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想要個孩子怎麼那麼難

編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著”,歡迎繼續閱讀。

這裡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裡或許有個驚悚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著,還是嚇得更睡不著。

今晚講述一對中產夫婦的求子之路。

對於有著正常生育機制的男男女女而言,他們不免認為生育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不就是男女結合、受孕、十月懷胎、生產嘛。但對於不孕不育的人而言,生育可能就是一條艱辛重重且前路不明之旅,生活的重心完全向其傾斜,其間充斥著艱辛、痛苦、消耗、自我懷疑、失望、男默女淚,很可能給婚姻生活蒙上巨大的陰影。

睡不着|想要个孩子怎么那么难

《私人生活》海報

知名獨立女導演塔瑪拉·詹金斯自編自導的《私人生活》(Private Life),講述的就是一對紐約中產夫婦艱難的求子之路。“不孕不育”的題材乍一看既不新鮮也不有趣,於是《私人生活》整個製作過程也是一波三折,亞馬遜一開始擬投資,但一拖再拖,給出的預算也非常低,最終有人將導演引薦給netflix,在合理預算的支撐下,項目才得以推進。事實證明,網飛的這次投資是對的,電影年初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時就收穫了一波好評,10月份在網飛首播也頗受認可,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5%。

睡不着|想要个孩子怎么那么难

理查(保羅·吉亞瑪提飾)和瑞秋(凱瑟琳·哈恩飾)是一對年過四十、居住在紐約的夫妻。理查是一名戲劇作家,瑞秋是文學作家,兩人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尚可負擔在曼哈頓的生活;但事業也不是太出色,公寓是租來的,且稍顯擁擠逼仄。和他們身邊的許多同行一樣,年輕時忙著拼事業推遲了生育計劃,人到四十,兩人突然很想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夫妻倆嘗試自然受孕都不成功,於是便開始了漫長的人工受孕之路。

打擊接踵而至。理查的管子阻塞了,精液裡沒有精子,並且理查只有一個蛋,要是手術通管把蛋給弄壞了,他就會永遠不能生育。理查借了錢支付高昂的手術費,通管成功,順利地取出了精子。但禍不單行,因為瑞秋的卵細胞“老了”,體外受精並不成功。醫生建議夫妻倆不如考慮借卵生子。恰在這時,沒有血緣關係的侄女莎蒂來紐約投奔兩人。理查幾次欲言又止之後,才終於和莎蒂說了借卵的事情。沒想到莎蒂很快同意。生活似乎又有了亮色,三個人信心滿滿,可最終還是失敗了,莎蒂的卵子也無法授精成功……

睡不着|想要个孩子怎么那么难

如果有一個字來形容夫妻倆的求子之路,那就是“喪”了。生活似乎專門在與他倆作對,每一條求子之路都給堵死了,自然受孕不行,人工授精失敗,試管嬰兒受挫,好吧那就領養吧,夫妻倆也在網上與未婚先孕的少女聯繫,卻被騙了,而正式領養的審核遙遙無期……電影多次出現的一個場景是,好幾對不孕不育的夫妻靜默地坐在診所的候診廳,人人面目呆滯,只有一個風鈴撞擊在窗戶上發出聲音。一種凝滯、沉重、沮喪的氛圍烘托而出。

電影名也像是導演的自嘲和反諷。生育本是非常私密、私人的事情,但在不孕不育的主人公這裡,它卻成了“公共事件”。夫妻倆一趟又一趟地跑醫院,私人生活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曝露在他人眼前。這不僅僅是對金錢的榨乾,更是對夫妻精力的榨乾,對夫妻之間親密體驗的榨乾。就像理查對瑞秋抱怨的,“這項計劃之後,我們大概11個月只做一次愛吧……跟我比起來,醫生對你的陰道更熟悉”。

睡不着|想要个孩子怎么那么难

不過也別誤會,雖然都是聚焦中產階層和小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多年之癢”,但《私人生活》不像《美國麗人》《革命之路》那樣苦大仇深,它的精神脈絡更接近另外一部關注文藝女青年生存狀態的紐約小品《弗蘭西絲·哈》;它雖不及前者般深刻厚重,卻別有一番苦中作樂的輕巧和趣味,那種慘淡生活中依舊熠熠生輝的勁頭還人心生惻隱。理查和瑞秋雖然生活虐他們千百遍,好在他倆自帶幽默氣質和幽默細胞,三下五除二就自我化解;或者由侄女莎蒂來“神補刀”,這個夢想著成為自由作家的小姑娘自帶夢幻遊離氣質,沒什麼眼力見兒,貶損起自己的叔叔嬸嬸也是一點都不客氣……

正是他們共同所擁有的那種不被苦難磨掉的幽默感,讓苦難本身也顯得滑稽了。幽默不僅是一種審美態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它既拆解了苦難,也是弱勢者的保護墊。而幽默往往也是愛的孿生姊妹,苦中作樂、笑中帶淚是因為我們有想要保護的人或夢想。理查和瑞秋之間還有愛,他們以幽默讓彼此放鬆,他們深愛彼此,他們明白能夠彼此依靠就是幸福,愛可以幫他們渡過難關。

幾個月後,夫妻倆再次接到了領養電話,他們無法確定這回是否會受騙。來到約定的餐廳,夫妻倆坐在同一排,牽著彼此的手,緊張不安地等待著。這是電影的最後一幕。而無論是否會有人推門而入,他們離開時想必不會太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