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希特勒能打下埃及嗎?

Lwj老公


雖說歷史不容假設,不過這個問題倒是值得探討。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應該是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德軍可以直接從土耳其過境,攻擊中東。希特勒怎麼選擇其實跟土耳其沒有太大關係,他如果決心這麼做,德軍可以直接佔領土耳其。以德軍的實力,橫掃土耳其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對希特勒來說,要佔領土耳其,或者讓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必須等到擊敗蘇聯之後。同時,埃及是墨索里尼的目標,並不是希特勒的目標,至少在擊敗蘇聯之前不是。希特勒的最主要目標是蘇聯,在擊敗蘇聯之前,土耳其保持中立的狀態對德國其實是最有利的。我們可以瞭解一下希特勒的戰略規劃以及土耳其的情況。

一、希特勒的戰略

希特勒奮鬥的目標就是所謂的為德意志民族爭取生存空間,他的這個理念從早期的《我的奮鬥》以及他當上元首後的《霍斯巴赫備忘錄》裡可以看到。生存空間其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19世紀中期時,德國還沒有統一,就有人提出來這個設想了,不過那時候的想法是像英法那樣奪取殖民地。希特勒將生存空間理念進行了改造,融合了種族主義。他認為德意志人是優秀民族,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因此德國的生存空間在東方,也就是廣闊的東歐。也就是說,希特勒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要消滅蘇聯,奪取其廣闊的領土。而為了消滅蘇聯,避免兩線作戰,希特勒需要先擊敗西歐的英法。為了擊敗英法,希特勒又先跟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希特勒在對英法和蘇聯的態度上是完全不同的,他只想擊敗英法,為一戰的失敗復仇,通過戰爭讓英法屈服。但是對於蘇聯,希特勒是抱著消滅的心理。他認為蘇聯是猶太人控制的邪惡帝國,因此需要徹底剷除。在希特勒心中,斯拉夫人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即使要讓他們活著,也得按照德意志人的思想來改造。

不過在實際的行動中,法國雖然很快屈服了,但是英國卻一直在堅持抵抗,比如英國加強了在巴爾幹的存在,跟希臘等國結盟。其實希特勒也清楚不太可能短期內打敗英國,他只想讓英國退出歐洲大陸。而要實現英國退出歐洲大陸這個目標,希特勒認為此時必須先擊敗蘇聯。所以希特勒認為,進攻蘇聯既符合之前制定的戰略,還能迫使英國屈服。不過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擊敗蘇聯,德國必須在各方面麻痺蘇聯,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勢必會引起蘇聯的警覺,巴巴羅薩計劃也就失去了突然性。當然了,德國當然也不希望土耳其倒向蘇聯或者英國。

二、土耳其的處境

土耳其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佔據著歐亞大陸交匯處,控制著博斯普魯斯海峽這個戰略要地。戰爭爆發後,戰爭雙方不可能不注意到土耳其。

由於一戰的慘痛教訓,二戰初期,土耳其一直很謹慎。土耳其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一方面避免自己遭到侵略,另一方面小心翼翼的跟各大國打交道,同時儘量獲取自己的利益。

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之後,一直努力發展經濟,然而效果並不佳。在大蕭條中,主要出口原材料的土耳其遭到沉重打擊,加劇了財政危機和經濟困難。當時的土耳其各方面都不樂觀,人民很貧窮,工業基礎薄弱,軍隊缺乏現代化武器。土耳其的安全形勢卻不容樂觀,在歐洲部分,由於歷史原因,巴爾幹國家跟土耳其關係都不咋樣。高加索方向以及黑海方向,土耳其面臨著蘇聯的威脅。在東方,則有老對手伊朗。在南面的敘利亞和伊拉克,則有英法軍隊駐紮。土耳其還直面意大利法西斯的威脅,意大利一直想攻擊土耳其。

自身弱小加上強敵環伺,土耳其能選擇的其實只能是抱某個大腿。那麼抱誰的大腿呢?能抱的大腿也就那幾個。德國太遠,而且還跟意大利是盟友,絕對不能抱。而且一戰的教訓擺在那兒,萬一德國敗了,那土耳其可就沒了。土耳其跟蘇聯好過一段時間,不過後來蘇聯入侵波蘭和芬蘭,讓土耳其回憶起歷史上跟沙俄打了兩百多年,丟了一大片土地,蘇聯顯然是不可信的。法國已經敗了,不指望了。唯一能抱的大腿就是英國了。二戰初期,英法土本來簽訂了一個互助條約,英國相當於已經把土耳其拉到了自己陣營。但是土耳其害怕引來德國入侵,於是藉口英國沒兌現承諾,不予遵守條約。不過英國也確實是有苦說不出,答應給土耳其1600萬英鎊的黃金貸款,但自己都沒錢,當然就拿不出錢來給土耳其。於是英國就想著,你能保持中立就最好了。

對土耳其來說,一邊保持著中立地位,一邊從兩邊撈好處。英國為了拉住土耳其,給了土耳其不少軍事裝備。因為英國不希望土耳其倒向德國或者蘇聯。而土耳其打著中立的旗號,又一直在跟英國哭窮,然後跟德國做生意,向德國輸出鉻礦。丘吉爾好幾次想讓土耳其加入盟國對德宣戰,但都被土耳其拒絕了,土耳其的藉口就是自己沒準備好,缺裝備,同時還害怕德軍入侵。當時德軍確實在保加利亞部署了軍隊,而且德軍如果真的打過來,土耳其知道英國人根本就趕不過來救自己,希臘的遭遇可以證明。一直到最後,德國已經敗了,英國為了防止土耳其落入蘇聯手裡,就拉著土耳其趕緊對德宣戰,加入了盟國,成了聯合國創始成員。

三、墨索里尼的妄想

土耳其在地中海最大的威脅其實是意大利。墨索里尼的計劃是將英國人趕出地中海,將地中海變成意大利的內湖,恢復羅馬帝國的榮耀。因此,土耳其必然是意大利的目標。事實上,在一戰之前,還是奧斯曼帝國時期,意大利就一直在侵蝕奧斯曼的領土。意大利早就控制了利比亞,在二戰前,意大利佔領了埃塞俄比亞。

二戰爆發後,意大利對英法宣戰,立即在北非行動,目標就是埃及。對希特勒來說,意大利在北非的行動倒也算是幫了一個小忙,至少可以打擊英國。只不過意大利實在是個豬一樣的隊友。意大利軍隊沒有利用有利時機攻打埃及,反而分散兵力去攻打希臘。結果意大利在希臘遭到慘敗,希特勒不得不出兵來收拾爛攤子,巴巴羅薩計劃因此延後了幾個周。而英軍在北非的力量也得到加強,意大利再也沒有機會攻佔埃及了。

但是意大利的野心一直在,土耳其怎麼可能跟這樣的國家在同一個陣營呢?



迷蝶夢文史社


讓我們看看土耳其的地形圖,土耳其周邊局勢複雜,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東面的巴爾幹半島是軸心國的勢力,但其他方向是盟國勢力,北部強大的蘇聯和南部的英國使他一個也惹不起。





再者土耳其人吸取了一戰的慘痛教訓。一戰中土耳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差點亡國,所以再也不敢輕易參戰!

雖然在二戰中土耳其利用兩邊的援助打造了一支近百萬人的現代化軍隊,國民經濟獲得較快發展,一躍成為西亞第一強國,但是那一切土耳其左右逢源的結果。


綜合考慮,如果土耳其貿然支持德國納粹,在他的位置上估計很快被消滅!


智帝輝煌


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那就不只是一個埃及會不會德國佔領的事了,而是整個地中海都將會被軸心國所佔領,而且這一時間不會超過1941年。

切不論土耳其這個國家的實力有多強悍,單是其地理位置就極具戰略意義,土耳其向南可以直達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進而切斷地中海和紅海、印度洋的聯繫,而這裡是英國地中海左右物資的補給必經之路;向北則可以進入蘇聯的高加索地區,那裡的油田是蘇聯工業命脈所在;向東則是伊拉克和伊朗,這裡是重要的石油產地,產油量是羅馬尼亞的兩倍多。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則意味著這裡將成為軸心國的前進基地,其軍隊可以向上述任何一個目標進發,這遠比實際中從意大利或者羅馬尼亞為出發基地要近數倍。



希特勒之所以不願意在地中海投入過多的兵力主要因素就是出於對英國制海權的忌憚,在地中海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問題,意大利的海軍不能取得制海權,只能在緊靠意大利的港口進行補給,海運能力的限制使得德軍的考察團得出只能維持最多4個裝甲師的投入的結論,而希特勒始終未下定決心在地中海同英國決戰,海權的問題是關鍵原因。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就不一樣了,德軍可以通過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這些親德的國家進入土耳其,從陸路攻入北非,一舉切斷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並佔領埃及,部隊的調動和補給全部是陸地,不受英國海軍的影響,達達尼亞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太窄了,靠德國空軍就可以阻止住英國海軍,這樣一來,地中海問題就完全可以脫離海軍的束縛,戰爭將由德軍優勢的陸軍和空軍來決定。



從1940年7月西線戰事基本結束到1941年6月進攻蘇聯,中間有近一年的空擋,德軍完全有時間也有兵力來執行在地中海的戰事,而且由於是依靠陸軍和空軍,希特勒對於地中海作戰信心必然遠高於之前,投入的兵力也不會太多,10個師左右的兵力,只要推進到蘇伊士運河,裡面的英國海軍就無路可逃,陸軍也被切斷了補給,到時候別說埃及,整個地中海和北非都將納入軸心國控制之下,地中海將成為軸心國的內海!


小小狼王


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對於德國攻佔埃及幫助不大。

看一下中東地圖就知道了,即使土耳其加入軸心國,那麼土耳其到埃及之前,還隔了被維希法國控制的敘利亞,要進攻埃及只能走伊拉克。而走這條線路是要從土耳其西部山區出發,經過長達1000公里以上的陸上距離,才能抵達。

這一路上要經過高山、沙漠,雖然部分地區可以利用巴格達鐵路,但是大部分地區交通條件惡劣,後勤負擔極大,不利於大規模軍事行動。





不沉的經遠



古風93814281


可以是可以,但德國沒興趣,歐洲是他的目標。


隔壁老王的歷史


當時德國如日中天,沒有去碰蘇聯,小國根本不是對手,反戰破壞只是治安問題


山壟耕田


假設題沒什麼意思啊親,如果時美國依附希特勒,中國能否打倒英法聯軍


淡出煙雲


二戰時土耳其就是軸心國成員


照影吹笙


不拿下馬耳他島,即使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它也贏不了北非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