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隊裡面,參謀長和副軍事主官誰的級別高?誰的權利大?

好想有一隻萌萌的柴柴


“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參謀帶上長,眼睛都發光。部隊裡的參謀長從級別到軍銜一般會略低於副的軍事主官,但是從戰爭時期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實參謀長的權力更大一些,這是由各級部隊的司令部人員結構決定的。



部隊裡參謀長的配置基本從團級司令部開始,我們以《長沙保衛戰》中第九戰區為例,司令長官薛嶽是二級上將,副司令長官羅卓英、楊森等也都是上將,但戰區參謀長吳逸志僅僅是中將軍銜,然而第九戰區的事情,除了“老虎仔”之外,恐怕說了算的就是老吳了。羅卓英只管贛北第19集團軍那一攤,出身川軍的楊森就是掛個副長官的名份而已,除在自己的第27集團軍發號施令外,戰區並無實權。

這就是第一個原因,老吳那是薛嶽的保定軍校同窗、同鄉和早年的老部下,可以說參謀長幾乎都是軍事主官的親信,否則這個班子搭不成,而副職大多是軍中冷板凳或掛職,位高未必權重。



同時,在戰爭時期,參謀長是主要的作戰幕僚和作戰計劃的制定、佈置和執行者,也代表著軍事主官的作戰決心,而只要主官健在,副職在作戰方面是可有可無的。

李天霞就是個悲催的例子,1944年第74軍軍長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時,副軍長李天霞完全夠資格接班,然而王耀武卻在張靈甫的建議下調來了施中誠,李天霞喪失這次機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為他當時不在湖南軍部,而遠在貴州訓練新兵,換句話說,哪怕在戰事緊張的年代,一個副軍長在不在前線並不影響大局,但參謀長邱維達卻一定在王耀武身邊。



一般的軍事副職,確實也基本分管著後勤、行政和新兵工作,很少參與作戰指揮,那是主官和參謀長的專屬,而一旦沒有了作戰指揮權,在軍中地位自然下降。

第三個原因,是參謀長一般分管司令部直屬隊,比如師級單位的什麼警衛營、輜重營、炮兵營等等,直接掌握這些直屬部隊的日常管理和軍事調動,也就是掌握一定數量的“兵權”,而這個待遇副職基本是沒有的。到今天,我軍的團參謀長仍然主管“團直屬隊”。



侵華日軍由於實行軍政與軍令分開的體制,參謀長和參謀直接對上級司令部的參謀長負責,所以各單位的參謀長權力更大,很多時候是作戰的實際指揮者,無非以主官的名義下達軍令而已。比如師團參謀長標配是大佐軍銜,但他卻可以代表師團司令部直接指揮少將旅團長作戰,而副職乾脆就是擺設。

別忘記了,參謀長只有一個,而副長官幾乎沒有名額限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問題。《亮劍》中李雲龍的鐵桿兄弟張大彪後來就成為了參謀長,戲份比邢志國多的不是一點半點。


度度狼gg


“參謀不帶長,放屁不帶響”。通常來說,副軍長比參謀長權力更大,除非參謀長是軍長拿來和副軍長鬥爭的工具。

舉幾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

1,八路軍。

八路軍的總司令是朱德,副總司令是彭德懷,總參謀長是葉劍英,副總參謀長是左權。這幾個論起職位排序,肯定是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左權。


八路軍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是,兩個指揮部,總指揮部在延安,朱德和葉劍英領導,前方指揮部在山西麻田,彭德懷和左權領導。

也就是說,作為副軍長,極有可能被單獨指揮部隊,單獨執行軍事任務,這對參謀長來說,是不可能的。參謀長是軍事主官的幕僚首領,必須時刻在主官旁邊。

2,新四軍。

新四軍前期,軍長是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職位排序上是葉挺>項英>張雲逸。


在電視劇《新四軍》中,看到項英權力很大,讓葉挺很不好受,原因在於,項英不光是副軍長還是政委,政委和軍長平級,而且還有一個新四軍軍委分會,項英是書記陳毅副書記。

如果政委和軍長配合不好,軍長很難做。比如給林彪做政委的人中,只有羅榮桓和他配合的好。給李雲龍趕走好幾個政委,只有趙剛和他對付。

皖南事變後,葉挺被抓,項英被殺。新四軍領導機構如何設置呢?陳毅擔任代軍長,張雲逸擔任副軍長,劉少奇任政委,賴傳珠為參謀長。

陳毅從第一支隊司令兼軍委分會書記升為代軍長,張雲逸從第三支隊司令兼參謀長升為副軍長。


同樣的,長征末期,紅軍整編為陝甘支隊。司令員,副司令員,政委,參謀長分別是彭德懷,林彪,毛澤東和葉劍英。其中副司令員林彪兼任一縱司令,參謀長兼任三縱司令。地位高下一目便知!

所以說,副軍長進可以獨當一面甚至指揮全軍,退可以指揮主戰部隊,而參謀長要麼是軍事主官的親信幕僚,要麼是非主戰部隊的主官,比起副軍長來說,還是差不少的!


歷史知事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關於參謀長跟副軍事主管誰的級別最高,誰的權利最大。 首先參謀帶長一般只要團級以上單位才會有,團以下都是小參謀,沒啥實權。說到參謀長和副軍事主管的話,按一個團來說的話,他們的等級是平等的,都是副團級別,按照師來算的話,他們也是平級的,都是副師級別待遇。所以說按照級別的話,他們是同級待遇。


說到權利的話,這兩者不能有比較的,因為他們擔負的任務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各級的參謀長抓的工作都不一樣,就按團師級別參謀長來說,參謀長的實權就是一個直屬隊,基本上直屬隊的兵都是歸參謀長管,而作戰指揮制定方案方面基本上都是參謀長的事情,屬於司令部機關的最高負責人。

而副軍事主官分工也是比較多的,具體看各部隊工作協調,一般副職軍事主管主抓的是安全,負責各部的安全後勤裝備保障等工作,主要負責部隊的安全保障後勤這一塊,具體作戰指揮基本上都是正職的事情,政工教育方面都是政治主官是事情。

總結以上,我覺得級別上他們是平等的,權利上我不好說,因為看著參謀長權利比較大,但是副職軍事主管的未來前景是非常好的,參謀長晉升的話機關的可能性大,而副職軍事主官晉升軍事主官的機會比較大。謝謝!


軍林天下


兩者都是部隊的首長,嚴格來講,一個是機關部門的首長,一個是整個機關的首長。從部隊首長排名來看,副軍事主官肯定排在參謀長之前。

舉個例子說吧,譬如師裡的副師長和參謀長,雖然倆人都是副師級,但副師長是師領導,參謀長是師機關司令部的最高首長(師機關由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裝備部四大部門組成),從領導職務上說,副師長是參謀長的上級領導。當然,在軍事方面參謀長主要對師長負責,特定的時候也要對副師長負責。

至於誰的權利更大,若從職務上看副師長的權利更大。一般情況下,倘若師長不在時,肯定是由副師長全權代理負責,而不會是參謀長;若從訓練及作戰計劃的部署與指揮來看,作為參謀機關,可能參謀長發揮的作用要更大些。



再從平常職務晉升來看,通常也是先由參謀長晉升副師長,再由於副師長晉升師長或其它同等職務,當然也有參謀長直接提升師長的。

總之在部隊裡下級服從上級那是鐵律。


城市陽臺見聞


各部隊情況不一樣,打仗的時期和平時不一樣,資歷不一樣,部隊性質不一樣,因此比較起來比較亂。

戰時,部隊單位排位一般是一把手司令,軍長,師長,團長,二把手都是政委。三把手是副職,四把就是參謀長,參謀長是唯一可以代替一把手指揮部隊作戰的部門領導,政治部,後勤和裝備領導都不行。

但和平時期,部隊沒有打仗任務,性質不一樣,參謀長往往排位很靠後,有時很難排進前五,一般有一把二把,這是部隊雙正職,也是部隊一二號首長。接下來就是副職幹部,包括副政委,一個單位副職可能多達四五個,參謀長只能屈居其後。

部門領導有時看資歷,兵齡早,進部隊早可能排位或者說話分量就重。

但情況不完全一樣,有時還得看一把手信任誰,關係如何。

總之一句話,部隊參謀長可大可小,大的時候代替一把手,小的時候,排位很尷尬。

本人當兵十六年,熟悉部隊情況,如果有新老兵問題,可以關注並私信我,一定回覆。





兵天兵地


參謀長和部隊副職的級別是一樣的。

以團為例,一般來說,團參謀長和副團長、副政委(如果有的話)均為副團級幹部,但團參謀長排名序列會在副團長和副政委之後。

依照條令規定,團參謀長既是司令部的直接首長,又是全團的首長之一。而對副團長卻沒有這樣的表述。這是否可以理解為副團長不能算全團首長之一呢?這個我不敢妄斷。可以參考一下遼瀋戰役時,四野發電的落款,林羅劉,劉亞樓是參謀長,可以在命令中署名落款,副職是不可以的。

從略世俗一點的實際權力看,參謀長略高於副團長,畢竟他是實際的部門首長,手中握有一定的簽字權,副團長是沒有的,副政委更沒有。

總的來說,團級的情況如上所述,副團長參謀長級別相當,名義上副團長靠前,實際上參謀長地位略高。至於旅師以上部隊,我沒有接觸過,不太瞭解,大體上應該差不多。


五次方物語


【建議:請讀完文章,再討論發言!避免誤解】

第一個問題,誰的級別高?

正常都是副軍事主官級別高。當然也有極個別的特殊情況,比如一場特殊的戰役,或特殊的人事安排,上級特別配製了高級別或同級別的參謀長,都是有的。

第二個問題,誰的權利大?

這就複雜了,也根據實際情況而看,不能一概而論。

【普通一般作戰部隊,比如師、旅、團級別】

1、一般情況是,在軍事級別偏低或較低的單位,比如師、旅、團級軍事單位,除了軍事主官,副軍事主官權利很大,參謀長就低一些。

如果軍事主官缺席或調任,副軍事主官上位是必然的,一般不可能是參謀長頂上。理由嘛,就是這些都是直接作戰單位,注重戰場效果,戰場指揮是重點,要的是先敢打、能打、打贏!參謀長幹這個肯定是差一些,就這麼簡單。

比如,十八集團軍129師,師長劉伯承缺席,副師長徐向前肯定頂上,不可能是參謀長倪志亮(後來接任李達)頂上,再說也頂不起啊。



【個別部隊特殊情況】

2、在更高級別的集團軍類軍事單位,有時候可能就不一樣了,參謀長的任職人選要求也比較高,既要有非常豐富的現場指揮經驗,又必須具備戰爭預判和準確敏銳的分析能力,還必須具備戰略級戰爭遠見!這時候級別可能是和副軍事主官一樣的,或者甚至更高一些!這都是有的!比如說,四野的劉亞樓將軍,參謀長,有些時候可以全權代表林彪,權利很大。



【中國共產黨軍隊最好領導層情況】

3、再細說一點,就是自工農紅軍時期,參謀長權利就很大,劉伯承,葉劍英都擔任過。抗日戰爭時期肖勁光,左權都擔任過。解放戰爭彭德懷,周恩來都擔任過。新中國第一任徐向前,後來黃克誠,粟裕,陳賡等都擔任過。



4、要知道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設總司令,總參謀長有實際權利,其實就相當於解放軍總司令(不是軍委不是國防部長)。他是戰時軍隊指揮第一負責人和指揮者,權利夠大吧!換句話說總參謀部就是總司令部!又不一樣了吧!

所以,不可一概而論!

【篇幅有限,文章有不盡詳細或不對之處,請多多指教!】


唐古拉山雪域


我是淚別橄欖綠,為您解答!歡迎留言評論。

查閱解放軍《內務條令》後,我們先來定義下參謀長和軍事主官副職的職責。

  • 參謀長

1.定義:旅(團)參謀長隸屬於旅(團)長和旅(團)政治委員,是部隊的首長之一,是司令部的直接首長,其職責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2.職責:參謀長是團以上單位軍事指揮部門的首長,協助該部隊軍事主官指揮部隊。

3.級別:團參謀長是副團級,師參謀長是副師級,軍參謀長是副軍級,戰區參謀長是副戰區級。

  • 軍事主官副職

1.定義:連以上部隊都設軍事主官副職若干名,也是部隊首長之一,根據分工分管不同部門。

2.職責:隸屬軍事主官和政治主官,主要配合軍事主官抓好部隊建設。

3.級別:比軍事主官低半級。

所以,在級別上,參謀長和軍事主官副職是同等的,而且兩個職位都是黨委常委會常委。區別不同在於,參謀長是司令部一把手,是部門領導;而軍事主官副職是部隊副職首長。

至於誰的權利大,軍事主官副職肯定比參謀長大。但我以前的部隊有個副政委幹了兩年後調成政治部主任,但沒聽說過有副師長調成參謀長的。比如武警部隊參謀長秦天,後面也是調成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所以說權利上軍事主官副職肯定比參謀長大!


直招老士官


崤山小虎第146條回答。

副軍事主官和參謀長的職級是一樣高的,但副軍事主官的排位肯定在參謀長前。

一般參謀長的權利相對較大。但也不是絕對的

小虎雖然曾經只是名普通戰士,但有幸擔任過一段時間連隊文書。所以對此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連隊檢查和彙報排位時:

如果副團長和參謀長同時到連隊檢查,副團長肯定一般走在前面,參謀長則緊隨其後。連隊值班員報告時,則會向副團長報告

報告內容如下:“副團長同志,**連正在組織操課,請指示。值班員***”。副團長則回禮,“繼續操課”。

在連隊開會彙報時排位擺放順序為:

三人以上:副團長最中間,參謀長緊挨副團長左手。右手則是副參謀長(或其他隨從機關人員)。

二人時:副團長在左,參謀長在右。


二、誰的權利大?

一般來說,參謀長是實權,部門首長,總管全局,而副軍事首長則分管部隊某一方面(如後勤、軍事等)。所以一般的情況下參謀長權利更大。

但也有例外,比如副軍事首長資歷較老,或比參謀長更有機會晉升正職,最主要是分管軍事工作,則副軍事首長權利比參謀長大,甚至可以批評參謀長(司令部的工作)。


三、呈文件時。

小虎當文書時,看過一些文件,在首頁有呈閱件字樣時,參謀長的批示是“呈*副團長閱”。而副團長的批示則是“呈團長、政委閱”。

由此以上三條可知:部隊裡副軍事首長在排位時肯定在參謀長前面。但論權利大小,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題外話:最明顯的是軍委副主席肯定比總參謀長級別和權利都高。


哨兵小虎


首先說說參謀的由來,“參謀”一詞出自唐朝。據《新唐書·百官二》記載,唐時各開府長官、州縣衙署內設有參與府內公務研討、掌管參議謀劃、司行輔助決策、充當主官助手的官員,其官名就叫“參謀”。

參謀制度起源於德國,德軍中有這樣一句話,”聰明又懶惰的人,適合當司令官,聰明又勤快的人,適合當參謀長,愚蠢又勤快的人,可以被支配著使用,愚蠢又懶惰的人,就只能叫他滾蛋了”,這句話實際上就說明了司令只要提出作戰思想和方針,參謀長就是一個總負責人。而具體的作戰計劃的制定和人員,後勤,物資等等這一切具體的安排都需要由參謀們來決定,司令官的所有戰略意圖都需要參謀長及他手下的參謀們來替司令官完成。

下面再說說參謀長和副軍事主管的級別,我軍部隊中在團以上單位都設有參謀長一職。不管是那一級別的部隊,參謀長和副軍事主管的級別都是相同的。在和平時期,副軍事主官為單位領導,而參謀長屬於部門主管,在工作中要歸屬副軍事主官領導,在戰爭時期,參謀長在對軍政主管負責,負責所屬部隊的作戰任務,戰略部署及作戰準備的完成,必要的時候參謀長可代替軍事主官指揮部隊,因此,副軍事主官又歸參謀長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