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理財風險的最好方法是什麼?你覺得保險是嗎?為什麼?

10點夜讀


如果問的是規避風險的方法,那麼還真不是保險。

風險處理方式有多種,規避、自留和轉嫁等都是典型的處理方式。買保險並不能規避風險,因為它不會讓你不生病,它只是將各種情況造成財務損失的風險轉嫁給了保險公司。

出於經濟和效率的考慮,面對不同的風險,更優的處理方式不同。

-------------

以下內容偏學(zhuang)術(bi),不感興趣可以跳過

考慮風險發生的概率p,該風險造成的損失X,損失的期望E=Xp,我們簡單假設幾種情景:

X小,p可預計:如天要下雨,為了避免淋溼,今天沒什麼重要的事就不出門了。這種可預見的風險,採取規避的方式更經濟可行。

E小(p小或者X小):手機屏幕易碎,我們可以貼膜加保護殼進行一定程度的風險規避,但難免還是有意外的時候。屏幕碎了,那就花300塊錢自己修吧。自己可以承受,這叫自留。

E大(p可能小,X很大):比如房屋火災、汽車損毀,或者重大疾病,這類事件看似頻率不高,但一旦發生,造成的財務損失很大,這類規避不易,自留的成本又太高的風險,則可以支付自己可承受的費用,採取轉嫁的方式管理,比如購買保險。

--------------

所以,保險可以被說成是一種比較理性的風險轉嫁工具,但絕不是“規避”風險的方式。

而且和許多人宣傳的“保險人人都需要”不同 ,風險處置不是一個純理性的決策過程,受到每個人自身客觀能力和主觀意識的影響。別人有能力自留風險,可不可以?當然可以。能力不夠,但是主觀上願意自留風險,該不該尊重?當然該!居委會大媽也不能打著為別人好的名義天天催單身小夥子結婚不是?

當然,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能力並理性決策是值得讚許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去推銷保險,只接受有保險需求的人的諮詢的原因。

既然他們經過考慮,覺得采用風險轉移的方式處置風險更適合自己,我的工作就是讓他們的選擇更經濟、更高效。


傅里葉貓


你應該想象一下你現有財產的相關風險都有啥,

保險是否具備這些屬性?

既然都說保險有這樣的屬性你不信,那麼你就應該去分析!

一個現有的風險,一個將來的風險!

怎麼把現有的資產留到以後的日子用?

五年,十年沒問題

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呢?

怎麼能保住現有的財產,將來還有錢用…這是一門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