度好,又沒有霧霾的時代,確實星光如此純淨明亮,彷彿觸手可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個距離不是遙不可及的,因此古人曾經以為天上的星座是真實的,宇宙大小也是有限的。
即使在天文學誕生以來,從古希臘時代,一直到哥白尼時代,天文學家們試圖測量日月恆星的距離,他們發現宇宙其實挺大的,但仍然認為恆星天球就像一個外殼包裹著宇宙。換言之,宇宙大小還是有限的,恆星距離都在一個球面或者球殼上。
擁有了望遠鏡之後,天文學家們才開始試圖攻克恆星距離這個千古之謎。一直到1833年,天文學家們才第一次成功測量出恆星距離。赫歇爾則發現我們周圍的恆星組成了一盤狀結構,這是第一次描繪出銀河系可能的形狀。而一直到1929年哈勃才發現我們以前看到的旋渦狀星雲其實是河外星系。宇宙之大,古人其實沒有摸到第一塊磚頭。
所以我們看到夜空裡,包括多種天體。五大行星,衛星(我們的月亮),據說視力特別好的能夠看到木星的衛星,恆星(他們組成了我們所謂的星座),銀河系裡的星雲(比如獵戶星雲),仙女星系(M31)是我們唯一目視可見的大星系,如果你到南半球去,還可以看到大小麥哲倫星系,它們是我們銀河系的小夥伴(伴星系)。
松鼠老孫
我們人類的肉眼能否看到某個物體,取決於是否有足夠多的由該物體所發射或者反射的光子進入我們的眼睛並讓視神經感知到。
如果光源有很強的發射光子的能力,比如我們的太陽,那麼即使它離得比較遠(1.5億公里),也能讓我們感受到它明亮的光輝;如果光源離得比較近(15釐米?),比如我們的手機屏幕,那麼即使它發的光並不太強(太強了的話手機電池怕是要撐不住了),也足以讓我們在陽光下看清楚屏幕上的字和圖像。
這樣以來題主的問題就相當於:是否有單顆恆星可以發射足夠強的光,可以讓我們在星系尺度上看見它?答案是對於普通恆星是做不到的。我們銀河系直徑有十多萬光年,假設距離我們十萬光年外有一顆普通恆星,即使它發出的光子沒有受到任何阻擋就來到了地球,但是因為距離過於遙遠,在我們人眼大小的面積上無法接收到哪怕一個光子,所以我們就看不到它了。
如果我們的眼睛可以變大,那麼就可以接收到一個甚至多個光子,這就是天文望遠鏡的口徑(相當於眼睛的大小)為何動輒2米、10米甚至30米的原因。
如果我們每次可以接收來自很多恆星的光,那麼進入眼睛的光子數量也會大大增加,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它們了,這就是為何我們能看到遠在250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當然因為光子都混在一起了,所以我們沒法分辨出單顆恆星了。
如果某顆恆星變成了超新星,爆發了,那麼它會變得比普通恆星亮得多,有時候(相當罕見)這種亮度足以跨越星系的距離,讓我們用肉眼也看到,比如1987年大麥哲倫雲爆發的超新星。
宇宙浩瀚無垠,個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喬小海
可以這麼說的,在地球上肉眼看到的星星,的確都是銀河系的,對於其它星系,我們只能看到大致的輪廓,是沒有辦法仔細看清其內的星星的。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而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約3萬光年,距離銀河系的邊緣最近也有幾萬光年,而人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基本上可以說都是銀河系的。人眼能夠看到的星星,一般都是恆星,距離我們幾光年到幾千光年不等,太陽系中的星星是行星。
在晴朗的夜晚,在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星星只有7千顆左右,那些看起來虛無縹緲的是不可以稱之為星星的,而同一時刻星星有一半在地平線以下,所以能夠看到的就更少了,大約只有3500顆,可能有人說這是不準確的,因為天上的星星好像怎麼數也數不完。但是這卻是天文學家一顆顆數出來的。
夜晚天空中可以看見的最亮的星星是天狼星,這是一顆距離太陽8.6光年的恆星;比鄰星位於距離地球4.3光年的半人馬座三星系統,也是肉眼可見的星星;牛郎星距離地球17光年,織女星距離地球25光年,這些都是很近的距離。但也有距離更遠的星星,比如距離地球650光年的老人星,距離地球430光年的參宿四,距離地球775光年的參宿七(一個超級藍巨星,儘管距離地球這麼遠,但是在地球上還是可以看見其明亮的光輝)。
再遠的話,我們能夠看到的就是以星雲團存在的星系了,看不清其內的星星。我們能夠看到的伴星系,例如大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19萬光年,小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18萬光年。而能夠看到的最遠的星系,就是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整整有254萬光年,不過銀河系和這個星系正在相互靠近,再過幾十億年,兩個星系將會碰撞。不嚴格地來說,超新星爆炸也可以被短期內看到,例如人類發現過仙女座星系中的超新星爆炸,除此之外,能夠看到的星星都是銀河系內的。
如果不算這些河外星系,不算那些伴星系、衛星系,不算超新星爆炸的話,僅僅只算肉眼可見的恆星,那麼可以觀測到的恆星大致在以地球為中心2000光年為半徑的球體的範圍內。只佔到銀河系中恆星的極小一部分,不會太多。銀河系以外的就不太能看得見了,想要看得見,還是得用天文望遠鏡。
鏡像宇宙
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簡單分析一下你們自己下結論。太陽系處在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遠處,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10萬光年(有消息稱為16萬光年),如果不嚴謹的說我們肉眼可見的星星都是銀河系內的,並且是在下圖中的黃圈中,大體上是2000光年範圍內。
一顆天體肉眼是否可以看見不僅取決於距離,還取決於這顆天體的自身亮度(絕對星等),一顆天體本身再亮距離遠了也看不見,一顆天體距離再近自身不夠亮依舊看不見。綜合考慮絕對星等和距離等因素,肉眼是否可見天體可用視星等來表示,視星等小於等於6的,肉眼皆可見,並且視星等可為負值,例如我們的太陽視星等為-26.72.
不嚴格區分的話,夜晚肉眼在天空中見到的亮點都叫做星星,那麼這種概念下的星星就分了好多種:太陽系內的行星、星團、河外星系等。肉眼可見比較著名的河外星系就是仙女座大星系了(M31),它的視星等為4.36。它和銀河系同等級共屬於本星系群,距離我們254萬光年,它正在高速向我們移動,未來會和銀河系相撞。
而比較常見的北斗七星、牛郎星、織女星、天狼星、北極星、天津四等都是銀河系內的恆星,大體上是在十幾光年到百光年左右。以下是比較有名的夏季大三角:
還有一些短暫肉眼可見的天體,如大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後期發生超新星爆發,肉眼可能短暫看見,例如1885年人類首次發現仙女座星系中的超新星,距離幾百萬光。但是人類見到的大多數是位於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爆發。
這裡是科學黑洞,歡迎你的關注與點評。
科學黑洞
沒錯, 地球上能用肉眼看見的星星只是銀河系中,而而常見的星星只在一塊塊小區域之中, 就是下面這個小不點紅圈圈.
有個思維誤區必須要澄清一下, 就是我們晚上可以看到銀河光帶, 但並不代表我們看到了銀河光帶上的某顆星星. 就好像我們在太空中能看到的戈壁是黃色的, 但是如果戈壁上長了幾顆綠樹我們卻看不到. 我們儘管看不到每一顆樹木, 但長江流域的綠色我們還是可以看到.
我們看到綠色, 不代表我們能看到具體的某顆綠樹, 同理我們能看到銀河光帶不代表我們能看到銀河光帶上的單個星星.
=======================================================
宇宙太浩瀚了, 人類只能望而生畏.
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有大約4.2光年遠, 一光年就是光以 30,0000公里/秒 的速度走一年(即365*24*60*60秒)的距離. 而100倍的聲速(即100馬赫的速度)也不過34公里/秒, 以這個速度走到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大致也要花4萬年. 而銀河系大約有2000億顆恆心, 直徑10萬光年, 最厚2萬光年. 但銀河系並不孤單, 就目前人類的認識, 宇宙大約有1000億個星系, 一些星系之間組成了星系團和超星系團.
距銀河系最近的星系是仙女座星系(直徑22萬光年), 離地球254萬光年. 地球上觀測到仙女座星系發過來的光線, 是254萬年前發出的, 那個時候直立人還沒有誕生(直立人:180萬~20萬,早期智人:20萬~10萬,晚期智人:10萬~現代人). 宇宙中除了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逐漸靠攏外, 其他的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 地球上從任意一個方向觀測到的河外星系(銀河系以外的星系), 都在離銀河系遠去, 而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 其遠離的速度越快, 這也是是科學家得出宇宙正在膨脹的依據.
人們通過望遠鏡持續觀測某個星系, 發現所有星系的光譜都是變得越來越偏向紅色.
在可見光譜中, 紅光頻率低, 波長更長; 紫光頻率高, 波長短. 而在人類可聞聲波中, 聲音的頻率越高, 那麼聽起來越尖銳刺耳, 其波長越短; 聲波的頻率越低, 則聽起來也就更低沉, 聲波的波長也更長. 當一個一直按著喇叭的汽車遠離我們而去時, 我們會聽到的喇叭聲是逐漸由"尖銳"向"低沉"的聲音變化, 也就是我們聽到的聲波的波長被逐漸拉長, 頻率也逐漸變得越低. 而在一個遠離地球的天體的光譜中, 我們會看到它發射的光譜的波長也被拉長, 也就是頻率變得更低, 因此一個遠離地球的星體發出的光, 我們會觀測到星系的光譜會發生"紅移"現象. 而人們拍攝的離地球越遠的天體, 也就是越古老的天體, 其畫面也更紅. 而宇宙大爆炸發射的光譜最開始由伽馬射線/X射線, 逐漸被拉長為可見光譜(紫光370納米-紅光780納米之間), 到現在已經被拉長到了微波層面(波長數千米). 現在整個宇宙都充滿了宇宙大爆炸遺留下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打開收音機挺到的嘈雜聲, 老式用天線電視機上看到的麻麻點點的嘈雜畫面和聽到的嘈雜聲響, 都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信號在電視/收音機上的放大表現.
=======================================================
銀河系大致有五條比較稠密的懸臂, 太陽系在這五條懸臂中穿行, 地球生物大滅絕間隔的週期, 似乎也與太陽系在懸臂中穿行有一定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